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美国明尼苏达,学的研究小组通过研究,找到了这一问题的答案。 研究者称,当人们挠身上某个瘙痒部位时,负责将瘙痒感传送至大脑的脊髓细胞将产生优越传导阴滞。但是,在感觉不到瘙痒的情况下“挠痒痒”,人体不会启动这种阴滞机制。 该研究结果刊登在英国《自然杂志神经学专刊》上。此前,已经有研究发现瘙痒感产生于脊髓的某个特定部位。当人体皮肤接触到刺激物时,该部位的神经细胞比其他细胞表现得更为活跃。 在该项研究中,科学家在猴子身上进行试验,发现“挠痒痒”行为能够抑制神经细胞的活跃性,从而导致脊髓无法将皮肤的瘙痒感传递给大脑。 格伦·吉斯勒博士希望这项研究在原理上有助于找到缓解慢性瘙痒症的有效方法,但需要进一步了解隐藏在该反应背后的化学机理。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韦克福里斯特大学教授、瘙痒症专家吉尔·约西波维奇说,这一发现具有“潜在的重要意义”,“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有助于研制出能够产生和‘“挠痒痒’一样舒服的感觉且同时不伤害到皮肤的方法,例如通过刺激机制或药物作用来治疗慢性瘙痒”。 但约西波维奇教授强调,瘙痒和“挠痒痒”的现象十分复杂,除生理原理外,还受情绪影响。他说:“一个迄今仍未找到答案的问题是,为何慢性灼痛患者被‘挠痒痒’后,其瘙痒感不善于反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