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的京郊名枣--户力平

 老北京的记忆 2016-08-16

  

  枣是由野生酸枣演化而来,在外国人的眼中,"枣"是上帝赐予中国人的"圣果".在中国古代,"枣"是"木本粮食"、"铁杆庄稼",和米、面同等重要,历代王朝多于灾荒过后,为发展枣树发布诏书.河间府志记载了一道明皇帝朱元璋的诏书,他让当地农民按丁分配栽枣树任务,并详细规定育苗和栽植数量等,如违旨则全家发到云南充军.

  

  "一棵是枣树,还有一棵也是枣树",鲁迅先生在《秋夜》里提到的北京故居院中的那两棵枣树仍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昌平桃洼乡王庄村的"酸枣王",树高14米,树冠扩展,已成为大乔木,故称之为"王";比"酸枣王"更为古老的,是崇文区原上堂子胡同14号院内的酸枣树,株高21.3米,干周4米(距地1.5米处),树龄在千年左右,现每年仍结果;大兴区黄村镇洪村一株树龄在500年左右的洪村白枣,每年都硕果累累且品质优良;东城区府学胡同文天祥祠堂中的老枣树,品种为缨络枣,据传是文天祥就义前亲手栽植,并特意斜植使树冠向南,以此表达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忠贞气慨.

说起这京郊的枣儿,一是种植历史悠久,有些品种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如白枣、酸枣、无核枣及葫芦枣等,元代的《打枣谱》和《析津志》对密云小枣、牙枣和匾枣等均有记载;二是种植范围广,北京有62%的山区半山区,且枣树耐旱抗寒,适应各种土壤种植;三是品种多,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纪胜》就有“都门枣品极多,大而长圆者为璎珞枣,尖如橄榄者为马牙枣……”的记载,而《北京名果·枣篇》中介绍的北京名优枣品种达29个。

  

  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纪胜》就有"都门枣品极多,大而长圆者为璎珞枣,尖如橄榄者为马牙枣……"的记载,而《北京名果·枣篇》中介绍的北京名优枣品种达29个,1988年编写的《北京果树志·枣志》收集到北京的枣品种有45个.历史上京郊最为知名的枣有以下几种:

  

  

  

  

  >密云金丝枣

  ----------

  主产于密云县西田各庄,小枣各地都有,惟独北京密云县田各庄所产的金丝小枣最佳,畅销国内外市场.其特点是皮薄、肉厚、核小、含糖多、无虫蛀等,且越小越名贵.是著名果脯金丝蜜枣的原料.把小枣掰开,轻轻一拉,从金黄色的枣肉内可拉出无数道金丝,故名密云金丝小枣.

  

  

  

  

  >郎家园枣

  ----------

  "来嗨——约甜葡萄来——郎家园的尜尜儿枣来——买枣儿来赛冰糖啊!"这则老北京的吆喝叫卖,令人想起郎家园枣.栽培历史悠久、中外驰名的郎家园枣以朝阳区高碑店乡郎家园产地命名,正宗的郎家园枣呈椭圆形,卵形、两端有尖,叫"尜尜枣",曾是为乾隆爷宫种的廷御膳房贡品,更为慈禧皇太后偏爱,北京市场上也曾有"无枣不郎家园"一说.鲜枣皮薄核小,肉质酥脆,多汁甘甜,果形匀整美观,果皮薄而透亮.1985年前后,朝阳区组织人员专门调查现存的郎家园枣树,但跑遍了全区,最后也只找到了48棵.此后郎家园枣的恢复和发展就建立在这48棵树的基础之上,现主产于朝阳区王四营、孙河等地.

  

  

  

  >大石窝大菱枣

  ----------

  房山区大石窝镇是闻名的菱枣盛产地,相传大石窝镇有一颗菱枣的"母亲树",如今这里已经成了当地特色的菱枣产业,而且还得到了有机食品认证.每年八月十五后,漫山的枣树挂满了红艳艳的枣子.菱枣比一般的枣子汁更多,更甜脆.过去曾是皇帝才能吃到的进贡食品.

