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顶巨商胡雪岩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书画艺术圈 2016-08-18

士农工商,自古贱商,以商为末,后来商人的地位逐渐提高,明清为甚。但在皇家威严的震慑下,依旧如泥般卑贱,由清朝首富胡雪岩的一生,便可窥见一斑。

红顶巨商胡雪岩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胡雪岩在九十年代却受到大陆商人的热切追捧,以他为原型的同名小说在同年代热销海内外。短短12年内,胡雪岩就从一个钱庄伙计一跃而成为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更接受了御赐黄马褂,其能力不可谓不强。那时不少商人都企图通过他的同名小说一探他成功的秘诀,胡雪岩这一生鼎盛时过分辉煌,吸引了无数商人的眼球,但他的衰败就鲜有问津了。要知道,最后盛极一时的他却被慈禧太后下旨抄家、严格治罪,最后落得个惨死饥寒,葬于乱石。

红顶巨商胡雪岩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一代首富最终竟凄惨死去,这究竟是为何?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他的蚕丝厂。那时我国出口量最大的产品就是丝。中外贸易一开始的时候,整个丝织贸易基本全掌控在国内的丝织行手中。商家通过低价向农民收购然后高价卖往国外来赚取差价。然而意外总是来得猝不及防。由于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欧洲已不需要从中国购买大量的生丝,并且意大利的生丝产量也在不断提升,机器缫丝更是挑战了中国这个手工缫丝大国。生丝的定价权已不再牢牢掌控在国人手中。时势如此,但是胡雪岩觉得,中国一直是生丝的出口大国,这些番邦是没法与天朝较量的。

红顶巨商胡雪岩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1882年,胡雪岩大举建立蚕丝厂,高价收尽国内所有生丝,想要重新掌控将生丝的定价权。

事实证明,胡雪岩确实有着非于常人的商业头脑。这一举动着实震慑了外国人。外商纷纷想要高价收购胡雪岩囤积的生丝,出价高者甚至高达原价一半之多,但胡雪岩却拒绝了。大量生丝在手,让胡雪岩有了底气,商人追名逐利的心思驱使着胡雪岩等待外商抛出更高的价钱,这个价位还不足以令他满意。

红顶巨商胡雪岩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不过,现实却给了胡雪岩一个响亮的耳光,因为他的自视甚高,不仅错失了大赚一笔的机遇,更是为后来不得善终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正在这时候,胡雪岩最坚实的后盾——阜康钱庄出了大问题。据史料记载,1882年冬季,国内大批商铺倒闭,而造成这一现象的罪魁祸首是80年代极速发展的洋务运动。它使得大批民营资本开始创建股份公司,导致大量民营资本的流失,其中自然不缺利字当头的钱行。由于股份公司发展形势的一片大好,不少人宁愿向钱庄借钱也要去买股份。而这一行为的弊端很快就显露出来了,不到一年,万千股票就如同废纸一般。这就是阜康钱庄崩溃的根源——股票公司崩盘,钱庄借出的钱自然也收不回来了。而胡雪岩也因此再无底牌抬高生丝价格,于是于1883年11月,低价将自己囤积的生丝,售卖给了洋行,损失惨重。据推算,此次损失过半资产,若在以往,胡雪岩自然有法子盖过这一败笔,但在钱庄崩盘的大背景下,他再无翻身的本钱,只能面临钱庄倒闭的悲惨结局。资金周转失灵,导致大规模挤兑,钱行还是难逃噩运。

红顶巨商胡雪岩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要知道在胡雪岩的钱行中寄存钱财的不只有平民百姓,还有王公贵族,亏损至此,早已不是他一个商人所可以控制的了,清政府当即着手调查事情原委。后查实,胡雪岩共亏欠公款240多万两。事情发展到这一地步,慈禧太后自然也听到了风声,在前有恩主左宗棠难施援手,后有李鸿章伺机惑上的艰难处境下,胡雪岩只得面对被罢官撤职、家产被抄的事实。自此,胡雪岩算是彻底破产了。偌大的商业帝国,不抵一纸圣旨。胡雪岩一生建立的商业帝国宣告破灭。

红顶巨商胡雪岩为何落得如此下场?

据悉,慈禧太后原先是想处死胡雪岩的,是在左宗棠的极力劝解下才留下一命。然而,1885年11月,胡雪岩还是在饥寒交迫中死去了。后人怜悯,葬他于乱石堆中,不至于抛尸荒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