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的明代长城特别是八达岭段长城,是中国万里长城的精华和代表,包括雄伟壮观的内长城、外长城,以及众多敌楼、墩台、城堡,构成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今天小志就带着您去那逶迤壮观的长城上走一遭。 长城的由来 一说起长城,咱们先说说自明朝开国以来,蒙古这个邻居就始终让大明头疼不已,打仗无数次,谈判无数次,打完再谈,简直就是一个无限循环。 原来的元朝被打成了北元(后代称谓),再从北元被打成蒙古,可是不管怎么打,就是没消停过。几十年打下来,蒙古军队的政府军、正规军被打散,但该抢的地方还是抢,该来的时候还是来。 这倒也不难理解,蒙古本来在中原地区好好的,日子过得很不错,但是好日子才过了九十几年,出来了一个朱元璋,把原来的贵族赶到了草原上去干老本行——放牧,整日顶风和牛羊打交道,又没有什么娱乐节目,如此大的反差,换了是谁也不会甘心啊。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他们没有自己的手工业和农业,经济结构严重失衡,除了牛羊肉什么都缺,就算想搞封闭自然经济也没法搞起来。想拿东西和明朝换,干点进出口买卖,可是人家不让干,这也容易理解,毕竟经常打仗,谁知道你是不是想趁机潜入境内干点破坏活动,所以大规模的互市生意是没有办法做起来的。 该怎么办呢,需要的、缺少的东西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能通过做生意换回来,人不能让尿憋死,那就抢吧!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明朝展开了与蒙古部落的持久战,这一战就是上百年。 为防元残部和新兴的女真族对北方的侵犯,明特别注重边墙的修筑。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曾派大将军徐达修筑居庸、古北口等各隘口长城。隆庆年间,修筑长城达到高潮。 现在河北省卢龙有个长城村,就是当年徐达和常遇春亲自安排将士们屯田守边的村子,现在村子里的人大多是当年将士的后裔。 明朝在历代修筑简易边墙的基础上,或按原线墙体包砌城砖,或改道增为双重、多重墙体。西起居庸关东至山海关一线是蒙古部族南下的要道,而军都山则是京师和明皇陵寝的直接屏障。那时候长城还不叫长城,叫“边墙”,而北京地段则是属于明朝的宣大防线(宣府镇-大同一线)。这一带的长城内侧加固,当时叫做“次边”。 所以,这一带长城墙体修筑得格外坚固,布局极为严密,重要隘口地段增设关城。 天子守国门的“应州大捷” 宣府镇、蓟镇、昌平镇等重要防守区均派总兵分驻把守。特别在北京北面蓟镇范围内的关沟,更是京师通往塞外的一个重要关口。为此,在长约20公里的狭长山谷里,即设有城堡4座:八达岭、上关、居庸关、南口。其中在居庸关关城屯驻重兵,北边八达岭山口建“居庸外镇”关城,作为前沿阵地的主要防守营堡。 说起了居庸关,就不得不提一位明朝比较“有个性”(说好听点儿就是怀揣一颗童心)的皇帝——明武宗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 正德十二年(1517年),八月甲辰,夜。朱厚照努力控制住自己颤抖的双手,他很少这么紧张,因为很快,他将要做一件极为冒险刺激的事情,人们都将被他蒙在鼓里,包括那些不开窍的老头子。 在夜幕中,朱厚照纵马飞奔,冲出德胜门。一场伟大的冒险即将开始,再也无人能够阻拦他! 朱厚照对前朝忠臣杨廷和等一系列老头子们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这些古板的人总是阻拦他的行动,也不让他自由活动,然而他也明白,治理国家不能离开这些人,所以他一直在妥协与反叛之间摇摆。 之前,前朝忠臣杨廷和实在是一个孝子,他母亲病逝了以后,他回家“丁忧”。 杨廷和的离去让朱厚照失去了最后一个束缚,终于,在这个夜晚,他决定去一个极其危险的地方,以证明他的勇气。 他选择的目的地是关外。 