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虫二狗 尚记得有同学问过我,金庸和古龙哪一位更厉害。这或许就是外行人的说法吧。梁羽生曾说过,“开宗立派者,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 金庸总是把事件放在一个宏大的背景下,即有明显而真实的历史背景,这使得金庸的文学多了几分威气的可信,(大观鹿鼎记便是这届纯历史的巅峰)。古龙则不然,古龙的每一部作品大多是纯江湖的,(这便和金庸笑傲江湖相似)且没有一定的系列联系,不似梁羽生,全部作品成系列,(有观点认为这也限制了他的创作)。这三位大家,只能说各有所长,而非简单的“厉害'就能下判断的。 其中,就古龙来说,最令人诟病也最令人欣赏的正是他行文的笔路,短小精悍,如水月镜花,如湛卢横月,把人生的哲思和故事的绝妙融入其中。有的人觉得精致,也有人觉得可笑。 曾记得我写过一篇文章论述过古龙作品的主角是非,那时候一位前辈告诉我不要纠结,此无定论。当时我不置可否,当此次读过陆小凤,楚留香两部传奇系列,才真正认识到他说的是对的。 前时从圆月弯刀的丁鹏,三少爷的剑的谢晓峰,风铃中的刀声的丁宁,总是感觉所谓主角不过为了衬托出几位隐身于文后的大人物,而此次从这几本书,也感觉主角的专一性。这也是古龙文字的狡猾性,琢磨不透。 古龙英年早逝,每日不可无酒,不可无女人,造就了他作品中主要塑造人物形象的单一性:男者沉着,英气,敏锐,睿智,有胆识,有洞悉后事的观察力,最重要的是好管闲事的好奇心极重;女者无一不是人间绝色,而或狡诈,或冷淡,或热烈。因而造就的传奇色彩带有一定的单一性。 这也就是十九世纪某文学家所说的“后来作品已经没有好的构思了,因为好的构思都在之前就写光了”。 但是古龙之所以称古龙,就是有其独特的创造性。直至天涯明月刀的傅红雪,才真正懂得他的伟大。古龙认为情节可以重复,但是人性,人性的伟大和执着才是他的表达重点,构思只是绿叶,衬托人情人性的光辉。他也真正实现了这一目标,笔下人物无一不鲜活,在人性创作下反衬下作品的奇巧,竟似无心插柳柳成荫。 从陆小凤的胡铁花,从楚留香的苏红袖,从武林外史中的朱七七,以及许多作品,都可以知道古龙的文章总有一个人会让读者想要把这个人拉出来狂揍一顿的人,这个人或娇气公主病,或傻气单重义,或刁钻惹祸者,总之一直拉出一大堆毛事。但这些人也有其自己的可爱之处,尤其是其个性的耿直,总让人忍俊不禁。 正邪一直是武侠的主线。邪性人物在古龙的笔下,总有一种隐形人的感觉,如无花,如枯梅大师,如蝙蝠公子,也有如王怜花的隐士,总是那些年轻有为的人之为。但是不可否认,每一个人物都是一代枭雄,只因为主角的存在而黯淡,大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而这种衬托,在古龙作品中几乎无处不在。 不似其他武学家,古龙的作品中永远穿插着大量的思考性文字,这些文字总能引人思索。因为古龙生活性格所致,大多是有关成功,朋友,敌人,以及女者心态的结论性文字。而”朋友比敌人更可怕“的思想,多次出现,有时候甚至贯穿全文。对于女人的心态,大有老手老人之风。 多读了一套倚天屠龙记,此番感悟更深,金庸以宏伟的构思,壮大的背景取胜,古龙则更取巧,却更显智慧。 从武学体系来说,不似梁羽生,更不似金庸,有一招一式的确切性。甚至在李寻欢与上官金虹,叶飞与上官小仙,傅红雪与公子羽的决战之际,若是梁金,必是波澜壮阔的鸿篇大论,却在古龙手下,仅有“他败了”三个字,便把战争写尽。而在武林绝学方面,金庸梁羽生都自成一家,有自己的武功体系,但是纵观古龙,说得出名字的就只是“小天星”“回风拂柳”等几招几式,似小李飞刀,陆小凤灵犀指,一直沿用“没有人能形容他的速度,这已经超越了人类的极限”“没有人能接得下这一招,但xxx不是其他人,也正是xxx,才能活到现在。”武功这方面,古龙一直留给读者自己思考。也就是所谓的“留白”吧。 当然也有人讥笑古龙是江郎才尽了。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订阅我们的头条号或同名微信公众号:凤人凤语(ID:fengrenspeak) 在微信公众号有更多精彩文章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