  

  

  

  

  >平谷苏子峪蜜枣

  ----------

  大华山镇苏子峪市级乡村民俗旅游村地处平谷北部山区,该村群山环抱,林果资源丰富,苏子峪是国宴用枣、国家外贸出口用枣主要产地,享誉京城和国外市场,苏子峪果品生产得到北京市相关部门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认可,并注册了"苏子峪蜜枣"、"苏子峪蜜梨"商标,属于北京著名的干果种类,清初已开始种植,有300多年的历史,其果皮薄,果肉致密且脆甜,品质上乘,为"平谷三宝"之一,曾是宫中御用果品.

  

  

  

  

  >大兴洪村贡枣

  ----------

  洪村大枣是大兴区特产,又称"洪村脆枣"、"贡枣",因产于黄村镇洪村而得名.因该村居沙岗子之上,明清时枣树成林,以盛产大白枣闻名,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村落四周仍保留枣树上百棵.个大皮薄,核小肉多,质细甜脆,果实呈圆柱形,果皮红褐色.单果重7克,纵径3.15厘米,横径2.21厘米.清嘉庆年间,洪村大枣已享誉京城.慈喜太后曾将此枣赐予外国使臣和朝中大臣,故洪村大枣有"贡枣"之说.此枣分白色和黄色两种(村民称白口、黄口),尤以白口为佳,果实酥脆,坠地即裂.在北京大兴区的"枣林公园"里,你可以零距离看到这批珍贵的老枣树,公园里现有百年以上白枣树32棵,其中位于公园东门内的一株枣树年代最久,树龄约在500年左右.(上图)

  

  

  

  

  >昌平西峰山小枣

  ----------

  昌平区流村镇西峰山成村于宋代,兴盛于明、清时期.穆桂英曾在此处大摆迷魂阵.现西峰山村还留有宋代战场遗迹,如:六郎井、望儿坨等.西峰山小枣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其果皮薄,光滑且有光泽,果肉为白色,味道极其鲜美、诱人.据《康熙昌平州志》记载:"每年昌平州要向'光禄寺'(专职皇室膳食的机构),敬献诸多著名果品,其中上等红枣一百三十五斤".此上等红枣所指即是西峰山小枣.如此说来西峰山小枣做为贡品的历史至少已有350余年.作为村林果业的一大品牌,已被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为北京市知名商标,在市农副产品中占有一席之地,为"昌平三宝"之一.

  

  

  

  

  >房山南尚乐菱枣

  ----------

  原产于房山区南尚乐镇三岔村,已有几百年的栽培历史,过去曾是给皇帝进贡的优质枣.枣果实上下部尖圆,上部微歪,个儿小,果皮呈红色,果肉淡黄白色,多汁味甜.

  

  

  >海淀北安河脆枣

  ----------

  海淀区北安河一带也是枣的集中栽培区,一些优良的鲜食枣品种,如海淀白枣、马牙白枣、北安河脆枣、香山小白枣等均产自这里.北安河脆枣果色鲜红,个头均匀,皮薄肉质细嫩、酥脆多汁,核小肉厚,含糖量较高.

  

  

  

  >昌平十三陵马牙枣

  ----------

  以昌平区十三陵德胜口一带最为知名,马牙枣又称子弹头枣、北京马牙枣、白马牙枣、尖尖枣、美人指,因枣果果实为长锥形至长卵形,下圆上尖,上部歪向一侧,形似马牙而得名.大小较均匀,果皮红色,果肉淡绿色,致密细嫩,多汁味极甜.

