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错位相减法的痛点

 战狼吼震天 2016-08-18

错位相减法在数列求和部分属于高频考点,同学们大都会用,但是对结果总有些不确定.

1.什么样的数列求和适用于“错位相减法”?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一般为关于n的一次函数型,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一般为指数型.所以,作一般化的推广和概括,适合采用“错位相减法”求和的数列,其通项长成下面这个样子:


2.如何实施“错位相减法”?

基本解题步骤比较固定:

和式乘公比----往后错一位----把两式相减----化简和整理


多数同学经过模仿和重复训练,能够掌握以上解题的步骤.

同样,多数同学的“痛点”在于最后的化简和整理,耗时长,易出错,心里没底.

'我会做,可是我不敢保证得分',这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3.寻找简化的公式

我们能够确定:一旦数列的通项公式给定,那么采用“错位相减法”计算的结果也被确定了.也就是说,结果是由通项里的相关量决定的.

做的题多了,我们发现和的形式也是有规律的.


神马,你不相信?

好吧,咱们推导一遍吧.


观察上式的结构,是不是上面我们所说的形式?


于是,我们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只需要研究A,B,C分别是多少,然后代入公式中即可.

请注意,在上式中我们对A,B,C进行了化简.A是独立计算出来的,所以应该先计算A,然后再计算B,最后计算C,顺序不能乱,它们之间是相互依赖的.


和上面的计算结果是不是一样的?从此以后,你对“错位相减法”的最终结果是不是有底了?

当然,增加了一些记忆量,但是相比结果的确定性,这点代价微不足道.

记忆要领有如下两点.

1.形式的记忆


2.数据的记忆


公式的记忆在实际练题中强化,数次之后即可熟练掌握.

最后强调解题的格式.

数列求和通常为解答题,在实施“错位相减法”求和过程中,基本的解题步骤要保留四步中的三步,即“和式乘公比----往后错一位----把两式相减----化简和整理”的前三步保持不变,这是解题的过程,需要让判卷的老师看到,而把最后一步“化简和整理”用我们上面讲到的小公式计算出的结果来代替.

这样是不是既得到了过程分,又保证了结果的正确性?

小小公式,让我心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