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3】亲爱的小孩--童年如何影响了我们

 苗芯地妈妈 2016-08-17


“小小的小孩今天有没有哭

我亲爱的小孩

为何你不让我看清楚

是否让风吹熄了蜡烛

在黑暗中独自漫步

亲爱的小孩快快擦干你的泪珠

我愿意陪伴你走上回家的路”



----亲爱的小孩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时刻,

在黑暗里徘徊,找不到光亮,

在绝望里流泪,看不到有人来。


这个孩子,你会不会觉得熟悉,

有些人内心里一直住着这样的一个孩子,

一直在孤单里徘徊。


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时刻,

或者有的人是一直处在这样的状态的。

徘徊着,不知去向,

恐惧着,不知方向

在生活中看不到路

在婚姻里找不到明亮。


当有了一个孩子的时候,百般焦虑。

每个人的内心里,都住着一个内在的小孩子。

这个内在的小孩子状态是如何的,

是充满爱的,还是充斥着恐惧的?


这个小孩子,

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害怕分离,

害怕孤单,害怕得不到爱。


在生活中,我们把恐惧化为了

愤怒,悲伤,嫉妒,自卑,自责,退缩……

这个孩子很敏感,

如果是从小受到过了很多的伤害,

那么就被恐惧所占具着。


害怕失去,害怕被批判,

害怕拒绝别人,害怕亲密,

害怕失去控制,害怕遗弃

…..


恐惧的源头来自于哪里?

 


因为恐惧
1


来到这个世界之前,我们生活在一个安全温暖的地方,我们被柔软包围着,我们在这里慢慢长大,某天,我们要通过一个通道来到一个全然陌生的巨大空间,

这个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呢?你没有以往的温暖,这是一个冰冷的世界,被包裹的温暖和安全也没有了,此时的新世界对你来说是危险的。

有没有人会来照顾你呢?你会不会希望有个人可以一直照顾你,你没有生存能力,你需要一个人才能生存下去。


 


如果周围的人不理睬你,你怎么哭也没有用,那么这个世界对于而言,是不是有死亡的恐惧呢,没有人看到你,你开始恐惧,恐惧也没有用,你深深地压抑了下来。这个世界是恐惧的不可信任的,外面都是不安全的。你怎么哭,也不会有人来。


慢慢地你开始长大,可是这个世界需要你去讨好,才能换来爱,于是你一直在成长的路上挣扎着,呼求得到爱,得到看见,当你遇见一个人时,你开始抓着他去填补你小时候的欠缺,当你有一个孩子时,你抓着他去体会你的无助。


这是一个孩子最初的恐惧,孩子最大的恐惧就是没有人来爱他,如果没有感受到妈妈的爱,他一直都存在着这些恐惧。


内心是欠缺的,他的自我是缺乏的,这个缺乏就好比是一个坑,它需要被时刻填满,需要被爱与呵护填满,这个人,以后的人生都在找这样的爱与呵护来填满自己内心的坑。


戏剧性的是,这个人不知道自己内心有个坑,他只知道,他要不断地索求,他只知道,要跟外界要,或者是变相认为别人内心有坑,他要往别人身上填土,所以哪怕想要填再多,他的内心也永远都没有办法被填满,但又一直寻求着下去。

 


填坑大法
2


之前看过一个电视,叫爱情保卫战,有个女生,对男朋友是各种虐,不能听男友说一个不字,说话说得不对,直接在大街上罚跪,男友妈妈摔了腿不让男友送他妈妈去医院,做了什么不符合她期待的事,夜里不能睡觉要站着看她睡,要随呼随到,要无微不至,无所不用其极…..


她做了各种疯狂的行为,节目里的人说,这女孩有公主病。在我看来,这都是为了填坑呀,从这个男人身上看到对方是如何爱自己的,通过他的爱来填满自己,各种虐待的过程其实就是想着从对方哪里要来“土”,企图可以把内心的坑填满。


再比如有一个男性,他早年一直处在要照顾妈妈情绪的状态,妈妈需要他的照顾,他一直当了小大人的角色,当这个人长大后,他就很容易被弱小的女性吸引,他一直没有得到过应该有过的照顾。


