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州二梅书屋导游词

 mrb8 2016-08-17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福州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二梅书屋坐落于郎官巷,因宅院内植有两株梅花而得名,始建于明末,土木结构,主建筑坐南向北,前后、东西共五进,通至塔巷。门头双重大门,第一重朝街六开大门,原门额挂有“进士”金字匾;入门,中间小厅,两侧耳房。进石框大门,三面环廊,东西两廊,安放仪仗、执事牌。廊下天井,中为走道,旁为花台。从天井上三层台阶为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正间彩金插屏门,隔成前后厅,大厅高敞,两侧厢房房门四开,窗用木格编排成各种纹饰,门扇、窗扇、壁板等全部用楠木构成。二进建筑与首进大略相同,只是庭院略小,天井两侧披榭。东侧墙外即是“二梅书屋”,一间藏书屋,一间书房,屋前有两株梅花,自成小院落。院内尚存坐南向北三间排与坐西向东五间排小屋;二梅书屋的东侧有灰塑雪洞(七星洞)通连一、三进。三进为花厅,三开间,前后四间厢房,所有门、窗、壁板等皆用楠木制成。窗子都是双层漏花,冬夹窗纸、夏蒙窗纱。壁板、门扇上部正面为工笔绘画,有戏剧故事和花鸟树木,背面为行、草、楷、隶、篆书等书法作品。厅前小花园有两座古亭,并有一株100多年的荔枝树和一株棕树,树后假山和塔巷仅一墙之隔,其面向塔巷开门的前后两座建筑形成的庭院,均为五柱三间排。各进之间围墙相隔,过道露天处用覆龟亭遮雨。是福州市保存较好的一座大院。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步入院内,可以看到沿着地面不远的墙壁上都描刻着精美的壁画,壁画内容多为琴棋书画诗酒茶,描绘的是悠闲的、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也暗示着主人当官回老家退隐后的愿望。与壁画相辉映的是头顶屋檐的精美雕塑,将麻绳切碎,海蛎壳烧成灰,加上盐巴,用糯米浆调和,塑成屋檐,粘合度非常好,风吹日晒不会开裂,名为“灰塑”。二梅书屋大门檐角,用灰塑手法雕刻着精美的梅花和喜鹊,左手边刻有一枝梅花与一只喜鹊,名为“喜上眉梢”。右手边的喜鹊多了一只,意为“双喜临门”。

    主院落的大厅前,檐前铺的石板地砖(檐前石),也是很有讲究的。据介绍,这叫通财(才)石,一为通财富,二为通文采。这块石头要宽、要大、要厚,必须是一整块石头切割成的石板,不能拼补,不能有裂痕,因为在福州话里,“裂”与“穷”发音相同,裂痕意味着贫穷,是为大不吉。在传统风俗里,如果遇到重修微调,通财石下不能垫石头,不能垫瓦片,要垫古钱,古钱最好要用开元通宝,为“开出状元通财宝”之意。在古代,看一户人家家底是否殷实,走进大院,看这块石头是否够宽够大,就能知晓一二。从建筑就能看出家底的,除了檐前石的大小,还有檐前石两边的柱子。有的木柱为圆形,有的是方形,均选上等陈年木料,由一根原木制成。其中,方形柱子用料更大,更为难得,所以檐前柱用方形柱的家庭,比圆形柱更富有、更有实力。

    二梅书屋的大门采用的是典型的“三重门”格式,第一重为大门,第二重为插屏风,第三重是石臼门。平日里大门并不打开,常年大门紧闭,家人宾客出入都走后门。插屏门更是不轻易打开,风俗里说开了会“漏财”,只有遇到重大丧喜事和迎接贵宾时才打开三重门。

    二梅书屋,被定位为“明清家具博物馆”,收藏陈列了一千多件明清家具,其中不乏珍品。最为难得的是,老家具与老建筑浑然天成的契合。二梅书屋位于郎官巷,是福州市最著名的古书屋之一。如同三坊七巷其他大户人家一样,二梅书屋也是“一屋跨两巷”,前门开在郎官巷,后门开在塔巷。宅院始建于明末,占地2000多平方米,院共5进,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清道光、同治年间曾大修过。书屋坐南朝北,东、中、西三座毗连,是一座单层土木结构的房子,“二梅书屋”本座,一间藏书屋,一间书房,屋前有主人亲手植下两株梅花,自成小院落。

