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晨 坞根镇地处温岭市西南部,乐清湾东侧。据清《嘉庆太平县志·大济山》载:“坞根,地滨海,潮汐时至,赖塘捍之。” 境中部有谷地,该谷地古属海湾,为清乾隆二年(1737年)筑塘堤造田而成,俗称“坞根塘”。境内为北雁荡山余脉分割,与市区阻隔,形成三面环山、一面濒海的独立地形。山地占全境四分之三,如大济山、大坞根岭、小坞根岭、茅陶山、依人山等,海拔高度均在200米至400米之间,地势东高西低。境内水系独立,多山溪河塘,主要河流有老浦头河、新方河、夏林河、下呈前大河、沙山塘河等,北接横坑溪,南水注大海。该镇以农业经济为主,种植粮食作物兼事海涂养殖。 坞根以山得名。明《嘉靖太平县志·地舆上》载:“大小乌山,在山门乡南海中,水通花坞,旧名坞根,其海名乌洋云。”又据清《嘉庆太平县志·叙山》载:“大济山,在县西二十五公里,山顶有大济堂,下即大乌根、小乌根。”旧名“乌根”,后演变今名,又名“坞根街头”。 辖区明时属山门乡。清时为第二十二都。辛亥革命后,东称五里庄,西名坞根庄。抗日战争时期称花坞乡,后曾一度与沙山乡合并为万安乡。1949年建政坞根乡;1951年分设坞根、茅陶二乡;1956年合并为坞根乡;1958年又分为坞根营、茅陶营;1959年合并为坞根管理区;1961年成立坞根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坞根乡;2001年撤乡设镇。 坞根镇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二师的诞生地,被誉为中国东部的“延安”。如今的坞根,境内海岸线全长十公里,拥有温岭第一的深水良港和世界第三、中国第一的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享有“温岭后花园”“海上大牧场”等众多美誉。 本文参考了《温岭县地名志》等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