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性自体/ 我为什么不敢快乐?

 苗芯地妈妈 2016-08-17

1

我快乐着你的快乐,

如果你不快乐,

我就不敢快乐。

你把自己关在一个黑房子里,见不到光,你如此爱我,所以你得拉着我不能离开这个黑房子,如果我离开这个黑房子见到阳光,就是背叛了你。




那个女孩跟我说,我不敢快乐。

我问她,你为什么不敢快乐呢?


她说,因为妈妈过得不开心,我一想到妈妈还在受苦,我就不能快乐,因为我一快乐就是对不起妈妈了。


女孩说,她从来不敢自己快乐,哪怕已经嫁人了,跟妈妈不在同一个地方生活。好多时候自己在遇到开心的事情时,会脑海里浮现出那个受苦的妈妈的影子,她就不敢快乐了。


她说,妈妈一直过得不快乐,爸爸妈妈的关系很糟糕,家里总是充满着硝烟的味道。


很小的时候,她就被妈妈拉在妈妈的那一边当妈妈的后援军了,妈妈需要力量,需要支撑,她成了妈妈的力量源泉,从小她就需要去照顾妈妈,照顾妈妈的情绪,帮助妈妈打电话把爸爸叫回家,给妈妈擦眼泪,安抚妈妈的痛苦。妈妈把所有情感都转向了她,妈妈的痛苦无处安放,只能在她这里找突破口,妈妈默默忍受着爸爸的背叛,妈妈内心的焦虑与不安都从她这里得到宣泄。


“妈妈心里很难过,今天你爸爸又不回家吃饭了,我做了一桌他爱吃的菜,你说他怎么就不回来呢,你明天帮妈妈叫他回家吃饭好吗?”


“你说,妈妈这样子每天哭,你爸爸怎么就没关心我呢?妈妈怎么做才好呢,这个家不能没有你爸爸呢,我好担心有天你爸爸真的就离家跟了外面的狐狸精了”


“如果不是因为你,妈妈早就离婚了,这日子太难过了。你得好好对妈妈,不能像你爸爸那样。”


…..


这些话,她从小听到大,无数个夜里,妈妈都把她当成了精神支撑,她听着妈妈的诉苦,为妈妈擦眼泪,为妈妈而难过。


她从小就知道了,要听话,妈妈在受苦,只有她听话才能缓解妈妈的痛苦,她从小要照顾妈妈,有的时候觉得很累,有时候也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有时候也烦了妈妈的哭诉了,可是不能在妈妈面前给妈妈惹麻烦,可是要听话要乖,可是还是要按妈妈说的去做,去实现妈妈的期待,因为妈妈已经够烦了,她就不能去增加父母的烦恼,她要把自己的内心压抑下来。 


后来她也嫁了,嫁给的那个对像也是需要自己去照顾的。她说,我就讨厌了没完没了地去照顾和讨好别人,我想得到别人的照顾与关爱,可是为什么,还是找了一个这样子的人需要我去无节制地讨好他呢?


她说,我也不喜欢这样子,我总是不敢一个人快乐,一旦快乐的时候,我总会想起那个在家里不幸福的妈妈。




2

儿童+压抑+行为+成就感+懂事-快乐=假性自体

儿童为了妈妈开心放弃自己的需求,只为博得妈妈的赞赏,这是假性自体

主体-自我意识=假发自体

--杨浩




一个孩子,从小要压抑掉自己的需求,去当妈妈的好孩子,去满足妈妈的需要,去听从妈妈的情感,这个孩子就是没有自我意识的,这就是假性自我。


家长要支配孩子的行为与情感,无所不能极地,孩子要不断地讨好父母才能得到父母的爱,孩子要不断地顺从才能换来妈妈的愉快,不然妈妈的难过都是你害的,这个孩子,就会不断地去压抑自己的内在情感,他的情感好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妈妈的,那他长大后,也不知道自己应该要做什么,这就是假发自我。


