分享

禁止出国展出的国宝级文物

 方远图书馆 2016-08-15
利簋

  又名“武王征商簋”或“檀公簋”,1976年出土,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器内底铸铭文4行32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圆形两耳方座是新出现式样,是迄今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也是西周初期的天圆地方典型造型。


  何尊

  中国西周早期宗族何所作祭器,1963年出土,现收藏于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尊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千克。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有“中国”一词最早记载,所述是成王继武王遗志建东都成周。


  墙盘

  青铜乘食器,因周史官墙又称“史墙盘”,1976年出土,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墙盘型巨大,底部铸有铭文284字,前段颂文武成康昭穆共七代周王功绩,后段记叙微氏家族高祖烈祖乙祖亚祖文考和做本盘者自身六代的事迹,是研周史重要资料。


  大盂鼎

  又称廿三祀盂鼎,西周炊器。1849年出土,自上海博物馆转藏至现中国国家博物馆。

  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器内壁铸铭文19行291字,记述了周康王二十三年九月册命贵族盂之事。


  大克鼎

  又称膳夫克鼎,西周孝王时期,名克的贵族为祭祖而铸。1890年出土,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鼎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千克。鼎腹内壁亦铸有铭文2段共28行290字,记录克以先祖功绩受周封邑的内容。鼎口双耳底部三足已向西周晚期兽蹄形演化。


  淳化大鼎

  1979年出土,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西周青铜饪食器,通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重226公斤,是已知的西周铜鼎中最大最重的圆鼎。

  其与众不同在腹壁上铸有三个半圆形大耳,此形制特例至今仅见此一器。


  太保鼎

  梁山七器之一,清道光咸丰年间出土,现收藏于天津博物馆。

  鼎通高50.7厘米,口宽23厘米,长36厘米,重26千克。内壁有大保铸铭文,太保是辅助周王的职官。

  其纹饰优美,造型独特。


  虢季子白盘

  西周时期盛水器,晚清时期出土,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盘内底部有铭文111字,述虢国荣立战功,周王设宴并赐弓马,虢季子白作盘以纪。盘形制奇特为圆角长方形,四曲尺形足。


  晋侯苏钟

  西周时期编钟,因晋侯墓被盗而遗失,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和山西博物院。

  该编钟总计16件,另遗失14件已由上海博物馆从境外购回。16件钟上共刻有355字的长篇铭文,载周厉王三十三年晋侯苏随周王伐东夷的,因战功受赏作此钟。编钟分两组三种式样,非同铸测音却谐。


  莲鹤方壶

  春秋中期郑国青铜盛器,1923年出土,2件分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和河南博物院。

  一对两件,故宫藏高125.7厘米称莲立鹤方壶,河南藏高126.5厘米称莲鹤方壶,重量相同均为64.28千克。

  主体为西周后期流行的方壶造型,遍饰于器身各种附加装饰异常瑰丽。


  淅川云纹铜禁

  春秋中期楚国青铜禁,为承酒器之案。1978年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通高28.8厘米,通长131厘米器身103厘米,通宽67.6厘米器宽46厘米,重94.2千克。是我国迄今最早以失蜡法铸造的。铜禁整体由铜梗相互套结,似焊无焊缝似铆无铆痕,纤细精致通体镂空透雕云纹。


  曾侯乙编钟

  战国初期青铜编钟,1978年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总长748厘米宽335厘米高273厘米重达2567千克,镈钟高92.5厘米口径60.5×46.2厘米重134.8千克,由六十五件青铜钟组成的庞大乐器。上层3组19件为钮钟有篆体铭文标注音名,中下两层5组共45件为甬钟遍体饰浮雕蟠虺纹,加楚王镈钟,共65件。错金铭文载曾侯乙作持,标不同音高如宫羽宫曾等22个名称,另铸有律名调式和高音名称以及音阶名称。镈钟硕大钮呈双龙铭文载楚惠王所赐。钟架为铜木结构呈曲尺形,梁木饰以漆,端饰龙纹铜套,佩剑铜人托顶梁架。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为适逢盛世奏强音的稀世珍宝。


  曾侯乙墓棺

  战国时期封君曾候乙的葬具,1978年出土,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棺木重约七吨,原位于地下13米深墓室,外棺套内棺成殓墓主。铜立柱外表施朱黄花瓣纹,铜足为鳞纹,铜框架里嵌厚木板构成。黑漆朱彩并以透雕浮雕圆雕等纹饰,内棺黑黄色漆彩绘蛇鸟兽神等图案,绚丽多彩的漆画颇具楚文化的神秘浪漫。


  曾侯乙尊盘

  战国早期。1978年出土,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尊体通高33.1厘米口径25厘米重约9千克;盘体通高24厘米口径57.6厘米重约19.2千克;全套通高42厘米口径58厘米重约30千克。装饰纷繁复杂以34部件经56处铸接焊接连成一体,尊体饰28条蟠龙32条蟠螭颈刻铭文,盘体饰56条蟠龙48条蟠螭内底铭文。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精美的青铜器件。


  人物御龙帛画

  战国中后期楚国的帛画精品,1973年出土,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呈长方形,长37.5厘米,宽28厘米,质地为深褐色平纹绢。既体现古代葬制文化,也说明我国绘画艺术的高超水平。


  彩漆木雕小座屏

  战国木雕漆器,1965年出土,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该馆五珍之一。

  高15厘米,长51厘米,座宽12厘米,屏厚3厘米。彩漆木雕小座屏以黑漆为底,上施各色漆加以彩绘,并于方寸之间雕刻51只鸟兽形象,是战国时期楚国漆器工艺的代表作。


  铜车马

  秦代大型陪葬车马青铜俑,1980年出土,收藏于秦兵马俑博物馆。

  共两乘,经修复原,车通长317厘米高106厘米,相当于真车马的一半,总重量为1241千克,是目前发现年代最早形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铸车马。1号车是立车,上有圆形铜伞;二号车为安车,上有椭圆形车盖。镶嵌以金银,绘有彩色纹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