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评┃将中国科普融入世界科学传播

 孟溪ProbeT连山 2016-08-16

为读者发现好书,为好书寻找读者

 

  翻开刚出版的李大光老师写的《科学传播简史》就可以看到世界级的科学传播专家,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传播教授布鲁斯·莱文斯坦为此书写的“序”。他对这本书的评价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本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本书将中国的概貌融入到美国和欧洲历史学家广泛探索的领域中。这本书的重要性在于其将中国加入到世界科学传播史研究视野之中。”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与世界科学传播历史有巨大的不同,但是,也有其相同之处。

 

  一、不同:信仰与文化的差异 


  早在公元前332年,古希腊就开启了科学家学术讨论并将学术文献整理,形成世界最早的图书馆,将古希腊的哲学传向世界。但是,这种传播是托勒密王朝对古希腊哲学先人虔诚信仰。而到了科学革命阶段,哥白尼与他的《天球运行论》和维萨留斯与他的《人体构造》在1543年出版同时出版,分别描述了两个系统,天体运行系统和人体运行系统。哥白尼的学说遭到以马丁·路德为首的神学家们的反对。维萨留斯书中所谈到的在人的骨骼系统中,没有《圣经》故事说的“复活骨”,因此,死后的耶稣也无法通过“复活骨”复活的说法更是引发神学家的攻击。伽利略事件是自1610年以来,哥白尼天文学新理论与天主教廷冲突日益激烈事件其中之一。但是,与其他冲突不同的是,伽利略的“罪过”是因为他将日心说向公众进行普及。


  

  作为独立的个体科学家的研究行为和传播行为到17世纪中叶转换为以科学家团体为主的活动方式。1660年成立的英皇家学会的格言是:“不以任何人的话为最终结论”。表达了会员们不惧任何威权控制,追求建立在以科学实验结果为事实基础上的观点。在皇家研究院的诸多活动中,历史最为悠久和最有影响的是圣诞节科学演讲会。1825年,迈克尔·法拉第开始了这个影响深远的活动,除了1938年和1942年因为纳粹“闪电战”停止过两次,至今仍然在持续进行。


  

  启蒙运动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发展与以前最大的不同就是科学家们与哲学家们共同行动,将科学精神——理性,传遍欧洲和北美,带动了世界范围内的理性思维和思想解放。而以狄德罗和达伦贝尔为首的理性主义者以《百科全书》聚集了伏尔泰、杜克洛、图森、卢梭、孟德斯鸠、杜尔哥、圣朗贝尔等科学家,形成“百科全书派”。科学第一次冲出宗教的牢笼,融入大众之中。



  在大工业化时期,以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代表的欧洲科学革命再次掀起世界文化革命。其中以达尔文的演化论和以赫胥黎为首的拥护者不仅面对宗教的质疑,同时还要面对当时科学家团体与英国圣公会关系密切的压力。达尔文的《物质起源》的写作目的不是学术讨论,而是避开神学与科学混杂的学界,而面向普通公众。而恰恰是神学的逼迫,使得演化论首先在公众中站稳脚跟。


  《科学传播简史》将笔锋一转,进入到美国的近100多年的科学传播制度上的起因和科学家在美国博物馆、科学家团体的自觉科学传播活动,尤其是在现代新媒体的影响之下而出现的新模式。更令人关注的是,美国法律以及制度在将科学推向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


  当然,世界是在沿着科学技术推动各国进步的大环境下逐步演变的。任何没有脱离世界的国家都会受到整体的影响。“公众理解科学运动”就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而导致的环境问题以及伦理问题和公众的不同认识而出现的社会思潮。在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的公众理解科学大讨论不仅仅局限于公众的科学知识的缺失,同时也引发了科学界对自身科学活动效果的思考。科学素养的研究和调查也首先在欧美国家开始,逐步推向世界。


  二、中国的道路


  《科学传播简史》在探索将中国的科学技术普及与世界的科学传播融合比较方面有哪些探索呢?正如康奈尔大学科学史博士、科学传播教授布鲁斯在“序”中所说:“中国的科学技术传播历史与世界其他国家有所不同,因此,我们都想分享这些信息,更多的了解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环境中科学技术传播形成的过程。”欧美国家科学传播领域的学者对中国的科普充满了好奇心。他们非常想了解中国在这个领域的认识的形成过程,尤其是历史演变对其影响。


  简单讲,西方传教士在15世纪开始逐步将科学传播到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使中国知识分子意识到科学和工业的重要。在晚清和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的科学家和知识分子开始提倡科学与人权、科学与民主的口号,同时开始通过刊物和演讲等方式向中国民众介绍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民主思想和自然科学知识。1915年中国留美学者在美国成立“中国科学社”,立志科学救国,将传播科学作为自己的宗旨。1932年中国知识分子成立“中国科学社会化运动协会”。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国家,不仅在科学技术处于领先,同时,在理性和启蒙思想的启迪下,科学传播的理念在不断探究中,观念不断更新,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模式。


  中国在上个世纪初出国留学生,尤其是留美学生创立了“中国科学社”和创办了《科学》杂志后,西方的科学才第一次进入中国。但是,1932-1936年,“中国科学社会化运动协会”第一次提出“社会科学化,科学社会化”才是中国学者在受到西方科学思想的冲击后产生的新科学文化思想。虽然因为战争其思想的传播没有掀起高潮。但是,其思想仍然值得今日学人的思考。


  《科学传播简史》是中国第一本探索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历史书。书中有许多重要的发现,不仅有详细的资料,而且配有大量的历史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