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科学:感染性心内膜炎

 医学文摘拾遗 2016-08-15

2010 年第 65 题 内科学 A 型题


感染性心内膜炎侵犯下列哪个瓣膜最容易并发心力衰竭

A. 二尖瓣

B. 三尖瓣

C. 肺动脉瓣

D. 主动脉瓣



题目解析


心力衰竭为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由于瓣膜关闭不全所致,其中以主动脉瓣受损最常见,其次为二尖瓣、三尖瓣。


本题答案


D


考点讲解


【2016 年大纲 内科学(三)循环系统疾病 13.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音频讲解请点击这里哦


一、概述


1. 感染性心内膜炎分为自体瓣膜心内膜炎、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2. 急性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为金葡菌,亚急性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为草绿色链球菌。


3.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发生在人工瓣膜置换术后,60 天以内为早期。早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为表葡菌,晚期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为草绿色链球菌。


注意:未指明自体瓣膜、人工瓣膜时,均默认是指自体瓣膜心内膜炎。


二、发病机制


1. 对于器质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异常的瓣膜口和先天性缺损使得内膜灌注减少,有利于致病菌沉积、生长,易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


2. 在血流压差小的部位,例如单纯性房缺、大面积室缺、瓣膜狭窄时,由于不产生高速血流,因此发病少见。


三、临床表现


1. 青年人出现发热、心脏杂音、多系统表现时,要考虑感染性心内膜炎。


2. 感染性心内膜炎常累及心瓣膜,形成赘生物,尤其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最常见。


3. 急性、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区别:




四、辅助检查


1. 血培养


是确诊的首选、最佳检查。


① 近期未接受过抗生素治疗的患者阳性率可达 95% 以上,其中 90% 以上的患者阳性结果可在入院后第一天标本获取。


② 采血方法


a. 未接受过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应在第一日间隔 1 小时采血 1 次,共 3 次。


b. 接受过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应停药 2~7 天后采血。无需在体温升高时采血。每次采集 10~20 mL 作血培养,至少培养 3 周。


③ 血培养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此病。


2. 超声心动图


是发现赘生物的主要方法,有助于明确诊断。


①经胸超声心动图可检出 50%~75% 的赘生物。


②经食管超声可检出 < 5="" mm="" 的赘生物,敏感性达="">


3. 尿常规


常有镜下血尿,若出现肉眼血尿提示肾梗死。


4. 免疫学检查


25% 患者有高丙种球蛋白血症;80% 患者可出现循环免疫复合物。


五、治疗


1. 最重要的措施是抗微生物治疗


① 原则:早期用药(连续 3~5 次血培养后可开始用药)、足量用药(为了杀灭在赘生物内的细菌)、静脉用药(可保持较高而稳定的血药浓度)。


② 致病菌若为草绿色链球菌、肺炎球菌等,应首选青霉素,若过敏换用头孢曲松或万古霉素;若耐药联合庆大霉素或万古霉素,疗程为 4 周。


③ 致病菌若为葡萄球菌,应首选苯唑西林+庆大霉素,若耐药换用万古霉素,疗程为 4~6 周。


④ 致病菌若为肠球菌,应首选氨苄西林 + 庆大霉素,疗程为 4~6 周。


⑤ 致病菌若为真菌,应首选两性霉素 B,疗程为数月。


⑥ 抗生素治疗的第 1、2、6 周血培养阴性、体温正常 4~6 周以上、脾脏缩小、血红蛋白上升,提示感染性心内膜炎已治愈。


2. 外科治疗的指征


① 由瓣膜功能衰竭所致的心力衰竭。


② 在积极抗生素治疗的情况下仍有败血症。


③ 再发栓塞。


④ 二尖瓣的赘生物 > 10 mm、或抗生素治疗下赘生物的体积增大、或赘生物位于二尖瓣闭合的边缘时。


⑤ 不容易治愈时(致病菌为真菌、布鲁菌、Q 热病原体等)。


⑥ 局部感染扩散时(如出现心肌脓肿、假性动脉瘤、瓣叶破裂或瘘)。


思考题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心肌脓肿、急性心梗时,多累及何种瓣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