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754093490微信754093490公众号fzdbjs全网首发 从西装袖设计的要点入手,对传统西装袖结构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指出传统西装袖在弯度结构设计方面的 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袖山弯度设计,运用该方法可使西装袖子的结构更加符合人体上 肢曲线,更能满足人体上肢活动需求. 西装袖,顾名思义,是专门为配合西装的造型而设 计的一种袖型.西装的要求是造型的合体性、穿着的舒 适性.为了满足西装的这2个方面的属性要求,其袖子 的合体程度就是重要指标之一. 袖子要合体,袖子的弯度设计就是其结构设计的重 点.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去分析,会发现人体上肢自然 下垂时并不是笔直的,而是在肘部有一定的向前弯曲 度[1];在臂根部,由于锁骨有一个向前的趋势,加之肌肉 的共同影响,臂根部位也呈现前大后小的形状.由于这2 个弯度的共同影响,在做西装袖的弯度结构设计时就要 充分考虑,而不能只考虑其中的一个方面. 目前西装袖设计过程中,国内外学者和设计人员 做过大量工作,但在适合人体生理特征的西装袖子纸 样设计方面,还都只停留在袖肘部位的弯度设计上[2], 而在袖山部位没有弯度设计.这就不符合人体结构特 征,它不但在结构上不能满足与袖窿的吻合,在穿着舒 适性上也不能满足人体活动需求.为此,本文从袖山弯 度设计入手,在西装袖的袖山弯度设计方面作一探讨. 1 西装袖设计要点 1.1 袖山饱满圆顺 衣袖是上装结构中最复杂的结构部件,在设计西 装袖时要注意符合人体结构.上肢是人体运动最频繁 和活动范围最大的部位,上臂与肩相连处是肌肉,这就 要求袖山要圆顺饱满,并符合人体曲线[3]. 1.2 弯度设计符合手臂自然弯曲形态 当上臂自然下垂时,前臂会微微向前向内弯曲,其 弯曲程度男女体型略有差异,男体平均6.8 cm,女体 平均6 cm,袖子的前袖线要顺应这种趋势[4],如图1 所示.
 图1 前臂向前弯曲量关系 如果袖子影响手臂活动,穿着者就会感到不舒服. 如果袖子造型差,穿在身上袖山出现链形、凹进或皱褶 等现象,就会影响到服装的整体外观.服装行业人士普 遍认为西装袖子应达到“三相”:一是“挂相”,二是“卖 相”,三是“穿相”[5-6].也就是说实际穿在人身上和挂 在衣架上,袖子的造型效果应一致;在外观上西装袖的 后袖悬垂松量袖山要圆,同时袖子要自然地向前倾斜 能盖住大袋口的二分之一处,以与人体手臂自然前倾 的形态相吻合. 2 传统西装袖弯度设计 2.1 传统的袖子设计 传统的袖子设计如图2所示.制图方法如下
 图2 传统西装袖结构 (1)作直线AF⊥AC,AC为上平线,AF为前偏袖 辅助线; (2)确定袖山高AB、袖肥AD,并作袖山方框AB- DC; (3)确定袖山中点P点(C前移至C′,取AC′中点 即为P点); (4)按图示画出袖山弧线; (5)EH为袖肘线,E点为袖肘线上弯进1.5 cm 点,BM、BN为前偏袖宽度,画顺大小袖实际前偏袖 线; (6)后袖缝线画法省略. 2.2 存在问题分析 从图2中直线AF可以看出,袖子的整体设计实 际上没有弯度,只是在BF一段直线上,在E点部位作 了一些弯进(1.5 cm).袖子的这种弯度设计,不但在作 图上产生很多矛盾,而且给缝制工艺也带来一些困难. 2.2.1 后袖缝弯度不够 由于袖子的整体设计没有弯度,为了加大后袖弯 的弯度和解决袖山的造型问题,必须将后袖山的C点 向C′转移,西装袖袖山造型才能饱满圆顺. 2.2.2由于ABE是一条折线,偏袖BM沿BE折转后 M点不能与N点重合M点不能与N重合,所以在缝制时在M点以下一段 (约10 cm)要缩缝,目的是要把M点往下拉,以解决 这一点的角度问题. 2.2.3 袖山顶点偏后,袖子不平衡 P点是AC′的等分点,但是在袖子与袖窿的缝制 过程中,P点与肩缝不能重合,往往偏后一定数值,使 得袖子不平衡. 2.2.4 袖山部位AC是水平线,与人体体型不匹配 由于人体体型的原因,在肩部,人体呈现后高前低 的特点.而袖子的制图在袖山部位AC线是水平的,不 符合人体前低后高的特点,所以,当绱袖完成之后,袖 子在袖山头部位向后偏,袖型不美观,如图3所示
 3 袖山有弯度的西装袖设计 3.1 设计制图方法 设计制图如图4所示,方法如下: (1)作直线AF⊥EH,EH为袖肘线,AF为前偏 袖辅助线; (2)确定袖山高AB、袖肘线EH;连接EB,并延 长至A1点(AB与A1B等长); (3)过B点和A1点分别作A1E的垂线A1C和 BD(BD为袖肥),并作矩形方框A1BDC; (4)确定袖山中点P点(取A1C中点即为P点); (5)袖山弧线、实际前偏袖线、后袖缝线画法与传 统的袖子制图方法相同(略). 3.2 特点分析 3.2.1 后袖缝弯度充足,C点不需要前移 从图4中可以看出,C点向前和向上方向分别都有一定的量,使得后袖缝CDH不再是一条垂线,而是 一条斜线,满足了后袖缝弯度需要.
 3.2.2 M能与N重合,缝制时M点以下位置不需缩缝 A1BE三点不是折线而是直线,并与袖壮线BD 垂直;偏袖MB折转后,M与N重合.所以在缝制时 M点以下一段不需要再缩缝. 3.2.3 袖山顶点P前移,袖子平衡 这种作图方法得到的袖山顶点P点向前偏移,与 袖窿配合时,基本上位于肩缝处,袖子的平衡性好. 3.2.4 A1C是一条斜线,前低后高,袖山造型合乎人 体体型需求 由于A1C与A1E垂直,A1E是一条斜线,所以A1C 呈现前低后高形态,符合人体肩部体型造型,袖山造型 美观,如图5所示. 图5 有袖山弯度西装袖成衣效果
 4 结 语 通过以上对西装袖的定性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传统西装袖弯度设计存在缺陷,缝制难度较 大,成衣成型效果不佳; (2)增加袖山部位弯度设计,西装袖缝制时变得容 易,更加符合人体,造型也更加圆顺、美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