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懂日本的第一本书。

 汉青的马甲 2016-08-17



 “ 日语中‘谢谢arigato’的意思是:这可真是难得的事。”

“武士哪怕再饿,也要做出若无其事的样子,甚至拿根牙签剔剔牙。”

“女人在分娩的时候不能大喊大叫,男人在受伤时也只能咬紧牙关强忍疼痛。”

“一次处理得当的自杀可以帮人洗清污名,重建人们的记忆。”

“在日本,睡觉并没有休息和恢复体力的作用。日本人睡觉的唯一原因是——他们喜欢睡觉。”

“战败后的日本可以迅速改弦易辙,美国军队的吉普车开过日本村庄时,道路两边的日本儿童挥舞着小手,喊着‘你好’和‘再见’。”

“再没有一个民族,像日本一样拥有如此多的手淫用品商店。”

“世界上其他文明都无法理解日本人对爱情和性欲,对妻子和情妇的清晰划分。”

“日本的电影和小说中很少出现大圆满的结局。因为对自我牺牲的男女主人公的怜悯和共鸣便足够令观众满足。”


以上文字全都出自一本70年前的书,名叫《菊与刀》。


  • 压力山大的日本上班一族


  • 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 日本女子天团AKB48

 



之前提到日本文化总是心照不宣地掩嘴一笑:大概每个男人的电脑E盘,每个女人的梳妆台上都不难找到日本的踪迹。

 

以及,盛放的樱花和洁白的富士山的雪,温泉池上飘着薄薄烟气。像浮世绘爽朗清澈的线条。

 


深夜居酒屋里的烧鸟串、生啤,标配一个大腹便便的健谈的老板,仰头半杯酒,窗外月亮在天上朦朦胧。


 


从《灌篮高手》和《名侦探柯南》开始认识日本,长大后接触到《四十七士物语》和《罗生门》。粉面红唇、着和服木屐的艺妓,印象中出场后恨不得下一秒就剖腹自杀的武士,总有一些似乎要打破伦理纲常的暧昧在空气中发酵。

 



在《菊与刀》中,是这么描述僧人的:在日本所有的佛教教派中,僧侣普遍会结婚并赡养家庭。日本人觉得很难接受灵与肉不相容的理论。‘顿悟者’的圣性主要体现在他们自律的冥想修行以及质朴的生活方式。超凡入圣不代表他们就要穿得破破烂烂,对美景视而不见,对乐曲充耳不闻。日本的圣人可能每天做的事就是吟诗、茗茶、赏月、观花。禅宗派甚至提醒信徒们避免‘三不足——衣不足、食不足和睡不足’。 ”


书中还提到:“日本人最喜欢的冷水苦行是在黎明之前站或坐在冰冷的瀑布中,或者在冬夜往自己身上泼冰水三次。这么做的目的是锻炼自我,直到其能保持意识清醒而不感觉痛苦。一个信徒这么做的目的是训练自己不受干扰而持续冥想。当他不再感觉到水的刺骨,以及身体在寒冷黎明的颤抖时,他就达到了‘娴熟’。此外,不求任何其他的回报。”




大和民族的复杂性和极端性一直被全世界的人讨论,作者在书中对于日本的国民性也提出了自己的观察意见:


自尊自重的人生活准绳不是“扬善避恶”,而是做一个“符合期望”的人,为世人的“期待”放弃个人需求,避免“令世人惊诧”。做到了这一点,他们才是“知羞耻”、且无比谨慎的善良之人,会为家庭、家乡和国家带来荣耀。


由于背负的期待,日本人变得非常容易紧张。一方面这种紧张令日本实现了成为东方领袖和世界强国的远大志向,另一方面也为个人带来了巨大压力。日本人高度谨慎,既担心失败,也担心自己作出了巨大牺牲依然被人小瞧。他们时而会被激怒,富有攻击性,但并非像美国人那样是因为原则或自由受到了挑战,而是因为受到了侮辱或诋毁。届时,他们那个危险的自我爆发了,如果条件允许会向侮辱者复仇,否则就只能冲着自己发泄。


  • 喝醉的上班族



  • 日式性冷淡风



以为日本一直是这样,既是文艺楷模,又是道德典范。既是性冷淡设计的代表,又是嘿嘿嘿界的翘楚。但是从来没有想过,日本是怎么走到今天这样的?

 

书中还提到:

扭曲与出格。烙印以“诡异”和“变态”标签的文化。

秩序与冷淡。人人各就其位,各司其职。不索取亦不给予。

精致与美盛。饕客盛赞的美食天堂,太平洋上的艺术明珠。

 



如果这样列举下去,似乎还有太多太多能够总结归类的特点。越是难解的谜题,便越诱人去解。想要了解日本,就要理解“菊与刀”的概念。极度好战又极度温和,极度黩武又极度爱美,极度粗鲁傲慢又极度彬彬有礼,极度死板又极度灵活,极度恭顺又极度讨厌被使唤,极度忠诚又极度反叛,极度勇敢又极度胆小,极度保守又极度喜欢新鲜事物……菊花与刺刀,这样极度的矛盾,才是日本。

 


鲁思·本尼迪克特在1946年从人类学角度,采用心理分析式的方法创作了《菊与刀》一书,在二战接近尾声时,为美国了解日本的国情民性提供了有力一助。当整个世界都不能理解,这个遥远东方的弹丸小国是怎样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力量,而在军国主义的皮囊之下,又是怎样维护了井井有条、静默有序的社会时,这位从未到过日本的人类学家冷静客观地向我们展示了它的真实样子。

 

《菊与刀》的价值也从未因时光推移而丝毫减弱。截至1995年,《菊与刀》口袋书小开本已被加印101次;截至1999年,日译本《菊与刀》卖出230万册。今年,是它来到这个世界的七十周年纪念日。


  • 《菊与刀》作者 鲁思·本尼迪克特


《菊与刀》里,没有过多的揣测和推断,更觅不到傲慢和偏见的踪迹。她所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些平静的波澜,一些徐徐道来的真相。即使半个世纪过去,书中的很多内容已然沧海桑田,但那个世界在纸页上定格。只有知道我们是怎么来的,才能知道我们该怎么走下去。


拿到这本书时,心里闪过一瞬的不解。我问这本书的编辑:“这本书的封面为什么没有像其他书那样做成浮世绘风格呢?”她回答:“抛弃一切真真假假的光环,如实展现她70岁的相貌,就像智慧端庄的老人。”


  • 70周年纪念版的《菊与刀》




也许这就是《菊与刀》半个多世纪以来最珍贵的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