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形态动力学”学习思考之一:高手在民间

 ty210t 2016-08-15
伍子昂

  形态动力学乃雪球网技术派高手“加油站”之独创利器。通过近三个月的学习、跟踪、验证,我日益感觉到它的强大,其内在逻辑是对“市场”的最深刻阐释,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交易”的本质。1999年开户至今,股龄近十五载,伴随着股市风云变幻、潮涨潮落,凭借较为扎实的财务功底以及这些年来在银行信贷与风险管理部门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娴熟审视,十五年来在七亏二平一赚的股市大赌场里虽然没有实现财务自由,但却也努力挤进了能真正赚到钱的队伍并成为其中的一份子。但是,这些年来有一些问题一直困惑着我,有时候无论或赚或亏都多多少少有一点赚得或亏得不明不白,我到底赚的是市场波动的钱,还是赚的企业经营业绩上升的钱,又或者只是凭着运气赚的钱,这其中是偶然的因素多还是必然的因素多?

  十多年以前,我一直专攻于对行业的分析和寻找具体企业业绩的拐点,从来没想到过要把精力投入到对K线技术分析的范畴,也就更谈不上奢求精准化操盘了。但是,经历过几轮牛熊转换,我越来越发现基本面操盘的不足和局限性。举例来说,如何提前把握行业周期拐点(包括向上的拐点和向下的拐点),如果等到大家都能看出是拐点的时候可能股价已天差地别?如何把握成长股与价值股双向转换的问题,充分运用好戴维斯双击和规避双杀?显然仅从行业分析和企业财务指标等基本面的角度根本没有办法提前解决这些问题。除非有内幕交易,否则你不可能预先或者在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手的该企业经营情况变化。这里,就会提出一个老话题。市场本身是不是有效的?市场对价格的提前预知性和灵敏度如何?回望历史,尽管我们认为国内A股是政策市,但从主流和大方向看,它仍然是一个有效的市场,在大趋势上短期的过激(暴涨和暴跌)并不改变其内在运行规律,这说明可以通过技术分析的方法提前预知一些我们无法用基本面来解释的问题。

  也就是在前二年,面对十多年来专注于基本面和价值投资的局限给我带来的莫大困扰,我意识到自己遇到了瓶颈,开始有意识地找一些技术派的书籍来读,诸如《股市大作手回忆录》、《宁波高手》、《翻倍黑马》(全套5本)、《跟我学看盘》,还有江恩等其他流派的加起来不少。但是,我发现这些东西貌似高大上,实际上缺陷重重,这就是“加油站”认为的不可复制模式,比如采用利弗摩尔的操作模式如果缺少了他那种对市场敏锐的嗅觉显然是无法办到的,又比如杯柄突破很多时候都是假突破,弄不好就是一个短期高点,会让你欲割不能欲守还休。那到底有没有一种“可复制模式”呢?

  一个机缘巧合,我在逛雪球时,在一个人人称“表哥”(雪球ID:我是表好胚)的很有影响力的雪球大V主贴上,看到他转发“加油站”的复盘,并附一句“我朋友,技术面高手”。就是这句简单的话吸引了我,我当时在想是什么样的高手会被“表哥”称之谓技术高手。果断点开“加油站”,映入眼帘的是一篇某日复盘,乍看起来普普通通,都是一些“上下抛”和“力度”的字眼。继续往前翻了几页,发现干货了,就是《我对K线技术分析的理解》这一篇引起了我的兴趣和共鸣。刚好作者也谈到了对于到底是基本面分析重要还是K线技术分析重要的争论,这不正是我要找寻的答案吗?加了关注,后来还有幸加了作者建的交流群。差不多3个月左右的翻帖子、爬QQ群楼梯,说实话尽管“加油站”的很多思路都是即兴写的帖子或在QQ聊天中透露出的一些观点,但它确实颠覆了我多年来的一些固有认识。要是放在十年前,我想一定是打死也不相信技术分析的这些“鬼话”,可如今我却奉为“圣经”。

