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白居易《长恨歌》 骊山脚下华清池,温泉之胜地。 华清池温泉以芳香凝脂、动人故事名冠诸泉之首,有“天下第一御泉”的美称。 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华清池之所以天下闻名,并非因为它是温泉胜地,而是因为这里是杨贵妃的沐浴之地。同时也是唐玄宗和贵妃爱情故事的见证地。 是什么让杨贵妃如此倾国倾城,如此颠倒众生呢?女人是水做的,滋养着杨贵妃绝代容颜的温泉水让人浮想联翩。 温泉水滑洗凝脂,洗凝脂这三个字太有魅力了。 华清池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历代帝王都在这里修建过行宫别苑,以资游幸。到了唐代又数次增建。名曰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而唐玄宗时又大兴土木,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殿,此时才称华清宫。因宫在温泉上面,所以也称华清池。唐代华清池是帝王妃嫔游宴的行宫,每年十月到此,年终返回。 现在的华清池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九龙湖,一是御汤遗址。另一处忽略。 九龙湖很美丽,犹如骊山脚下的一面明镜,湖面平如明镜,亭台倒影,垂柳拂岸,被称为“龙湖镜天”。 湖周围有仿唐宫殿,修的很气派。主体建筑是湖东岸的宜春殿,北岸的飞霜殿。 其中的飞霜殿在唐代非常有名气,据说冬天温泉喷水,在寒冷的空气中,水汽凝成无数个美丽的霜蝶,故名飞霜殿。不过现在是徒有其名了。 华清池目前的建筑都是在旧址上修复的,所以布局应该和当年差不多。但是从档次和精致上比较,那就不可同日而语了,整体来说略显粗糙。 九龙湖虽然美丽,但是华清池里最吸引人地方还是御汤池。湖后的仿唐式建筑群便是令人神往的唐御汤遗址。 唐御汤遗址共有“莲花汤”、“海棠汤”、“星辰汤”、“太子汤”、“尚食汤”等五处皇家汤池遗址,御汤遗址为研究我国沐浴史、封建等级制度和唐代宫廷建筑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史料。 汤池其实就是浴池,御汤就是皇家浴池的意思。据说在当今的日本仍然保持着这种叫法,大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骊山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 唐御汤中万众瞩目的便是贵妃池。 贵妃池中的御汤名叫“海棠汤”。 “海棠汤”,始建于公元747年,因汤池平面呈一朵盛开的海棠花而得名。 因是杨贵妃御用汤池,故又名“贵妃汤”。这个汤池用海棠花的艳丽衬托贵妃的娇美,又以海棠花的造型形象比喻杨贵妃丰腴的形体,唐人的构思真是超俗而新颖。 汤池的池壁由24块墨玉拼砌而成,池东西长3.6米,南北宽2.9米,东西两侧分别设有一组踏步便于上下,充分体现出唐代建筑艺术中对称协调的美学观念。不仅如此,汤池的供水系统也设计得非常精巧,池底正中一个直径10厘米的进水口,口上装莲花喷头,寓意海棠花的花蕊,下接陶制水管道,与温泉总院相通。温泉因自然压力从花蕊中自动喷洒而出,形同淋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杨贵妃在海棠汤中淋浴了近八个春秋贵妃在这里荡涤尘垢,也在这里享受着温泉赐给她的尊贵、温暖与舒适。她沐浴时宛如海棠初睡的娇媚姿态不仅深受玄宗皇帝的宠爱,也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素材,创作出无数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便是对此情景的绝妙写照。 “莲花汤”是专供唐玄宗李隆基沐浴的,是遗址中最有气势、最具代表性的汤池。莲花汤也称“御汤九龙殿”,宫殿建筑面积达400多平方米,有内外殿之分。御汤可蓄水约100立方米,俨然是一座庞大的室内游泳池,充分显示出唐代追求恢弘大气的社会风尚及皇权神授的至高无上、唯我独尊。
星辰汤西面的尚食汤是皇帝赏赐给等级较高的随行内仕官员的沐浴场所。 这些皇家御汤的规模让人目瞪口呆。虽历经千年,其豪华程度即使比起现在的五星级浴池也绝不逊色。 只是池中无水,让人颇为遗憾。 还好在御汤遗址的外面我们能看到温泉的水源。 温泉水温常年保持43℃,水质纯净,细腻柔滑,水中含有二氧化硅、氟离子等10多种矿物质,对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均有明显的疗效,因而吸引历代帝王沐浴游幸。 望着这温暖的泉水,不由让人联想翩翩。为何不能在御汤遗址中重新引入这温泉水呢?也许能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梦幻感。
以前这个雕像在九龙湖中,后来移到御汤殿的中间,估计是专供人拍照留念的。但是我觉得放在大庭广众之间总有一种亵渎的感觉,颇为不妥。毕竟“贵妃”正出浴呢... 如果把雕像移至贵妃池宫殿中,立于海棠汤旁,更为传神。 诱惑,这里太多的诱惑。来自于人心,但不伤大雅。 华清池后的五间厅是西安事变的旧址,但是不去研究它了。 骊山是雄伟的,九龙湖是美丽的,温泉是柔润的,但是这些都不重要。 我们来华清池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来看“杨贵妃”,用心灵来“看”。虽然仅仅只是一睹她的沐浴之地... 华清池充满着神秘的魅力。 华清池的魅力在于它的女人香。 中国有太多的温泉,但是如此妩媚而温柔,神秘而诱惑的温泉地,天下仅此一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