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素书所以妙者,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故也

 雪梅常在 2016-08-15

怀素书所以妙者,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故也

一点号书法密码20160814

怀素,人称之为“狂僧”。其草书继承和发展了张旭狂草,所以有“以狂继颠”之说法。

董逌《广川书跋》云:“怀素于书法,自言得笔法三昧。观唐人评书,谓不减张旭,素虽驰骋绳墨外,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

《论书帖》无狂怪之势,颇似晋人草法,清劲安雅。或以为唐、宋间人临写二王、怀素杂帖。

赵孟頫跋云:“怀素书所以妙者,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故也。后人作草,皆随俗缴绕,不合古法。不识者以为奇,不满者一笑。此卷是素师肺腑中流出,寻常所见皆不能及之也。”

请看怀素《论书帖》

《论书帖》释文:

为其山不高,地亦无灵;为其泉不深,水亦不清;为其书不精,亦无令名,后来足可深戒,藏真自风废,近来已四岁,近蒙薄减,今所为其颠逸,全胜往年。所颠形诡异,不知从何而来。常自不知耳,昨奉《二谢》书,问知山中事有也。

《论书帖》译文:

关于我书法的学识,如比作一座山,其山也不高,地也没有灵气;比作一潭水,谭也不深,水也不够清澈;书法写的不精道,也没有名气。后来学识、书法足够深了,我警戒、注意了书法的“藏”和“真”,防止荒废了自己的书法风格。近年接近40岁了,近来对书法的蒙昧、困惑逐渐减少,现在我为了书法的颠逸,已超过了以往,所书颠形诡异的字,不知道从何处学来的,常常不知道自己如何写出这样诡异的字,昨天看到《二谢》的信问到这些关于书法的事,知道了书法中的道理的确是这样的。我觉得这个不错。

笔势

怀素《论书帖》在笔势上体现得非常出色。折势一般是表现在每行第一个字中的第一笔,或是用笔蘸墨后所作字的第一笔用折锋,第二、三笔用搭锋。此帖的折锋一般指落笔时的藏锋逆锋,搭锋指承上一笔的笔锋。如帖中第七行"颠形诡异"四字,""字第一笔用折锋,第二笔用搭锋承下第一笔横的收笔,第三、四笔也都是搭上前一笔。第四字""字墨色较浓,显示出笔蘸墨后所书的痕迹。其第一笔用折锋,看上去似与前一字""字的末一笔不相连贯。折、搭之势表示在数字内的笔势是上一个字用折锋,下几个字的第一笔用搭锋,保持其笔势的连贯性,不使其势背。

折搭

又如《论书帖》中第一行"为其山不高,地亦无灵"九字,第一字""字的末一笔为折下之势,余下八字的第一笔都用搭锋,承上笔势。其中"为其"二字及"山不高地"四字,字与字之间连接之笔细若游丝;""""""三字的第一笔虽搭上一字之锋,但线条都不连接;"无灵"二字连接之笔稍粗,但略细于"无灵"二字本身的线条。这九个字虽都采用折、搭之势,但具体表现却有变化。宋姜白石《续书谱》云:"字有藏锋、出锋之异,粲然盈楮,欲其首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草书用笔既要多变,又要自然无做作之态,其难度就在于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