他潜意识里是想要得到照顾的,可是他的这些欲望却通过另一种形式跑出来,他用来反向形成的方式,就是不断照顾和讨好对方来填满自己的坑,他不是往自己的坑去填土,而是把这些想法投射出去,去填满别人的。


有一个妈妈,她说,她受不了儿子跟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受冷落。她说,儿子人际交往这方面比较弱,当儿子与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她会时刻留意着,担心儿子与小伙伴起冲突,担心小伙伴欺负儿子,每一次她都盯着,一旦发现小朋友冷落了儿子,她就会去帮忙解决问题,想办法让小朋友跟儿子一起玩,不让儿子受冷落。


我问她,你这么在意儿子与小朋友的交往,你自己小时候受冷落过吗?


因为有一个被冷落的童年,所以把这个东西就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对孩子的交往忧心炯炯,所以会想着孩子也是弱的,她要保护孩子,这样子,恰好,孩子就在她的投射下变得弱小了,然后她看到的就是,是啊,孩子就是需要我保护的,孩子太弱了。


其实她在保护的是自己的小时候,那个被冷落的小时候,她的内心有个坑,她从孩子这里想要得到填补。


 


我们总在在面对孩子的问题上变得无力,变得焦头烂额,比如,当孩子在哭的时候,妈妈可能会过去给孩子一个耳光,妈妈这个时候,内心是痛苦的,因为孩子难受哭闹。


你能说她不爱孩子吗?她爱孩子呀,所以才会特别愤怒,那既然爱,你说他为什么就不能接纳孩子呢?


因为她缺氧啊,缺氧的状态下如何去供给氧气呢?


为什么我们总是不能接纳孩子?那个原因就是:我们不曾真正的接纳过和爱过自己。


是因为我们没有被接纳过,那个童年的小孩子没有得到过接纳,不懂接纳自己,也就很难去接纳孩子。


……

 



完美是个神话
3


当我们成为妈妈后,我们填不够的东西,就往孩子身上去了。

我们以为孩子需要,所以我们执意地往孩子的身上填“土”。


因为我们恐惧,深怕未知的以后,深怕自己不够好会无法应对未来,我们恐惧不确定性,我们想要得到安全感,我们想要被温柔地看见,所以想要孩子优秀来满足自己的期待。


自己的坑是空的,想要填满,可是却往孩子那里加土, 于是,有了各种各样的妈妈早教大法。


有个妈妈说,想要在家里办一个蒙台课堂,有的说,读了多少本育儿书,参加了什么样的学习,其实,“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起你做了什么样的事重要”


有的人恰好是通过学习这么多那么多的育儿法,是为了高大上地控制了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优秀起来。


那次我听到一个妈妈很焦急地说,“我的孩子情商测了不合格”,这下子有得忙了,要去报什么情商培训班了,要去做什么训练了。


且不说什么情商测试,我们来说说妈妈的焦虑,那个妈妈的所有的焦虑都是来源于自己,然后用这些高大上的东西来促使孩子一定要优秀起来。


那些认为自己不够优秀的,才会加上“你要优秀”的担子在孩子的身上,并且非常强烈。


我没有的,你得替我实现。父母想让孩子带着自己飞,到底是谁没有优秀。


是孩子,还是你,所以你这么盼望着孩子能优秀,那是因为你没有优秀过吧?那是因为你想在孩子身上得到满足吧。


所以哪怕这样的妈妈平时看再多的育儿书,只会增加焦虑而已,然并卵。


而且育儿书还会越看越焦虑,你看书上这样说了,那样说了,我怎么带不好孩子了,

我不完美。

她们想要的是完美的妈妈。


可是完美妈妈是个神话啊。所以,好多妈妈很累,她们一直盯着孩子的毛病不放,是因为太多的焦虑了,这些根源都来自于,她们的内心有很多的没有得到过的关注与看见。又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所以就拼命去乱填土,企图让自己完美,或者是让孩子完美。


完美妈妈是个神话。我们是人,我们就会有情绪,我们要做的是去接纳自己是不完美的。而不是去追求完美,当你追求完美的时候,就是对自己有太多的不接纳了,然后你就会特别累。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不完美也就是完美了,重要的是我们能够接纳这些不完美,并且努力做到真实,因为真实的力量远大于完美的力量。


