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人必读|全过程分析,如何评审期刊论文

 liyu_sun 2016-08-15


www.jijitang.com



illustration form interent

译文首发于唧唧堂,译者:唧唧堂研究人  Hawaii


既然投身学术界,便只顾风雨兼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们孕育了可能远不止十月的孩子,有时候我们的“孩子”要被其他“父母”挑战与挑剔,而有时候我们也需要扮演这个“刻薄”的角色,这就是学术界的“同行评议”机制,百度百科的解释为:作者投稿以后,由刊物主编或纳稿编辑邀请具有专业知识或造诣的学者,评议论文的学术和文字质量,提出意见和判定,主编按评议的结果决定是否适合在本刊发表。


同行评议是学术界亘古不变的主题:一方面,你的作品要发表就必须得到同行评审的认可;另一方面,当你的学术生涯进行到某个阶段的时候,你可能会被邀请对同行的作品进行评审。你该如何在这种充满挑战的环境中生存再来,或者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审稿人?自由撰稿人兼布莱克维尔出版社资深编辑Elizabeth Wager和她的同事Fiona Godlee、Tom Jefferson在2002年合著了《How to Survive Peer Review》一书,对有关同行评议的问题进行了详尽阐述。本文翻译了书的第三章——How to be a reviewer中如何评审期刊论文的部分。希望能给同行们在评审学术文章时提供指导。该章节还介绍了如何评审会议论文和基金本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阅读。


被邀请为审稿人


审稿人邀请通常通过邮件、传真、公告或电话等方式进行。一些期刊在发送邀请时只会附上文章标题,另外一些则会发送全文和后续操作的说明。首先,能够被邀请是很荣幸的,尤其是被好期刊邀请。不过,在接受邀请前,先要问自己下面几个问题:


1. 这篇文章是不是在我的研究专长范围内?如果期刊编辑没有给你足够的信息来回答这个问题,你就需要询问他们了。理论上,这篇文章的主题应该是你正在研究的方向,因为这意味着你非常熟悉现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如果你不确定是否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评审这篇文章的内容和研究方法,请拒绝这个审稿邀请。


2. 我是否满意这个期刊的同行评审机制?一些期刊采用公开评审机制,这意味着作者可以知道谁是审稿人。一些期刊还要求审稿人同意如果这篇文章被接收,他们签名的审稿意见将被挂在网上。公开评审明确了责任归属,同时也给予了审稿人充分的信任。如果你介意这种评审制度,那么请拒绝这个审稿邀请;类似的,如果你抗拒匿名评审制度或者其他审稿流程,也可以借此机会表达出来。


3. 我有时间评审这篇文章吗?有研究表明大多数审稿人需要花2-5小时来评审一篇文章,但如果是第一次的话,可能要8-12小时,一些审稿人可能要花费长达48小时的时间。本章后面将描述为什么这么耗时。


4. 我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吗?大多数期刊要求审稿人在2-3周内完成审稿,一些甚至要求48小时内完成。请记住,作者等待文章反馈时是很痛苦的。所以请只接受你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评审。


5. 跟我有利益冲突吗?利益冲突包括任何影响你评审的不公平因素,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例如,与原文作者一起工作过、与作者是竞争关系、与测试药品的公司有关系(医学文章)等。一些期刊会就这些问题进行询问,但如果没有,你应该如实告知。保险起见,对可能存在利益冲突的情况也应报告,听取他们的意见。



illustration form interent


如果你决定不接受审稿邀请


1. 请立即回复以便期刊编辑可以寻找新的审稿人。


2. 提议一些可供选择的审稿人。找到合适的审稿人是评审文章最难的一部分,所以大多数编辑会因此而感谢你。


如果你接受审稿邀请


1. 立即告知该期刊并确认截止日期。尽量要求提供任何额外的信息。如果你不熟悉这个期刊,可以向编辑部索要期刊副本和给作者的投稿指南。


2. 期刊可能让你填一些表格,并给你审稿指南。在审稿前请仔细阅读。


3. 尽最大可能按时提交审稿报告。如果有突发状况导致你不能按时完成,请尽早告知编辑。


4. 保密。评审中的文章都是保密文件,在未得到期刊允许的情况下,不要和任何人讨论这篇文章。评审完后,请将文章交还给期刊或者销毁,不要留有副本。


5. 除非得到期刊允许,否则不要联系作者。甚至公开评审的期刊都要隐藏审稿人身份,直到这篇文章的审稿意见被确定。大多数期刊都希望在文章作者和审稿人之间充当中介而不是让二者进行讨论。


6. 只做该做的。评审中尽量做到客观、有建设性、尽职尽责、系统化,这是区分好审稿人的标准。



picture from internet


评审论文


通读论文的时候,回答自己以下问题:


1. 研究问题或研究目标是不是明确的?作者有没有明确解释他们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作者是否充分而准确地总结了现有的相关文献?