孩子必须要服从,从很小的时候,他就要去服从妈妈的一切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压抑下来,这就需要他戴着一个面具。面具里面的脸是真实的,但是不能让人看见,而面具是为了妈妈而戴上的,这个面具隔开着的是自己的内在情感。他不敢表现出来自己的真实自已,这就是假性自我。


他成长过程中没习到过如何表达自己,他习惯了,他觉得一旦表达出来了,会得到不好的对待、会给别人带来麻烦、会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因为他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模式,他只能在别人的认可里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了。


关于我这个人好与不好,关于我这个人值得不值得,那不是我能主宰的,那是别人判定的。


“一个人要去顺从他人,就一定会是要去压抑自己的需要的,哪怕是愤怒的,他也会把攻击的企图给努力地收回来,他不敢说不,他不能站出来为自己说话,他不能维持自己的权益,他有这个愤怒,但是怕一旦说不,对方与他的关系就会被拉开,别人就不会喜欢他了,别人会去否定他,他怕被否定,怕关系被疏离”。

                           ---安东尼-斯托尔



一个人总是要去讨好别人,哪怕自己不情愿,这个人肯定是有情绪的吧?那好,他的情绪去哪了?他的愤怒被他努力地拉回到了自己的身上了,他怕自己对人愤怒去拒绝别人,对方就会觉得他是坏人,他不能做坏人,坏人就意识着他没有价值了;同时他也怕别人会跟他拉远了关系。


这个人得到价值感的方式就是服从,他们的自尊建立在他人的判定上。为了维护这样的自尊,他们就要去服从与讨好别人,他把自己的功能交给了别人去判定,自我价值感被外包了。

要是得到了别人的否定,他就会特别难受,他对别人的言论也会特别敏感,因为这个人的内在没有什么可以支撑他的啊,支撑他的是外界的声音。


要知道,一个人的自尊取决于内在,取决于一种感受自己被人无条件宠爱着的意识,妈妈是爱我的。




3


她照顾别人完成了两个意义,

第一个是照顾幼小的自己;

第二个是通过照顾别人来提升自己的价值感。





她会被那些控制她的过度渴求照顾的人所吸引,这是一个有趣的现像。


因为那样的人,像极了她妈妈。妈妈从小对自己的需求是看不到的,相反是她要去看到妈妈的需求并为之满足,她一直是压抑自己的需求、压抑自己的欲望。


她是一个没有自我的人,她是通过讨好别人来满足自己的价值感的,她对妈妈的很强大的照顾心,我要去负责妈妈的情绪,所以她很小会去照顾人。


从小就是一个小大人,从小要去照顾大人,内心是不安的,当她们遇到条件好的追求者时,会有一种怕被抛弃的感觉:“对方会不会像小时候的父母一样是不会照顾自己的”?这样子就放弃了爱情的机会。


而那些像她妈妈那样的人,会激起她的需要,在心理层面,她照顾别人完成了两个意义,第一个是照顾幼小的自己;第二个是通过照顾别人来提升自己的价值感。


她走进家庭里,结婚生子后,如果没有觉醒,也会在无意识中抓住孩子,从孩子这里得到自己的价值,我通过照顾你,照顾我幼小的没有被照顾的那个内在小孩,通过照顾你,来满足自己被需要的感觉。不是孩子需要被过度照顾与控制,而是孩子去满足了妈妈的需要照顾人的价值。


我们会在生活中看到过这样的现象,一些妈妈很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受到欺负,孩子跟别的伙伴接触,她就会焦虑,别的伙伴会不会欺负自己的孩子,孩子不跟别的伙伴接触,她也会担心,是不是孩子弱小不受欢迎。孩子也会在妈妈的这种焦虑中变成真的弱小起来了。遇到这种担心,如果你去问那个妈妈,你小时候是不是经常被欺负啊?大部分的人会说,是啊,你怎么知道的。)




我为什么不敢快乐?

文:张惠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