比如说,当我们很累的时候,自己都走不动路的时候,孩子说,妈妈,你背我吧。这个时候真实的自己应该是这样的,“宝贝,妈妈累了,妈妈背不动,你先自己走,等我不累了我会背你的”。


而不是为了所谓的完美妈妈,哪怕自己累趴了,还坚持着,我得满足孩子,把孩子背在身上,累的不仅是身体,更多的是内心,内心一定是有什么情绪被压抑下来的,这个情绪如何释放?我想,那就是当孩子做不到你期待的时候,就一下子爆发了,我都一直这么用尽全身力气对你,你居然不符合我的期待,压着的东西就会一下轰然倒下,大发脾气了,发完了脾气又是各种懊悔。


所以,重要的不是我们对着育儿书照书全搬,而是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段话说得好: 


“如果你听到一个妈妈跟孩子说,你是我的全部,一般人听这话,会觉得这是一个伟大的母爱,学心理学的人听这话,我们可以说,这个妈妈是严重自恋缺失的人,她的生命价值是要在孩子身上找到的,自己无法体验自己的价值,对她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噩梦,妈妈是她的全部,孩子就不能轻举枉动,孩子要是做了什么就是要了妈妈的命,这就是我们说的爱的绑架。”



我要让你尝尝我受过的滋味
4


一个人小时候被怎么样对待过,长大后,就自然这样子去对待亲近的人。

没有被接纳过,所以不懂得去接纳身边的人。


我们总是要去批判与否定对方,我们用自己小时候受到的标准去加在对方的身上,你这样是不对的,你那样是不行的。你得听我的。


因为这个人从小就是要去听大人的,是被控制的,所以当这个人有了伴侣有了孩子,就很自然会去控制他们。


好比是一个从小不被父母允许哭的孩子,长大后,他就面对不了孩子的哭声,一听到,就条件反射操起家伙,用暴动止哭。


几年前,我被这样的场景触动,我看到一个孩子把早教中心的颜料给弄倒在地板上了,那个妈妈不慌不忙地,让孩子帮忙去拿抹布,整个过程很温和,妈妈和颜悦色地。我忍不住问了句,你是学过心理学吗?


这个妈妈笑了,她说,没有啊,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嘛,我从小就是这样长大的,我的妈妈就是这样对我的。


噢。

这个回答,让我记忆深刻。


我们被怎么样对待过,就很自然地怎么样对对待伴侣与孩子。


下一次,当你失控的时候,你可以察觉一下,你是不是曾经被这样对待过,而且你还很痛恨过,可是当你长大后,就应了那句话了,“妈妈,长大后,我就成为了你”。


如果没有看到自己 我们就永远外向求。


我们怕孤独,就会紧紧抓住老公不放,反而埋怨他毁了我们的人生。


我们怕没有价值,就紧紧抓住孩子不放,孩子的一切都被你抓着,他活得很压抑,长大后,他就成为了你。


我们总是在伤心与难过的时候,等待着别人给我们温柔。可是在等待别人给我们温柔的时候,你看到你自己了吗?


我们很讨厌当我们受伤的时候,别人对我们说,你够了,你真是蠢得像一头猪。


我们是这样子从小时候一直被说到长大的,我们那个童年的小孩子一直是很难受的。


于是我们也学会了,当我们受伤的时候,自己跟自己粗暴地嚷道:你够了,你真是蠢得像一头猪!


与此同时,我们却盼望着别人如何温柔地对待我们,不要跟我们对待自己的方式那样温柔地看见我们。


同样地,我们也忘记了自己童年,那个亲爱的小孩,最渴望的是被温柔地看见。


可是我们依然跟孩子说,你够了,你真是蠢得像一头猪!



结束语
5


说说那个亲爱的小孩,

今天有没有哭,我亲爱的小孩子

…..


痛苦需要的是一个共情的见证人,是被看见,能被接纳。

我们总是等待着我们难过的时候,有个人看见我们,有个人知道我们的难受,他能接纳我们的痛。


如果没有,痛苦愈演愈烈。

可是,你在等待有人看见你的时候,你看到自己了吗?


你可以去接纳自己的难受,不做自己的批判师,不做自己的差评师,接纳自己的情绪,

你不是还有自己吗?

你可以自己带着自己走上回家的路。

~~33



(以上文字来自于儿童梦想屋的微课实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