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于我心有戚戚焉。

 启程的男孩 2016-08-16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在二十岁有共鸣的东西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不一定能产生共鸣,反之亦然。书本如此,生活亦是如此。'          ——A.J.F.?

这句话在全书读完之后让我感触极深,真的,书这个东西是存在阶段性的,也是有指向性的,所以说过早地让小孩子接受一些他们所不喜欢的,枯燥的文学作品,非但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而且对谁都是一种伤害。?

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朋友,他们从小就被逼着背《三字经》,《弟子规》,甚至是四书五经,这些古代的文学我们不能说他是不好的,他们中所讲的道理是可取的,但是你渴望一个孩子怎么去读懂他们,家长们又是否是真的想让孩子去理解,去为孩子解读呢?还是想当作一种炫耀攀比的方式呢??

而这对他们造成的伤害可能是终身的,当然也有为此爱上读书的,但是我认识的大多数人中,以至今日他们从心底仍是对书提不起兴趣,不是说她们觉得书不好,而是童年那种死背书的阴影实在是太深了。?

还好我小的时候并未受此类事情纠缠,所以自小学起我的第一大读物是《漫画Party》这类的漫画杂志,再后来升级到了意林旗下的小小姐杂志,也许就是很奇妙的事情,我因为爱上这本杂志而爱上了每次奔波书店的时光,,以及第一次为书痴狂——买了所有与这个杂志有关的书,还好的是当时的我并不是盲目购买,是真的将他们读完了,每当我看到当年疯狂买的整整两个整理箱的书,都能想起那段日子,这大概是爱上书的开始吧。?

再后来也在无聊之时读过一些网络小说,什么玄幻,总裁文,言情什么的,现在想想当时真的是瞎眼了,那段时间简直是堕落了,不过还好及时出坑了。?

现在有很多人看不起励志书,鸡汤文,虽说如今我看着有一些文章也是满满的套路,甚至也能看到不少互相抄的片段时常出现,但不可否认的是,只要存在就有他的意义,而我的整个初中基本上就是读他们过来的。?

印象特别深的是在我初一下的时候特别迷恋励志文,但是爱上了一本叫做《哈佛凌晨四点半》的书,虽然时至今日,我再也不崇拜这种书了,但不可否认的是,但是涉世未深的我认为只要按里面的做了就能考上哈佛这样的高校,但我也是着实被打了一针掺着兴奋剂的鸡血,从班里第五名一举冲上了学校第十,而换来成绩的代价是半个学期每日放学后跑到家附近的大学自习室,和那些备考四六级以及考研的大学生们一起努力,现在想来,能被一本书鼓动并为之奋斗这么久的也许就只有那段时光了。?

尽管后来读多了励志文的我开始渐渐了解了套路,也不再痴迷于他了,可是我必须承认,那本满满都是批注的《哈佛凌晨四点半》是至今为止对我最有影响的书,以至于后来我姨来替表妹要这本书的时候,我也只是借给了她,因为他给我带来的那些日子是永生难忘的。?

后来很不好意思的是,从励志坑跳出来以后我又义无反顾的跳入了鸡汤锅,不过还好的是我在喝了无数毒鸡汤,半鸡汤不鸡汤,鸡血熬鸡汤,挂羊汤卖鸡汤的文章后,因为逛书店的时间长了也遇到了很多不错的作者,他们中有早就成名的刘同,有出了一本书就被我慧眼发现大火又接着出了第二本书的李尚龙,辉姑娘,当然也有因为太过畅销但书名却总是奇奇怪怪的野生作家大冰,专写一个同事的小鲜肉周宏翔,还有经常因为醉驾出现在政治卷子上的高晓松,还因为被他书吸引去看了她的口述历史三年,至今为止还保持着每周五收看的好习惯。?

再后来就到了当下这个刚刚中考完最为悠闲自在的暑假了,从第一本余华的《活着》开始我终于意识到原来大作家写的书也不是那么的晦涩难懂,相反读书越来越多的我也开始接受不了那些只浮在表面的文字了,于是我第一次在没有老师要求的情况下从书店抱回了一批以前一眼都不会看的书,《岛上书店》也在其中,只可惜当时刚转来看这些书,我并不是很能适应译文版的书,英语又达不到看原版的程度,于是先从国产作家的著作开始我的又一次旅程,而《岛上书店》就被我暂时搁置了,直到我试着读完了一本十分有趣的《我在底层的生活》后我才适应了译文,并过渡到了《岛上书店》通过两天时间读完了他。?

然而事实证明,读书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自行领悟的过程的,当然环境也很重要,像是杨绛和钱锺书的女儿圆圆从小在父母的熏陶影响下就开始自己读书了。?

就像曹文轩说的:'读着读着就有了过去,现在和前方——风景无边的前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