第二天一早,内阁大臣梁储、蒋冕准备进宫见朱厚照,被告知皇帝今日不办公,但很快他们就得到了宫中的可靠消息:皇帝昨天晚上已经跑了! 跑了?!梁储的脑筋彻底转筋了,他呆呆地看着蒋冕,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皇帝也会跑?跑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片刻,他终于反应过来,猛拍了同样呆住的蒋冕一巴掌,大喊一声:“愣着干什么!快吩咐备马,我们马上去追!” 祖宗!你可千万别出事,有啥意外,剐了我也承担不起啊! 这两个老头子急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叫上几个随从,快马加鞭去追朱厚照。 那边急得要死,这边朱厚照却是心情愉快,一路高歌,他终于感受到了真正的自由。很快,他们到达了北京郊区的昌平,在这里,朱厚照停了下来,发布了一道命令。 他的这道命令是发给居庸关巡守御史张钦的,意思只有一个:开关放我出去。这位张钦实在不是个普通人,他接到命令后,不予回复,却找到了守关大将孙玺,问他对这道命令的看法。孙玺同样无可奈何:“既然皇上发话,那就开门让他出去吧。” 张钦听后沉默不语,孙玺松了口气,正准备去照办时,却听到了一声响亮的喝斥:“绝对不行!” 此时的张钦突然换了一副凶狠的面孔,抓住了孙玺的衣襟:“老兄你还不明白吗,我俩的性命就快保不住了!如果不开关,就是抗命,要杀头,开了关,万一碰上蒙古兵,再搞出个土木堡之变,我和你要被千刀万剐!” 孙玺的汗立马就下来了:“那你说该怎办啊?” 张钦坚定地答复道:“绝不开关!死就死,死而不朽!” 事到如今,就照你说的办吧,都是一根绳儿上的蚂蚱。 在居庸关高高的城堑前的朱厚照等到花儿也谢了,也没有等到开关的答复,他派人去找孙玺,孙玺装糊涂,回复说御史(张钦)在这里,我不敢走开。 他无可奈何,去找张钦,张钦就当不知道,什么答复也不给他。 朱厚照没办法了,只能叫镇守太监刘嵩,刘嵩倒是很听话,趁人不备就抽了个空子想偷偷去接,他顺利到了关口无人阻拦,正暗自庆幸,却看见门口坐着个人,手里还拿着一把亮闪闪的剑。 “张钦兄,你还没休息啊?” 张钦笑了,他扬了扬手里的剑,只说了一句话:“回去!出关者格杀勿论!” 朱厚照百般无奈,又派出了一个使者,以他的名义向张钦传达旨意:皇帝下令,立即开关放行! 张钦也很直接,他拔出了剑,指着使者大吼:“这是假的(此诈也)!” 听到使者的哭诉,朱厚照也只有苦笑着叹气了,他不过是喜欢玩,不要人管,可守门的这位仁兄却真是不要命。 正在此时,上气不接下气的梁储和蒋冕终于赶到了,上下打量一下朱厚照,看看这位仁兄身上没有少啥部件,这才放了心。于是又是下跪,又是磕头,说我们两个老家伙再也折腾不起了,大哥您就跟我们回去吧。 前有围堵,后有追兵,朱厚照感觉不好玩了,他闷闷不乐地答应了。 所有的人都彻底解脱了,守关的回去守关,办公的回去办公,玩的回去接着玩。 但是,好景不长,恰逢张钦出巡以后,明正德十二年冬,“武宗常私出微行,至是宣谕外廷,公然行之。又自称‘威武大将军’,率江彬等至宣府、大同,甚至夜入民家索妇女,随行军士拆民房供柴火。小王子以五万骑自榆林入寇,围总兵王勋等于应州。帝幸阳和,亲部署,督诸将往援,殊死战,敌稍却。明日复来攻,自辰至酉,战百余合,敌引而西,追至平虏、朔州,值大风黑雾,昼晦,帝乃还,命宣捷于朝。” “就连朕也亲手杀了一个人。”每当提起此次“应州大捷”,朱厚照都这么跟人显摆。 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发生了多少传奇的故事。今天小志就介绍到这里,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去长城上走一遭。那些古代的城砖一定能带您回到那个传奇的年代。 北京市方志馆欢迎您的到来~ 1、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字“北京市方志馆”可快速关注! |
|
来自: 250号沙子mx36c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