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较《牡丹亭》与《西厢记》爱情描写的异同

 江山携手 2016-08-17

    摘要:《牡丹亭》与《西厢记》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朵芬芳鲜丽的鲜花。它们都反映了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和追求自由爱情的理想。这两篇文学作品的女主人公更是历来学者研究的主要对象。下来,我们是对杜丽娘与崔莺莺两个形象作比较,看看《牡丹亭》与《西厢记》爱情描写的异同。

    关键字:杜丽娘,崔莺莺,形象比较,爱情描写异同

    一.两者出生相似而思想性格有异

    崔莺莺和杜丽娘是两部剧作里清丽娇柔、彪炳千古的女性形象。作家把她们刻画为饱读诗书、美丽多情的少女,都在爱情上悖逆封建礼教,成为反抗礼教压迫、执着追求爱情的先驱者。由于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和个性特征的差异,突出崔莺莺的内敛多情和杜丽娘的坚决与执着。

    两者都是出生名门,大家闺秀。崔莺莺作为相国家的小姐,出身高贵、身世显赫,美丽高贵。杜丽娘身为官宦千金小姐,才貌端庄,聪慧过人。在相似的所受的是封建伦理道德的教育和熏陶下,两人性格都是大方善良,无比孝顺,尊敬有礼而又表现出反叛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的叛逆精神。但是她们两者在性格上也存在明显不同的一面。在我看来,杜丽娘对爱情和自由的追求表现得更为直接,更为大胆。她对陈先生“依注解书”的授课方法深感不足,认为《关雎》篇并不一定是歌咏后妃之德,而是对自由相亲的鸟儿,浪漫结对的君子与淑女的礼赞。面对春意嫣然的后花园,她大胆而感伤地喟叹: “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而在梦中更大胆与意中人幽会。可见她对爱情的追求是大胆勇敢而坚决执着的。而崔莺莺虽然对爱情也表现出强烈的追求,但是她又显得冷静内敛,狡狯。例如她看见红娘送张生的“简贴儿”,勃然失色,还声称要拿简贴儿“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她装腔作势要红娘传言责备张生,其实传去的却是私约张生相会的情诗。把张生与红娘弄得七颠八倒。在她的心田深处,有着火一样炽热的感情,举止却又文静闲雅,清淡平和,不失大家风范。沸腾活跃的内心世界与冷静持重的外表和谐统一。从而导致了她在爱情方面想爱而不敢爱,不敢爱却不由得不爱。

正是她们两者的性格差异,为后来故事情节发展的不同奠定基础。

    二.追求者人物相似而接受者的接受方式有异

    张生与柳梦梅可以说都是出生贫寒而才华出众风流潇洒的人物,同时他们又是一个“志诚种”。他们对意中人如此痴情,钟情与纯情。在封建礼教和家长制的阻挠下,他们毫不动摇,坚定不渝,这为他们两对美好的爱情最终能开花结果奠定了基础。面对相似的追求者,杜崔两人的态度与接受方式是明显不同的。这就是两者的情与欲的不同了。对于情欲,莺莺和杜丽娘一个朦胧一个明晰,一个压抑一个主动追求。

崔莺莺总是若进若退地试获得爱情。并常常表现为在彼此矛盾的状态中行动:一会儿眉目传情,一会儿装腔作势。好在有红娘穿针引线,才便“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可见崔莺莺对平时的封建礼教还是有点畏忌的。相比之下,杜丽娘就显得大胆,坚决多了。杜丽娘不仅为情而燃尽了生命的全部能量,病死于寻梦觅爱的徒然渴望之中,还在面对阎罗王时敢于据理力争,身为鬼魂而对柳梦梅一往情深,以身相慰,“一灵咬住,决不放松”,“生生死死为情多”。可见杜丽娘对爱情的追求悲壮多了。

总的来说,在莺莺身上,可以看到现实中的人在礼教和内心渴望的分岔口上的犹豫不决和摇摆,在杜丽娘身上,可看到理想中人听从内心渴望,不顾一切地追求爱情的坚定和执着。

    三.艺术表现特色的异同

    在爱情描写的艺术特色上,依我看来,它们的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人物塑造方面都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可以看出,在两部作品中对两位女主人公的心理刻画和内心世界的描写都是十分丰富的。二是语言都是浓丽华艳,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采用抒情诗的笔法,倾泻人物的情感。另一方面,语言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化特点。如:崔莺莺与杜丽娘身为大家闺秀,语言都是高雅婉媚的,而同为丫环的红娘与春香却活泼,口齿伶俐而富于口语化。

    同时它们两者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西厢记》主要是一部写实作品,作者用写实主义的笔法来塑造女主人公的,给大家展现在舞台上的是一个活脱脱的青年女子形象。她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喜有忧有个性。作者从人物爱情追求的真实感上下功夫,从热烈的爱情,犹豫的心理,勇敢的反抗等方面体现其现实性。而《牡丹亭》虽然也有对现实的描写,如:用现实主义手法,批判了封建礼教害人,展现了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生活,杜丽娘的死,也是封建时代女子命运的悲剧,是时代悲剧的缩影和典型代表。但是这部作品更令人注目的是其把浪漫主义手法引入传奇创作。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奇幻与现实的结合,强烈的主观精神追求,浓郁的抒情场面都体现了《牡丹亭》较为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和多重艺术魅力。

    四.两者经历的结局同中有异

   《西厢记》与《牡丹亭》均以“大团圆”作结局:崔莺莺终于等得张生取得了功名,二人团聚;杜丽娘也化为鬼魂陪伴柳梦梅金榜题名,还魂成亲。在艺术创作上表现出明显的影响与承继关系。尽管这种结局形式没有脱离男女受情关系中某种固定的悲欢模式,但是站在历史文化、艺术发展的角度全面审视之,两剧的团圆结局更突出地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思想内蕴。不同之处:崔莺莺的胜利离不开红娘的大力帮助,可以说,没有热心助人的红娘,就没有这对青年男女的幸福爱情。但,杜丽娘的爱情是靠她个人“梦而死”、“死而生”的斗争获得的,她身边的丫环春香在剧中多半是推动情节发展,但作用绝比不上《西厢记》里的红娘。可见杜丽娘的爱情经历得更刻骨铭心,更能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依我的看法和结合相关材料,总结出这四点异同。在某种程度上说,《牡丹亭》是对《西厢记》继承和深入,前进发展。两者都是我国文学史上的惊人奇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