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台新咏》自谓“选录艳歌”,其实收录了先秦至南朝的诗歌,选用的都是通俗易读,喜闻乐见的诗歌作品,其中抒发男女情思的占了相当大比例,目的是要“永对玩于书帏,长循环于纤手”。
成书以来,宋元间都有刻本,但至今最有明确记载的,最早是宋末陈玉父刻本。明末赵均据此翻刻,成为明代仿宋名刻。可惜这套宋本后来传承已不可考,据傅增湘说钱遵王曾藏过,但今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钱遵王未藏过。但总之,清初后踪迹彻底杳然,无处可寻。 现依据诸家研究结论,将现存的《玉台新咏》版本列表如下。
一、郑玄抚本系统上图是郑玄抚本的传承关系。依据郑本的主要都是明版,且都在赵均翻刻宋本之前。当然,除了康熙间的冯鳌刻本。冯鳌本自称据冯舒、冯班等影宋钞本刊刻,冯氏诸钞本是依据赵均所藏宋本影钞,但经过校勘,冯鳌本文本上并不同现存的诸冯氏钞本,也不同于赵均本,而属于郑玄抚本系统。
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杨士开刻本 摘自《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
郑本比赵均本多出两百多首诗。以前学者多认为这些诗是妄增的,但据最新研究,这些增作也有价值,郑玄抚本也并非以往认为的远逊赵均本,实际上,最新的章培恒先生等编的《玉台新咏汇校》就是以郑玄抚本为底本,参照赵均本等校勘的。所以,应该说,郑玄抚本和赵均本在文本上都是《玉台新咏》的重要版本,当然赵均本刊刻的古雅和清代以来文人的追捧是郑玄抚本所比不了的。
这个系统目前悬留几个问题: 1、据原序,郑玄抚本是依据一种钞本来的,但这个钞本的底本是什么? 2、郑本多出来的两百多首诗,是根据钞本而来的,还是从别的汉魏集中移录的? 3、杨士开本、茅元祯本、沈逢春本这三个子本,他们之间是否有互有传承的关系?
二、宋末陈玉父本系统上图是宋陈玉父刻本系统的传承关系。根据目前研究结论,赵均本是唯一可以确认继承宋本的,赵均本出现后,被认为是玉台新咏最善本,郑玄抚系统的本子立刻遭到抛弃,几乎清代的本子都依据赵均本再刻了。而明五云溪馆活字本,虽然确属陈玉父刻本系统下的,但因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其传承,所以仅将其纳入这一系统,不做传承关系的推论。 玉台新咏十卷(陈)徐陵辑 明五云溪馆铜活字印本 摘自《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
这一系统现存的诸版中,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当然是“崇祯六年赵均小宛堂本”,其实在此之前,人们一般无缘见到宋本《玉台新咏》面目,正是这次刊刻,让宋本化身千亿,且印制精雅,极有宋刻原味。
明崇祯寒山赵氏小宛堂覆刻南宋嘉定陈玉父本 【2016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古籍善本专场】 成交价:RMB 437,000 傅增湘评价“一扫历来之芜秽,且写刻精雅,楮墨明湛,当世推为佳椠”。“赵氏此书镌工精善,印行时多用佳墨旧楮,遂尔古雅绝伦,于是肆估多撤去寒山跋语,用充宋刊,嗜古者多为所欺。上自内府,下至公卿家,凡号为宋本者,审之皆赵刻也。” 傅增湘这段话不仅对赵均刻本的雕版质量给出极高评价,而且认为实际上陈玉父的刻本在清初已经基本失传,藏书家号称的“宋本”的其实都是赵均的影刻本。一部影刻本,能够“骗过”这么多藏书家的眼睛,在藏书历史上也古今罕见了。 之后日本文化年间和民国徐乃昌的影赵均本刻本,从雕版上也颇令藏家称道。
民国徐乃昌影刻明崇祯赵氏小宛堂本 【2015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成交价:RMB 230,000 本文仅依据杨成凯《明寒山赵氏小宛堂刻<玉台新咏>版本之谜》、章培恒先生等玉台新咏>《<玉台新咏汇校>校勘凡例》、谈蓓芳《<玉台新咏>版本补考》、张蕾《试论明刻本增补<玉台新咏>的价值》、高庆梅《<玉台新咏>版本研究》玉台新咏>玉台新咏>玉台新咏>玉台新咏汇校>等文进行总结提炼,以期使《玉台新咏》明以后重要版本的传承关系简明晓畅,对古籍爱好者能有帮助。对于比如“郑玄抚本祖本为何?”,“铜活字本祖本为何?”等似未有明确结论的部分不做发明,且悬留待考,若见识浅陋,有所遗漏未明,望方家指悟。 本文转自战略合作伙伴上海博古斋,如想获得最新的古籍资讯请扫码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