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水浒传中李应为什么没识破宋江的骗局?

 青铜妖藏书楼 2016-08-15

  本来,三家联盟就是防备梁山泊的,李应应该知道,救一个时迁这样的人,就是通同反贼。这就是说,是他首先破坏了三家达成的契约。如果说,前面是因为杜兴传话,他还不知道时迁是个什么样的人,那么,后来他自己找上门去,祝彪已经给他把话说清楚了,他仍然不肯收手,这就是有意为之了。当时的李应,可能在面子上有点儿过不去,想凭着自己的本事挽回这个面子,但事情过后,他是知道自己这种行为后果的。所以,当这个假知府说祝家庄把他告下了,李应不会再去考虑这个知府是真是假,而是急于辩白自己有没有通同梁山泊。俗话说“心里无闲事,不怕鬼叫门”,正因为李应自知做了亏心事,所以才不分真假乖乖的跟着那个假知府前去“对理”。

  封建社会,人是分等级的,尤其是官和民那区别是非常大的,一个人一旦当了官,那毫无疑问就是“光宗耀祖”。就像后世那个范进,一旦中了举人,连老丈人都对他态度十分的谦恭。所以说,像李应这种人,在村里他可以是老大,祝家兄弟抹了他的面子他定要拔刀相向,但见了官员却立刻表现的毕恭毕敬。所以,当庄客前来报告说知府来了,“便问祝家庄事情”,李应没有丝毫疑问,“慌忙叫杜兴开了庄门,放下吊桥,迎接入内”。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畏官心里,生怕迎接的慢了,当官的心里不舒服,因而对自己不利。

  像李应这种心态,现实生活当中比比皆是,即便是《水浒传》当中也有一些例子。比如说宋江,他为了到华州救鲁智深等人,劫了宿太尉,扮作钦差,不仅骗过了西岳庙里的观主,连华州太守派来的推官也骗过了,说到底,就是这种民畏官、下畏上的心理使然。还有那个高俅,好汉们个个恨他恨得咬牙切齿,尤其是宋江,可真见到了高俅,立刻就表现出一副低眉顺耳的架势,这是那个时代人们骨子里的东西,道不清长短。封建社会的官员都穿官服,要想了解一点儿民间事情,只能是换上便服出行,这叫做“微服私访”,为什么?就是官和民是不平等的,穿着官服了解不到真实情况。所以,李应尽管是庄主,但仍然是民,见了官,必须下跪,一个知府进了家门,李应没有吓傻,已经很是一个“好汉”了,再让他分清真假,也实在是难为他。

3.png

  除了李应自身的原因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宋江设计安排的比较周密。在人员安排上,知府和贴身人员,除了官员就是读书人,也就是说,这些人曾经当过官,或者是有准备当官,所以装起来很像。至于那四个都头,倒不用考虑别的,武艺高强就行。在时间上,宋江安排在打破祝家庄不久,这让李应来不及到衙门里去打探消息。进了庄,一班人直接进入李应家内,说话直奔主题,不给李应辩驳猜疑的时间。两三句话之后,直接就把人带走,可以说,李应自始至终都处在一种小心应付的状态之下,根本就不可能有时间怀疑。李应上山,是宋江事前的打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宋江又做了精心的设计,这是一个信号,说明宋江已经开始主动网络天下好汉前来梁山聚义,以便共同“替天行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阅读推荐:

揭秘:水浒中谁最先离开梁山的好汉是哪一位?

揭秘:水浒传中的第一美女为何也是第一毒妇?

潘金莲的娘家人为何要控告演出《水浒》的剧团?

老《水浒传》扈三娘郑爽近照 容颜未改 五十未嫁

揭秘:小说《水浒传》里的和尚是不是真的都好色

相关专题: 水浒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