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平越驿站,位于福泉城南南门桥处,在原址上恢复建设的。平越驿站占地面积31851.94㎡,建筑面积26536㎡,现代功能主要是旅游接待和住宿餐饮,共分为大堂、客房、餐饮、健身、会议、茶文化等六大功能区块。客房共计163间,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平越驿道的修建,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一支苴兰人部落从黄河流域南下洞庭,辗转西进来到这里,开辟了简易的人行古道,汉武帝征“西南夷”、杀竹王,开辟了一条从洞庭湖溯沅而上经都兰古渡(今重安江)到苴兰,而后转夜郎(今安顺一带)入滇池的古道交通线。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时,马忠即开辟了由益州(今成都)经南中到牂牁郡(今福泉)的古道。这就是春秋战国至三国时期形成的古驿道交通线。 ![]() 平越境内的驿路,经过历代的开辟、增修和改建,到明代已形成了一个古驿道的交通网络。它担负着国家的运兵作战、情报送达、物资承运、商旅往来等业务,具有军事、交通、商贸等多种功能。明代对驿站的管理十分严格,有着不同的称呼,在京称会同馆,在外称驿站,驿站和转运所设有驿卒,每处所设置的驿马和人员不同。依据规定,一般重要处需马八十匹、六十匹、三十匹;非重要处则为二十匹、十匹、五匹。并且各个驿站还要储备充足的粮食,以供过路差人食用。 驿站使用的凭证是勘合和火牌。凡需要向驿站要车、马、人夫运送公文和物品都要看“邮符”,官府使用时凭勘合;兵部使用时凭火牌。使用“邮符”有极为严格的规定。对过境有特定任务的,派兵保护。马递公文,都加兵部火票,令沿途各驿站的接递如果要从外到达京城或者外部之间相互传递的,就要填写连排单。公文限“马上飞递”的需要日行三百里。紧急公文则标明四百里、或者五百里、六百里字样,按要求时限送到。明太祖朱元璋就用严法对某些特权者进行了限制:只要不是国家与军事大事,一律不许滥用驿马或动用驿站的邮递设施。 平越驿站在明、清两代承担了国家几次大的运兵任务,还有许多达官和名流曾驰驿和下榻平越驿站,留下了不少诗文和故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驿站文化。 驿站大厅,我们可以看到浮雕《贵州古驿道示意图》和《平越府驿道交通示意图》及其《福泉赋》。哲学大师王阳明谪龙场驿丞时,途经平越七盘古驿道深感“黔道难,黔道更比蜀道难,黔道难于上青天”的艰险,平越古十景之一的“七盘晚照”便是古驿道景观。 两广总督林则徐经平越古驿道葛镜桥时,为葛镜独资建桥三十年矢志不遗的精神所感动,下榻平越驿站,留下著名《葛镜桥》诗。 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天命之年的徐霞客赴贵州高原进行考察,四月初三从清平县沿驿道进入平越府杨老堡,考察了竹王城,当夜下榻杨老驿馆。次日乘轿上驿道西行,经官停营“文官至此下轿,武官至此下马”时,他凝视碑文,心想自己既不是文官,又不是武官,要不要下轿呢?结果他还是下轿步行下七盘坡。七盘坡道路崎岖,七盘旋转,不下轿也不行。可是不慎在七盘险道崴伤了足,无奈,只好扶在轿里,赶到平越驿馆下榻。所以,在《徐霞客游记》中只遗憾的留下“在平越城养足伤三日”的记载。他的好友黄道同的妻子蔡玉京看到徐霞客的《黔游记》手稿时,还看到这样的诗句: 高峰直继张三丰,一扙飘然访赤松。 快把奇书游记读,顿如甘露豁心中。 平越驿站再现的不仅是暮鼓晨钟、驼铃声声的古驿道美景,更是向世人展现一幅波澜壮阔、源远流长的平越历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