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沟翻船,成也靠山败也靠山

 烟_灰_灰 2020-01-28

有趣且深度的历史故事
胡雪岩系列-No.11

阴沟翻船,成也靠山败也靠山

作者:礼部侍郎
编辑:彩虹妹

胡雪岩在五十多岁时,走到了他人生最辉煌的顶峰。然而,当时大清朝的两位重臣,左宗棠和李鸿章的明争暗斗却越来越激烈。李鸿章发现,左宗棠之所以能够屡立战功,都与胡雪岩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于是他提出:倒左先倒胡。

胡雪岩为打破洋人对蚕丝市场的垄断,出巨资高价收购了大量蚕丝。然而,李鸿章的人却采取多种手段,将胡雪岩一步步逼入困境,同时还设法把胡雪岩向外国银行贷款时多报利息的事情抖落出来。

慈禧太后得知此事大发雷霆,下令查抄胡雪岩的家产。胡雪岩毕生积累的万贯家财,就这样灰飞烟灭。虽然胡雪岩最终成了派系斗争的牺牲品,但如果他自己没有留下任何把柄,李鸿章的人也是整不垮他的。那么我们从胡雪岩的失败之中,又能得到哪些教训呢?

左宗棠与李鸿章
积怨已久

李鸿章与左宗棠的积怨由来已久,他们早在攻打太平天国之时就曾有很深的矛盾。李鸿章与左宗棠当初都拜在曾国藩的门下,曾国藩是一位清代难得的英明大臣,当初在打太平天国的时候,曾国藩的湘军是主力军,李鸿章和左宗棠的淮军和楚军都各居一地。当时曾国藩的湘军一路骁勇善战攻打到太平天国的老巢天京,但是由于湘军一路杀敌太过疲累,所以,朝廷派李鸿章的淮军去支援。


李鸿章这才去天京支援老师的战事,然而这件事情却顺势被人说成是李鸿章故意拖延时间,与曾国藩争功。其实与其这样说,倒不如说是李鸿章是为了养精蓄锐,以助湘军打败太平军。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情好像才体现出李鸿章的真正想法,那就是李鸿章在帮助曾国藩的湘军挫败了太平军的主力之后,又转移到了左宗棠的阵地去抢攻,而当时太平军的势力已经大减,左宗棠为此感到很是恼火。

左宗棠是一个直言直语、脾气火爆的人,面对这等事情,他当然是不会罢休的。于是左宗棠便在朝堂上狠狠地参了李鸿章一本,因此,李鸿章被降了两职。就这样,李鸿章和左宗棠结下了深深的积怨,但是李鸿章并非一般人,他把诸多抱怨都藏在心里,暗下决心总有一天会让左宗棠下台。

还有一次,李鸿章和左宗棠也发生了极大的冲突。当年新疆叛军阿古柏联合英、俄军队准备叛变,当时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情势,一方面洋人们打开了中国的港口不断地骚扰东南各省;另一方面太平天国叛军刚刚平息,叛乱不断,新疆地区又出现叛变。

1872年阿古柏开始印发自己的货币,形势十分严峻,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地区,对于新疆问题朝廷开始进行朝堂议事,当时以李鸿章为首的主和派和以左宗棠为首的主战派形成了两大对立帮派。李鸿章一派认为当时应该尽力看守住东南各省,东南各省是国家主要经济的来源,也是重要的港口城市,而荒瘠的西北地区可以适当放弃。

李鸿章认为应当全力进行海防,而放弃塞防。而左宗棠却认为,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如今发生叛乱,形势严峻,如果一旦暴乱成功,将会严重威胁到京城等首要重地,所以理应尽早出兵缴平。

最终朝廷同意塞防,并派左宗棠为西征军的钦差大臣,统领全军。好在左宗棠没有辜负期望,打了个漂亮的胜仗回来,1881年,清廷和俄国签订了《伊犁条约》,清廷收回了伊犁和特克斯河上游两岸领土,当然这其中是有胡雪岩一半功劳的。

左宗棠凯旋之后,便在朝廷中举足轻重,并把胡雪岩扶成了红顶商人,使之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而李鸿章却没有得到一点点的好处,于是他就更加和左宗棠过不去。李鸿章是一个精明且城府很深的人,在之后的很多年里,他都在找机会想给左宗棠沉重一击。