  静心沉思,其实过去我们看到市面上的技术分析书籍大多就是个噱头,真正能转化为操作利器的极少,原因就在于这些股市书籍大多采用举例归纳法,相当于用现在来感知过去的倒推演绎法,这实在是本末倒置,在实践中根本不具备可操作性。我想这也可能是真正的高手才不屑于去赚一点版税和几个稿费,他们的观点如同散落在“民间”的精灵,似《爱莲说》描写般,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所谓万事皆缘,随遇而安,我接触到“形态动力学”就是这样机缘巧合。读完“加油站”关于形态动力学的所有贴子,感觉还是简单清晰、通俗易懂的,特别是方向和力度从本质上完全摒弃了主观臆断,让市场来告诉我们该干什么,是“买”、“等”还是“卖”,一目了然,完全不需要预测,让眼睛看到的告诉我们该干什么,看不到就什么也不干,维持策略不变,没有“未来函数”的因素存在;仓位级别管理有助于攻守兼备,级别联立策略可以很好地解读行情运行所处的阶段。

  近日得闲,将“加油站”形态动力学的几个重要思想归纳整理如下,也算是对自己思路的进一步梳理和再认识。

  一、方向和力度

  通常我们看K线图,直观的感受是“量”和“价”这两个维度,可是“加油站”看到的是方向和力度。那么K线图是如何转化为方向和力度的?过去,我们都知道可以运用移动平均线的办法来把握方向。但是,移动平均线有一个重大缺陷,那就是它的滞后性,用来看大趋势是可以的,用来指导操作感觉总是慢一拍、很被动。“加油站”对方向的把握虽然有自己自创的更灵敏的指标,但他也毫不保留地告诉我们用MACD指标可以替代使用,效果是一样的。可是通常,MACD都是用来找DIF与DEA之间的金叉、死叉来使用。当第一次听到这个答案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原来,所有行情软件都自带的那个MACD指标居然是最最重要的指标,可以用来当方向和力度使用。这里,“加油站”又引入了另一个概念——抛物线,实际上MACD指标的DIF和DEA无论在日线、周线还是月线的运行轨迹都是抛物线的连接。有了抛物线,看方向就是很容易的事了。无外乎这样三种状况,要么上抛,要么下抛,要么处于上抛和下抛或者下抛与上抛的连接处,“加油站”把这种连接处定义为无方向、无力度,也就是暂时看不清方向。但是,看不清方向不代表不可以预测这个方向。这里,“加油站”再次引入了另一个新概念——级别联立。我没有参加过“加油站”的面授,没有听过他讲具体如何运用级别联立,貌似他也没有在帖子或者QQ群内专门聊级别联立的内容。认真揣摩一番,这显然不是一个太难理解的内容,级别嘛,大的级别就是月、周、日,小的级别就是60F、30F、5F、1F,这些小儿科过去也用过。但怎么联立使用却是有学问的了,简单地说是结合上下级别一起来看,但真在实战中往往最有价值的却是30F级别,需要盘中当机立断。读雪球上形态动力学,会发现“加油站”是个热心肠,很多精华就藏在回答球友问题的回复里,曾经提到过这样一段话被我记录下来:“每一个级别都有自身当下的抛物线阶段,而且都是在运动当中,遵循大决定小,多级别小联立影响大的原则,寻找到某一个时点的共振产生的破坏,那就是反趋势可能出现并成立的概率”。这话听起来有点绕口,实际上说白了就是“大决定小、小影响大”,这与哲学上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一个道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同时,这里还提到了另一个新概念——破坏。对破坏“加油站”有非常详细的解释:“任何事物都处在一种运动状态中,一般情况下我们称其为趋势,同样在股票上,也很简单的分为两种运动状态(这里先排除涨停和跌停这类特殊的情况),股票只分为涨和跌两种运动状态,那么在恒定的状态里,趋势是一直会延续下去的,但是由于涨和跌天生就是对立的,那自然市场中只有两种力量,做多和做空的力量.股票在一种运动趋势进行过程中,必然有反趋势的力量在不断对其起作用,当反趋势作用力无法抗衡趋势作用力的时候,趋势一直在延续,但是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背离。为什么有背离的存在,就是因为两种力量在一段时期内的不均衡所导致,而且两种力量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此消彼涨的变化,简单说就是原有的运动趋势依旧在持续,但是,反趋势力量的不断增强,抵抗趋势力量,从而导致了形态上的各种背离变化。背离的存在其本身的意义是在于抵抗原有运动趋势,而不是改变原有运动趋势。“加油站”对破坏的解释实际上也是对力度的变化直观地呈现为多空力量对比。在具体指标运用上,可以参考MACD红绿柱的大小,MACD的绝对值越大,说明力度越大,多空亦然。了解力度的作用,价值在于预测本次个股抛物线行情能走多久,能走多远。

