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肺主通调水道理论的思考

 汇源果汁QHY 2016-08-17

作者:顾娟1          指导老师:杨继兵2

     (1: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09中医1班,邮编:210046)

     (2: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诊断学教研室副教授 邮编:210046)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杨继兵

文章摘要提出“肺主通调水道”的学术观点的定义概念,列出对该观点的看法。列举“肺主通调水道”的学术渊源:从内经以来到近代各个医家对这个观点的认识,总结,主要列举了公认的看法。阐述肺与水道的生理联系和病理联系,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结果。结合临床实践指出该学术观点的指导意义。

主题词,水道,联系

    肺居胸腔,在诸脏腑中,其位最高,故有“华盖”之称。(1)肺叶娇嫩,不耐寒热燥湿诸邪之侵,易受外邪侵袭,故又称“娇藏”。肺与大肠相为表里.其主要生理功能有: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宣发和肃降,肺主通调道。肺开窍于鼻:鼻是肺之门户,为气体出入的孔穴。如肺气调和,则鼻窍通畅。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1.“肺主通调水道”的学术观点的定义概念

    肺主通调水道是生理学术语。指肺的生理功能之一。通,即疏通;,即调节;水道,是水液运行的通道。通调水道,是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运动对机体津液的输布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作用。(2)肺主通调水道的内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肺气的宣发作用,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和部分水谷之精中的较轻清者,向上向外布散,上至头面诸窍,外达全身皮毛肌腠以儒润之;输送到皮毛肌腠的水液在卫气的气化作用下化为汗液,并在卫气的调节作用下有节制的排出体外。二是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和部分水谷之精中的较稠厚者,向内向下输送至其他脏腑以儒润之,并将脏腑代谢所产生的浊液(废水)下输至肾,生成尿液。肺气以其宣发与肃降作用输布水液,故说“肺主行水”。又因肺为华盖,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参与调节全身的水液代谢,故有“肺为水之上源”之说。(3

   2.从黄帝内经看“肺主通调水道”的学术渊源

   黄帝内经中 《素问·痿论》:“肺者,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4)这句话从肺居心之上、全身经脉会于肺、以及肺的宣发、肃降功能方面,强调了肺在五脏气机升降出入和全身水液代谢方面的重要作用。笔者根据论点主要从肺主通调水道方面谈谈,由肺上输的水液,赖肺气的宣散作用,水液才能敷布全身。而且肺有肃降作用,能通过使水液下输膀胱的方式,调节水液代谢,使之趋于平衡。只有肺主宣发,肺主肃降的功能正常,全身脏腑器官才能得到宗气、血、津液等不同形式的水谷精微的儒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所以称肺为“脏之长”。

   3. 肺与水道的生理联系

    哲学中常说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客观的联系。难道通调水道功能只靠肺一个脏腑就可以完成吗?显然不是,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5 从这几句古文中,我们就简单地了解到通调水道功能需要胃、脾、肺、肾、膀胱等的共同协调工作。人体水液代谢的全过程,必须肺、脾、肾来共同完成。脾主运化水液,肺主通调水道,都与水液代谢有关。肾主水液代谢,主要靠肾阳(命门火)对水液的蒸化。水液进入胃肠,由脾上输于肺,肺将其清中之清的敷布于全身,清中之浊的,由肺下输于肾,归肾的水液为浊,经肾阳蒸化后,浊中之清的再上输于肺,浊中之浊的经过膀腕徘出体外,从而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若肾阳虚衰,对水液不能进行正常的蒸化,泌尿失职,水湿泛滥于周身,可引起水肿等症。水道主要是胃、脾、肺、肾、膀胱等功能单位构成的。简单地说,肺与水道的生理联系就是肺是一条重要的水道,但水道不只有肺一个。

   4. 肺与水道的病理联系

     外邪侵袭,肺失宣发,则水液不能外达皮毛,或致腠理闭塞,故出现无汗或皮肤水肿等症。肺失肃降,则水液不能下输其他脏腑,浊液不能下行至肾,也会出现小便不利或水肿。由于肺气的这一作用失调,可导致脾转输到肺的水液不能正常布散,聚而为痰饮水湿。水饮蕴积肺中,阻塞气道,则影响气体交换,一般都有咳喘逆气的表现,甚则不能平卧。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致全身水肿,并能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对水液输布失常所致的痰饮、水肿等病症,可用“宣肺利水”和“降气利水”的方法进行治疗。

   5. 现代医家对该观点的认识与深化

    肺与秋气相通应,秋季气候特征较为清凉干燥,而人体肺为清虚之脏,喜润恶燥,故秋季易见肺燥之症,常出现咳喘、气逆、皮肤干裂或皮毛揭起,或流涕、喷嚏,或出现肺经循行部位上的病变。《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6)现代医家在古代医家的研究基础上,对该观点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秋季治疗肺失水道时不可过分发散肺气,而应助其收降。

   6. 结合临床实践指出该学术观点的指导意义。

     现代临床治疗水液代谢失常的病症,根据肺主通条水道的原理以及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往往要注意肺肾同治。如遗尿一症,证候属肺肾两虚者,不能一味固涩,要注意贯彻“治肾者必须治肺”的原则。(7)又一医案,咳嗽两年,喉咙痒,干咳少痰,小便频数短少色黄,舌苔薄白,脉浮。国医大师李今庸诊断乃凉燥侵肺,肃降失职,治宜宣肺利水,下逆止咳,拟麻杏二陈汤加味。(8)

小结

    本文提出了“肺主通调水道”的学术观点的定义概念,列出对该观点的看法。列举“肺主通调水道”的学术渊源:从内经以来到近代各个医家对这个观点的认识,总结,主要列举了公认的看法。阐述肺与水道的生理联系和病理联系,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结果。结合临床实践指出该学术观点的指导意义,列举了几则医案以及国医大师的医论。

参考文献

(1) 曹洪欣,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0 第49页22行

(2) 曹洪欣,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0 第50页21行

(3) 曹洪欣,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0 第50页28行

(4) 谢华,黄帝内经.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10 第180页2行

(5) 谢华,黄帝内经.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10 第94页3行

(6) 谢华,黄帝内经.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10 第7页5行

(7) 光明中医函授大学.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5 第223页27行

(8) 李今庸,李今庸医案医论精华.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4 第17页3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