李鸿章再次和左宗棠发生矛盾是在中法战争中。1883年末,法国因越南之事而频繁涉足中国国土,最终引起中法之间的战争。法国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国之一,因此清廷在战与和之间展开了内部的激烈斗争。还是李鸿章主张议和,左宗棠主张议战,然而最终战争的结果还是清政府议和签约。

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于188569日在天津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法会订越南条约》,从此把中国西南的门户打开了。当时左宗棠就非常反对,并骂李鸿章“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等。这种话语一说出去,马上就引起了共鸣,一时间,全城人们都在谈论李鸿章是卖国贼。

李鸿章听后十分恼火,但是对左宗棠又没有任何办法,因为当时左宗棠身为朝廷一品大员,并立过汗马功劳,连慈禧太后都不敢拿他怎样,更何况李鸿章。但是李鸿章心里认为左宗棠的气数已经不多,只要把他的同党除掉,对付左宗棠就很容易,于是李鸿章开始把目标对准了胡雪岩。

李鸿章便认为,只要把胡雪岩弄垮了,那么左宗棠也很快就会倒下的。

李鸿章的阴谋

胡雪岩当初在上海为左宗棠大人筹集款项时,表面看上去很顺利,但是,当时上海的大部分势力都掌握在李鸿章的手上。所以,李鸿章早就对胡雪岩的行为了如指掌,李鸿章深知要想把左宗棠弄下台,首先要把胡雪岩整倒。

李鸿章的阴谋是什么呢?当时在上海汇丰银行一言九鼎的中国大班叫席正甫,这个人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和李鸿章的关系而掌控了汇丰银行的签字权利。由于席正甫在洋行里的地位极高,在上海开设票号、钱庄的一些商人也是很急切地巴结席正甫,好让自己的钱庄能够搭上便车,顺利发展。

当时,在官场上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银两,而清政府国库已经亏空。所以向洋人借款已经成为必经之路,因而,席正甫在这方面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时上海的汇丰银行是英国人开设的,后期由于席正甫的运作使得汇丰银行在整个上海金融界中占据着龙头老大的地位。各家银号钱庄都纷纷利用自己的票号作为抵押而获得短期的大量资金,从而做融资生意。

清朝时上海的汇丰银行大楼

这些人看似是利用洋人的银行贷款做生意,其实是被洋行所控制着。只要洋行的政策稍微一改变,那么钱庄的老板们就会措手不及,这种方法叫做拆票。而洋行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而迅速地控制了上海本土的其他银号、钱庄等,从而成为垄断资金的大资本家,不断地在侵蚀着中国的金融业。

正是由于这种情况,上海各家的银号都更加急切地想拉拢席正甫,因为席正甫在洋人的汇丰银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时席正甫因其在洋行里的地位就连李鸿章等人也是不敢得罪的,况且席正甫又利用自己的优势将自己家的人安排在了上海的洋行里,而且大都是买办的职位。席正甫不但想让自己叱咤风云,也想让自己的后代以及族亲在上海的金融界占据一定的地位。

而由于席正甫和李鸿章的关系使得席正甫更加嚣张于金融界,就连当时的左宗棠也得对席正甫礼让三分。但是席正甫是一个很低调的人,虽然与官场上的一品大员有着牢固的关系,却从来不想在官场上争名夺利,他坚信在幕后操控才是成功的要领,这也是他能够迅速成功的原因之一。

李鸿章运用席正甫在上海洋行的势力准备对胡雪岩进行“暗算”。当年胡雪岩为左宗棠的西征军筹集钱款时,曾经找过席正甫,虽然后来经过英国的大班葛特立成功贷到钱款,但是内部的席正甫和李鸿章早已经清清楚楚地掌握了胡雪岩的这些策略。而胡雪岩利用自己的钱庄当抵押并且借款巨额,这样一来,就为李鸿章日后对其钱庄进行挤对埋下了深厚的伏笔。

席正甫也正是由于自己的关系和利害,在后期导致洋行对生丝进行打压价格,决定价权,这都是席正甫在操控央行进行垄断生丝价格的结果。而这一举动也是日后胡雪岩在生丝垄断上失败的重要原因。

而李鸿章这些阴谋的成功与否,除了席正甫,还离不开一个人——盛宣怀。盛宣怀,是为李鸿章完全所用的一个官商。盛宣怀的父亲盛康早年就与李鸿章有着很深的交情,盛宣怀后来跟随着李鸿章走南闯北,为李鸿章的业绩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盛宣怀是一个贪图钱财的人,在李鸿章的提拔下也因种种关系而牟取暴利。