  二、立体时空

  我们看K线图,会发现在不同的级别方向和力度很可能不完全一致,比如有时候月级别方向上是上抛结构,力度也很大,但周线结构却是下抛结构,力度也很大,日线处于上抛或下抛,力度相对较小,也就是说仅仅月、周、日三个级别的方向和力度都完全不一致,因此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用联立的办法来作决策的关键之所在。有了不同级别维度的结构后,我们在作实盘分析的时候,脑海中最会浮现出不同级别的立体架构。“加油站”对此专门有一个比方,他认为:“这个立体的架构,就像画画一样,画是平面的,但是表达出来的意境却是立体的结构”。这个解释太完美了。当时,我花了不少时间学怎么用联立来解决问题,加油站的这一句话给了我很大启发,将我们看K的思维迅速升华为3D画面了。

  在多级别联立的立体空间结构下,个股的方向是十分明确的,遵循大级别决定小级别,力度遵循小级别影响大级别。按照不同的操作级别,提出相对应的操作策略。比如,我要持有日级别仓位,前提必须是月级别上抛、周级别下抛力度减弱、日级别已上抛时,最佳买点在次级别即60F级别下抛尾段、30F级别开始带力度上抛时。买入持有后,只要不出现多个小级别同向逆大级别方向运动,即只要不出现日级别上抛时,60F、30F、15F、5F同向下抛(遵循从小到大依次下抛),就继续持有,直到日级别方向改变。这一点就是“加油站”在《说说级别》中谈到的出现了多重级别在某个时间点上的逆向共振。一旦在某个时点发生这种情况,应该在上述的操作级别(日级别)下,选择在60F下抛时全部卖出。大多时候,只要不出现多重级别的逆向共振,对卖的定义必须是出现在本级别已经开始下抛,卖在次级别的阶段性顶部。

  三、分级别风险控制

  过去,我们做风险控制,一般采用仓位控制法或者基本面择时法。仓位控制就是硬性的单个标的控制在几成仓位上,基本面择时往往与企业的定期报告有关,用来证实业绩和成长性预期。而形态动力学完全颠覆了这一传统,理论上只要个股流通盘能满足资金快速进出的前提下,形态动力学意义上的分级别仓位控制可以在一个标的上完成不同级别的风险管理,每个级别对应相应的仓位,按照《买与卖》确定的规则看到哪个级别发生了该看的事还是该干的事去做决策,也就是只要大级别方向没有发生变化,对该标的最少的仓位就是持有大级别相对应的仓位,最多的仓位可能就是同时持有从大到小依次的每一个级别。在操作单个标的时,随着个股不同级别形态的变化,总仓位也是相应变化的。实战中,这种风险控制方法完全可以把一个标的从介入底仓开始,通过分级别地加仓减仓动作,最后一轮大级别操作下来完全有可能将成本降低到零,如果最终个股来到全级别上抛结构行情中,只做单一标的可能最后筹码会越做越多,享受的利润一定会远远大于全仓一直持有常规方式在底部建仓的方式,而且个股利润的回撤和波动会小很多。综合这些优点来看,不能不说对我们这样的散户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完美的风险控制方式。分级别的风险控制方式既操作简单、机械化,又能灵活应对各种不测事件。如果增加几个标的,在一个股票池里反复腾挪还可以大大降低风险的集中度,防止黑天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