   各主落门、窗、壁板等皆由楠木制成,门窗都有双层镂花,壁板、门扇上部堵板用油漆绘有戏剧故事和花鸟树木等图案。进与进之间均用高墙分隔,以假山雪洞为通道,即使发生火灾,高墙与雪洞也会拦下大火,防止蔓延,是福州明清时期典型的民居代表。


   主座大厅右手旁,是一座两层的阁楼,名为“避水棚”。福州是沿海城市,南后街地势很低,以前常常发洪水。这个阁楼有两层,一层有床有柜有塌,一般给家中长子住。阁楼楼上不是住人所用,而是存放契约、文书、善本、字画等,避免水淹被毁。

   大厅布置十分华丽。大挑高,屋顶雕梁画栋,中间横空架了根大木,当地人称为“灯杠”,灯杠上悬挂了一只雕花灯笼。据介绍,这根灯杠也是暗藏玄机的。“和屋顶主梁比照一下位置,如果灯杠在主梁外面,也就是靠大门方向,那就说明屋主是在外地当官或者漂洋过海做生意。如果灯杠靠里面,则说明主人一直在本地发展。”这根灯杠是十分重要的建筑材料,通常选用大料、好料,如果主人搬走,这根灯杠是要随身带走继续使用的。

    三坊七巷的大户人家,在插屏前往往都摆有一张平案、一张贡案。平案上一般摆有两只花瓶,花瓶并不插花,只为图个吉祥。有时两只花瓶中间还放上一根如意,意为“平安如意”。贡案是为呈放贡品祭祀使用,不用时塞进一小半到平案,逢年过节时再全部拉出。在旧时传统里,平案加上贡案的组合摆设,取意为“平平安安”。
贡案两边摆放的是宫作椅。在古时,椅子的排座也颇有讲究。接待一般客人,主人坐右首,客人坐左首,“以右为大”。如果家中来了贵宾,比主人辈分高,例如说舅舅(福州风俗里,所有亲戚里舅舅为最大),主人就要让位右首,自坐左首边。

   大厅迎客,也仅限于男人迎接。家中女眷不得出入大厅,要知晓前院大事,在大厅插屏的背面,设了一块佛台,平时女眷在这里烧香拜佛,家中有客时也有躲在屏后打听消息的。
宅院进与进之间,用防火墙相隔,以雪洞相连。雪洞看似用水泥做成,实则是用糯米、红糖、石灰制成,冬暖夏凉。有的人家还在雪洞中摆设石桌石椅,夏天乘凉惬意十足。二进与一进布局大致相同。也有插屏,大厅,以及侧厢房,供小妾、奶妈、丫鬟使用。


    大厅正中,是一扇插屏门。插屏上漆色彩亦可看出朝代。二梅书屋的主座大厅插屏为朱红色,可知是清代建筑风格。为什么不是明代?熟悉历史的人知道,明朝皇帝姓朱,禁止民间使用朱红色,所以明朝建筑使用的插屏,多为黑色。


    值得一提的是花厅。花厅有假山和水池,假山上有阁楼,水池边有亭子,就是书里常写的“亭台楼阁”。看古书里描写的爱情故事,很多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倚在墙头,墙下骑着白马的秀才走过,俩人一见钟情,陷入爱河。以前想不明白,墙头那么高,小姐如何爬得上去?看了花厅的布局,就恍然大悟了:花厅往往是宅院的最后一进,依墙而建,墙边建有假山,假山上修有小栈道,通往山上的阁楼。古时小姐常常在花厅看鱼,登上假山,到阁楼弹琴晒太阳,有时倚在墙头看风景,能瞧见墙下路过的白马王子,也就不足为奇了。成语“墙头马上”就是这么由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