2. 该研究问题是否是有趣的且重要的?记住问题往往比答案更重要。这意味着如果问题能够被明确地提出来,并且是重要的,答案就是重要的。


3. 该研究是原创性的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你必须做一些文献搜索工作。“原创性”意味着不同情境下不同的东西,广义上来说还包括新数据、新想法、新方法或者对已有数据的重新分析。如果这个问题在之前已经有人提出并解决了,这篇文章是否增加了足够的新信息以达到出版标准?如果你认为这个研究不具备原创性,请提供类似的参考文献,而不仅仅说“这不是原创”。如果你发现一些重要的文献没有被引用,也要提供给他们。


4. 该研究是否是有效的?研究设计是否能够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样本抽样合理吗?研究控制合适且足够吗?召回率足够高吗?方法描述详尽吗?分析得正确吗?


5. 结论能够被数据支持吗?结论被夸大是常见错误,在文章标题、摘要和正文中都可能出现。


6. 该研究被很好呈现了吗?写作是否清晰连贯?文章结构是否合理?文本和图表是否平衡:文本讲述故事、表格提供详尽数据、图片阐明故事。文本和图表、摘要和正文是否有不一致表述?记录下重要的拼写错误,但是具体的编辑工作留给技术编辑做。


7. 存在道德问题吗?实施这项研究得到了道德委员会或伦理审查委员会的道德许可吗?作者得到了知情同意书吗?是否有不端行为迹象?


8. 有致命弱点吗?如果你认为你找到了这个研究的致命弱点,就不需要继续评审了。你的评审意见应该明确这个致命弱点是什么,应该提供参考文献,并解释为什么你认为这是不可补救的。


9. 该期刊应该发表这项研究吗?一些期刊要求审稿人建议是否出版,另一些只要求提供这篇文章的客观评审意见。不管哪种,你都应该说明这篇文章是否应该出版,是否适合在该期刊出版。你可能需要在看到修改稿后作出这个决定。


10. 期刊需要找相关人写评论吗?如果你非常了解这个期刊和它的读者,你可能需要提醒编辑这篇文章的重要性,并提议一些人(也可以是你自己),让他们来写个评论。



picture from internet


写评审报告


评审报告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帮助编辑做决定;二是帮助作者在出版前改进他们的工作。


1. 再看一眼期刊的评审指南。


2. 用文章的标题或其他可识别信息来命名每一个文件。


3. 开始要简单概括一下这篇文章,让作者和编辑知道你已经理解了。


4. 给你的评审意见标号。方便作者回复,也方便编辑核对。请指出哪些意见对应文章的哪个部分。


5. 不要提交写在论文边缘的手写评论。这样期刊很难把它们传递给作者。


6. 忠于你所知道的。不要觉得你的评论要涵盖文章的方方面面,你只要明确告诉编辑你的专长是什么就可以,他们就能够决定什么时候要咨询其他审稿人意见。


7. 感谢其他人的帮助。如果在征求编辑同意后,你的同事帮助你审稿了,在报告中感谢他们。


8. 不要做带有个人色彩和蔑视性的评论。关注文章而不是作者。记住评审的目的不是诋毁别人。


9. 措辞礼貌和有建设性。同行评审的重要目的是在发表前提高论文水平,如果作者的第一感觉是积极的,他们更容易接受评审意见。记住在指出缺点的同时也要指出优点。


10. 不要让“最好”成为“好”的敌人。这个研究可能不是完美的,但在某个方面可能是最好的。如果研究数据是重要的,但研究是有缺陷的,出版这个研究还是有价值的。你应该告诉作者在他们的文章里承认自己的缺陷,同时,期刊也可能想用这篇文章写一个评论,指出研究方法中存在的这个问题。


11. 要提及所有的利益冲突。期刊通常只要求你声明发表这篇论文可能会影响到的你与作者们的个人、职业关系,还有经济利益。你也可以提到其他利益冲突,比如很强的科学、政治、宗教信仰可能影响你的决策。


12. 按时递交你的报告。如果你需要更多的时间,及时联系该期刊以便他们了解评审进展并且通知作者。


经常被问到的问题


期刊怎么处理审稿人的不同意见?审稿人的意见经常不一致,不管是关于论文的具体问题,还是是否应该被发表。大期刊雇佣的内部编辑通常都会对比审稿人的意见,然后作出自己的判断。而小期刊的编辑则会把这个决定交给第三个审稿人。


我会得到有关我评审意见的反馈吗?期刊应该让你知道它的最终决定,并且把其他审稿人的意见也发给你。你可以阅读这些意见,看你是不是错过了一些重要的问题,也可以把你的意见与他们的意见进行对比。


我会被要求再次评审这篇文章吗?大多数期刊会询问审稿人他们是不是想再次评审这篇文章的修改版。看作者是否充分解答了你的问题是评价你是否负责任的关键部分。如果你提出了大量的意见和批评,你应该在返回修改后再次评审。期刊需要给你提供作者的修改信,如果没有,你应该主动询问他们,这能大大简化你的工作。


哪些工具能给我提供帮助?一些经过验证的校对清单和出版物中提到的校对清单分别在书的第49页和第51页,这些工具能够把主观性降至最低,同时确保一些重要的点都被评审到。


参考原文:

Wager, E., Godlee, F., & Jefferson, T. (2002). How to survive peer review. Wiley-Blackwell [Imprint]. 第三章




唧唧堂研究人简介:Hawai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