  

  

  

  >怀柔桥梓尜尜(gá·gɑ)枣

  ----------

  产于"京郊大枣第一镇"的怀柔区桥梓镇,该镇历史上就是北京周边最盛产枣类的一块风水宝地.尜尜枣两头尖,中间大,形似早年间的一种儿童玩具"尜儿",故此得名.其果质较脆,汁液多且味甜,明朝时就成为贡品出现在皇宫院内.现全镇发展大枣面积35000亩,其中,可采摘面积达30000亩,形成了以东凤山、红林、歧庄、苏峪口为核心的尜尜枣产业带,以村、户形式接待采摘订购.平均年产量超过100万公斤,今年预计要突破200万公斤.

  

  

  >丰台长辛店白枣

  ----------

  白枣是枣子的一种.其子白乃熟,故名.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产于丰台区长辛店镇朱家坟、张家坟一带,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其果型端正,色泽鲜红,皮薄肉厚,核小汁多,酥脆香甜,堪称果中佳品,在第二、三、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长辛店镇参展的白枣被评为"最受消费者欢迎产品奖"和"畅销产品奖",在2006年北京奥运果品推荐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和"中华名果"的称号,还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据我国元代的《析津志》记载,北京地区有4个优良的枣品种,长辛店白枣就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北京着力恢复发展传统地方特色品种.朝阳区在王四营已建成500亩郎家园枣主题郊野公园,孙河的3000亩郎家园枣休闲采摘园.通州区建成老北京名枣园,丰台中华名枣博览园,怀柔区的怀柔尜尜枣等,目前均有较大规模种植.

  

  

  

  

  >通州老北京名枣园

  ----------

  通州金福艺农的老北京名枣园枣的种类有郎家园枣、长辛店白枣、京南大白枣、马牙枣、尜尜枣、北京鸡心枣、无核枣、酥枣、鸡蛋枣、老虎眼枣、红螺脆枣、猴头枣、缨络枣、京枣39、黑腰子枣、瓶儿枣、莲蓬籽枣等.

  

  

  

  

  丰台中华名枣博览园

  ----------

  种植了来自北京、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名优大枣多达上百个品种,占地面积500亩.在名枣博览园里,有不少在北京难得一见的新奇品种.如磨盘枣,外形就像一个小石磨,颜色鲜红,9月下旬成熟,是优良的观赏品种;葫芦枣的外形和葫芦一模一样,不过这个"葫芦"却是通体红润,更加小巧可爱,葫芦枣属于珍稀品种,9月中旬成熟;茶壶枣因为在枣身上长出了不规则的小把而得名"茶壶",这种枣原产于山东的夏津、临清,9月中旬成熟;还有一种名为辣椒枣的大枣通体都是绿色,外形就像个小辣椒,不过口味要比辣椒甘甜多了.此外,中华名枣博览园里还有胎里红、龙爪枣等多种珍稀新奇的大枣品种,可供游客观赏.

  

  枣在中国人心目中,象征着吉祥与幸福,是礼仪庆典上的必备之物.最常见的习俗便是婚礼上关于"早立子"的祁祈福,一般是由德高望重的老人,在新婚夫妇的床头被角放上几颗枣和栗子,取其谐音"早立子",以求早生贵子,多子多福.

  

  枣为五果之首,与栗、桃、李、杏共为人们所喜食.枣树叶、花、果、根、刺及木材均可入药.大枣 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平胃、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本草纲目》中载:"枣核烧后,研成粉治胫疮."枣树皮入药可治眼疾.常食大枣可治疗身体虚弱、神经衰弱、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劳伤咳嗽、贫血消瘦.《本经》称:"枣能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益少气,少津,和百药".临床上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虚不足,贫血萎黄、肺虚咳嗽、失眠、倦怠乏力、高血压、肝炎等症.妇女产后常吃大枣,可得到多种补益,身体及时恢复健康.婴幼儿吃枣泥,有利于发育成长,启迪智慧.老年人吃红枣,可颐养天年,返老还童.古语"一日吃仨枣,一辈子不显老"是有充分科学依据的.

  

京津冀旅游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