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伤寒论,先从学习六经提纲开始,所谓纲举目张,这样学习便于我们建立一个整体的框架感。 太阳病提纲 太阳病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浮脉:因为太阳主一身之表,正邪抗争在表,津液由里聚集到表部;头项强痛:更偏向于后脑勺疼,同时伴有肩疼,“强”字提示肌肉紧张;恶寒:怕冷,“恶寒”与“恶风”都是怕冷的意思。 阳明病提纲 阳明病提纲:“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清代经方家陈修园认为“胃家实”指的是腹部按下去是硬的,如果按下去是软的,称为“濡”,为虚证。火神派代表人物郑钦安认为“实”有广义(把白虎汤证和承气汤证都认为是阳明实热证)与狭义之分。 伤寒论里的“胃” 伤寒论体系中,原文中的“胃”指的是什么?这里的胃并不是现代解剖学名词胃,而是指的是参与腐熟水谷整个过程的胃肠系统,是按照功能归类的。原文中的“心下”,才指得是西医解剖学上的“胃”。 少阳病提纲 少阳病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口苦:胆汁上逆;咽干:三个阳经都经过咽喉,虚热上扰;目眩:少阳胆经入耳中(西医中,耳朵里有控制上下平衡的结构——半规管),少阳经有问题,上下平衡的能力下降,导致眼睛看东西有眩的感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