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印度人的恋牛“癖”

 北书房2014 2016-08-16
印度人的恋牛“癖”
作者:李娟
  很多奶制品商店都将牛的粪便和尿液放在牛奶和奶酪旁边堂而皇之地出售。

  世界上的牛最向往的国家恐怕就是印度了,因为在印度人的心目中,牛是非常神圣的动物。中国常用“过牛马不如的生活”来比喻生活之悲惨,而在印度,牛的日子堪称“幸福无比”。
  印度神话传说中,三大主神之一的破坏神湿婆,其坐骑就是一头公牛。人们尊敬湿婆,当然也就对湿婆的坐骑尊敬了。在印度国徽上,你能见到4种动物,即雄狮、大象、骏马和公牛。
  牛在印度的城镇乡村随处可见,不仅数量极多,而且地位很高,简直到了“横行霸道”的程度。在那里,牛被奉为圣物,严禁屠杀,还受到法律的保护,牛可以到处自由游荡,神圣不可侵犯。印度的牛真“牛”!
  而印度大街小巷最常见的牛实际上是一种叫瘤牛的牛,这种牛肩上有瘤状突起,走起路来昂首阔步,八面威风,俨然牛魔王下世。它们白天逛马路在路旁吃草,夜晚干脆如巨石般卧在马路中央,成为印度大街上不可或缺的一景。
  但其实这些四处闲逛、安然游荡的牛是有主人的。主人必须帮着挤奶,但饲喂、繁殖都不必操心,因为大街就是大牛圈,牛饿了,随便走到一户人家或是一个菜市场,马上就会有人把“饭菜”奉上。
  尊牛虽非坏事,但任何事情都得有个度,过犹不及。这些到处流浪的牛已给印度的市容、卫生、交通、生态制造了颇多麻烦。牛自然是随地大小便的,而且常常可见长长的车队静静等候牛踱着方步走过马路。
  牛好似“特权阶层”,有的牛睡在了路中间,车主们却只能选择绕道而行。印度的地方警察每天都要收到数十起牛堵塞交通的报告,但他们对牛也是急不得恼不得。因此,一些印度人曾无可奈何地说:“如果印度不吃牛,牛就要吃印度。”
  牛也经常被人“陷害”。谁的汽车被撞了,如果找不到肇事者,就把责任推到牛身上。保险公司在牛那里拿不到证据,又不能拿牛怎样,只得乖乖理赔。
  在印度农村,农民几乎家家都养牛。他们对待牛就和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早上起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牛梳洗,然后为牛准备一份包括面包和水果在内的早餐,而主人一家则食用比较简单的印餐——干烙饼蘸豆糊糊。
  虽然印度人把牛当作神,但这个“神”也还是要为人干活。在农村,牛是人们重要的生活、生产工具,耕地、驮重物、充当交通工具什么的,中国牛该干的活,印度牛也都得干。所不同的是,印度牛受到的待遇更“牛道”。
  印度人天天喝牛奶,将牛奶看作最重要的营养来源之一,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重要。印度最大的一家牛奶公司名字就叫“母亲奶制品公司”。
  爱屋及乌,印度人连牛的粪便也不嫌弃。在印度人眼里,牛的粪便是最纯洁的,是清污去秽的上品。看到一头牛刚拉下粪便,就有人马上跑过去用手将牛粪抹平,抹成“牛粪饼”。这些粪饼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晒干后主要当作燃料来使用。
  有些人干脆趁热将牛粪均匀地涂抹在自家房屋的墙壁上,用牛粪作为防腐材料铺地板,并认为这样可以辟邪。其实,牛粪抹墙的确有两个好处:比人工合成的涂料环保,有冬暖夏凉之效,这对生活在高温中的印度人至关重要。
  有些地方活跃着一批以捡粪为生的“拾粪人”,三五成群的妇女或女童,身穿五颜六色的纱丽,或头顶铜盆,或手持簸箕,每天游走在街巷间,寻找牛粪。对她们来说,牛粪就是财富,就是生活。
  将晒干的牛粪饼搭建成各式各样的“小屋”,是当地人代代相传的习惯。当地人介绍说,搭成房屋的形状主要是为了辨认方便。有人会把粪饼搭得和自家房屋一模一样,以明确告诉别人粪饼的归属。
  走在村庄路上,能看到不少用牛粪饼搭建起来的“土饼屋”。“土饼屋”或成片成群,或星星点点地分布在绿色的草地上,宛若一座座村落呈现在人们面前。
  更令人惊奇的是,有的印度人为了荡涤身心,延年益寿,竟然每天饮牛尿,将牛的尿液和粪便同混合香辛料一起搅拌在饮料中,作为“健康”饮品。
  印度的古书都有记载牛尿的药用价值,虽然该国的医生均认为不可信,但不少人却坚信有效。印度前总理德赛访美时,在电视上解释自己年逾80,还精神矍铄,就是因为每天饮牛尿,并认定牛尿是一切饮料中最富营养的。
  很多奶制品商店都将牛的粪便和尿液放在牛奶和奶酪旁边堂而皇之地出售,此外,牛粪生发灵、牛粪美白霜、牛尿刮胡水、牛粪减肥灵等牛产品,也很受欢迎。
(摘自《连环画报》)
编辑:高敏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