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梵高和高更的友谊小船

 百了无恨 2016-08-16
如果说19世纪西方美术史中谁最有名?很多人都会想到梵高和高更。要知道19世纪欧洲画坛人才济济,要想在这个时代闯出一点名堂来实在是太难了!这个时期有浪漫主义绘画大师德拉克洛瓦,有学院派才子安格尔,还有印象派绘画大师马奈,有被称为“西方现代艺术之父”的塞尚。所以,要想在19世纪欧洲画坛留下名字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梵高和高更又算是哪棵葱呢?


  高更,《黄色基督》,1889年

  不过,无论上述艺术大师取得了多么辉煌的艺术成就,他们似乎都不容梵高和高更那样特征鲜明!啥特征?倒霉呗!别看现在二人声名远播,留芳后世,但在当时没几个人会在意这两个穷小子。从某种程度上说,梵高和高更两人像极了,比如在学画的道路上,两人都是“半路出家”,高更曾做过水手、在投身绘画界之前是为成功的股票经纪人;梵高的职业经历就更丰富了,他做过美术公司的职员、业余牧师、法语教师等等,不过无论他做什么都以失败告终。因此,梵高和高更的作品都摆脱了学院派束缚,当然他俩也没有接受美术学院的系统教育。梵高和高更最初都受到了印象派艺术的影响,不过很快,这两个年轻人就不安分起来,他们要走自己的路。


  梵高,《鸢尾花》

  印象派绘画的诞生与当时科学界对色彩的研究有关系,画家们发现物体所呈现的颜色既与固有色有关系,也跟光源色和环境色有关系。他们发现一直声称追求“模仿自然”的古典绘画都是错误的!


  这幅画是古典绘画大师安格尔的《大宫女》,女孩身后的蓝色帷幔居然没有影响到她皮肤的颜色,古典绘画大师只是用颜色画出了素描关系而已。于是,印象派艺术家们用更科学的方法描绘色彩。


  马奈,《草地上的午餐》,1863年,巴黎奥塞美术馆


  提香,《田园合奏》,1510-1511,卢浮宫

  对比印象派绘画大师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和16世纪威尼斯画家提香的《田园合奏》,你就会发现印象派画家使用颜色的秘密。

  对于梵高和高更来说,用更科学的方法模仿自然根本不够,如果是这样的话,还不如找个摄影师呢,毕竟在写实性这点上,绘画永远不如摄影更为逼真。于是,他俩开始了用绘画表现内心世界,这就是西方绘画从写实向写意性发展的后印象派艺术。


  梵高,《加歇医生》


  梵高和高更如此志同道合,那么就是“好基友”了吧。他们曾经尝试着成为“好基友”。梵高和高更当时面临着同样的困难,那就是穷!穷啊!梵高依靠着弟弟提奥的资金支持,提奥是个艺术品经纪人,可惜,他卖不出去哥哥的作品;高更则放弃了巴黎的一切,去了原始的塔希提,高更认为那里完全不需要金钱!房子免费住,面包长在树上,自己摘着吃就行。结果,现实总是残酷的,他更穷了,在穷困潦倒、走投无路的时候,高更想到了自杀,他吃下了大量的砒霜,爬上悬崖等待死神的降临。结果呢,也许是因为吃了太多的砒霜,也许是因为他遇到了假货,反正就是腹泻一顿,没死成。


  高更,《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1897年,波士顿美术馆

  这幅画就是高更自杀未遂的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要到哪里去?”,与其说这是画的标题,不如说这是高更的人生思考。

  梵高虽然穷,但是他却怀着一颗“普渡众生”的心,估计这跟他做过牧师有关:梵高曾经从街边捡了一个怀孕的妓女,他救济她,陪她生产,帮她带孩子,但是妓女还是忍受不了贫穷,跑了;梵高虽然自己一幅画也卖不出去,却“忽悠”弟弟提奥尽量卖高更的画,因为他欣赏高更的艺术,因为高更也很穷。他甚至动员弟弟在法国南部的小城阿尔租了一间画室,然后,满怀期待的邀请高更一起画画。、


  梵高,《阿尔的卧室》

  但是毕竟两人性情不同,在一次激烈的争吵过后,梵高彻底疯了,他割下了自己的耳朵,并把耳朵送给了一个相熟的妓女。当然,高更也被吓跑了,艺术家的小船就这么翻了。


  梵高,《割耳后的自画像》

  其实,梵高和高更的艺术理念是一致的,他们反对19世纪的工业化进程,在他们画中,你看不到莫奈画的火车站,看不到透纳的战舰。只不过,高更寄情于原始艺术,去了遥远的塔希提,而梵高则喜欢宁静的乡村。


  高更,《玛利亚,我向您致敬》,1891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梵高,《星月夜》,1889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