盛宣怀为李鸿章在早年的洋务运动上也出力不少,并负责李鸿章在上海、天津的军需采办。后又经手外交事务,跟随李鸿章进行谈判,李鸿章也会放手让盛宣怀去做一些事情,可以说盛宣怀是李鸿章一手栽培并且提拔起来的。在上海,盛宣怀也是通过李鸿章而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并尽心竭力地为李鸿章办事,因而成为李鸿章最得力的助手之一。

而盛宣怀之所以后期能够和胡雪岩拼斗完全是由于李鸿章,因为当时胡雪岩的靠山是左宗棠,而盛宣怀的靠山是李鸿章。李鸿章与左宗棠一开始就结下了很深的矛盾,所以,盛宣怀跟胡雪岩也是势不两立,也因此盛宣怀才会对胡雪岩进行致命地打击。

李鸿章通过自己的心腹,对胡雪岩先后布下了各种阴谋来对其暗算,他无非是想让胡雪岩彻底溃败,到时候扳倒左宗棠也就轻而易举了。


胡雪岩与洋行
生丝大战,濒临赔本

胡雪岩因为帮左宗棠打败了新疆叛军,不但官场上得到了应有的职位,在生意上也是赚得满满的。胡雪岩如果就此隐退或者不再干预过多的事情,那么也许就不会发生后来的整个胡氏产业的溃败。但是,历史是不会重演的,胡雪岩在1882年的时候作了一个看似英明的决定,却使他名利双失,一无所有。


当时的中国早在1860年以后,江南大部分地区的蚕丝产业就受到了外国资本主义的压榨和挤对。因为自从西方国家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以后,有一些外国商人便看到了晚清的没落和腐败,并且意识到了中国落后的生产技术,决定利用中国的先天条件为他们牟取暴利。于是西方国家纷纷引进先进的缫丝技术,运入大量的缫丝机器,开设工厂,并雇用廉价的中国劳动力。

然而中国传统落后的技术远远比不上洋人的生产机器,因此,中国的缫丝技术受到极大地重创。后来外国人又低价垄断了整个江南的蚕丝,蚕户眼看着自己手里蚕丝的价格一天天地跌落,却也没有办法。外国人垄断了整个生丝市场,拼命地压低生丝价格,抬高他们生产的蚕丝价格,还不断地利用中国开放的港口进行出口贸易,因而洋人们从中赚取了相当可观的利润。

而此时胡雪岩已经发现了洋人的把戏,他看到了蚕丝的利润以及蚕丝业以后的发展趋势。于是,他经过一番思考和取证之后决定把手中的钱投入到生丝上。他观察到吉安娜的生丝之所以价格低廉,是因为各个华商都无力与之对抗,反而各自为战,任由洋人垄断生丝产业,久而久之,洋人控制了价格权,自然就嚣张跋扈,也就能赚取暴利了。

胡雪岩是个商人,在想到这一点之后,就想用自己手中的巨资来大量收购生丝与洋人一战,到时候洋人就会花高价来买自己的生丝,这样就能带来一大笔可观的利润。还有一件事情更是让胡雪岩下定决心要和洋人展开一场生丝大战,那就是据可靠消息,在那些年里,西欧国家大旱,其生丝产量逐渐减少。另外,胡雪岩是一个非常看不惯洋人欺负自己国家的人,于是1882年他就开始大量收购生丝。

胡雪岩因为帮助左宗棠收复新疆通过向洋人借款而获取了大量的回扣,加之自己遍布大江南北的典当铺和钱庄,再加上胡庆余堂的收入,他已经是腰缠万贯的大财主了,最高资产累计高达3000万两。现在胡雪岩拿出一大半的财产来收购生丝,可谓是倾其所有。

胡雪岩通过向蚕农施行恩惠,再加上把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就很容易地从蚕农手中收取生丝。而生丝一出,就被胡雪岩收购,因此所有生丝基本上都是被胡雪岩收购了。而此时,洋人急了,他们没有生丝就没法缫丝,因而工人都闲暇下来,机器也不运转了,利润自然也就看不到了。


洋人很是恼火,但是对胡雪岩也没有办法,胡雪岩这边一天天地收购着生丝,洋商迫于无奈只好投降,出高价向胡雪岩收购生丝。当时洋人开的价格是1000万两,而胡雪岩却坚持要1200万两,洋人不同意,于是双方继续对峙。

后来洋人坚持等到来年生丝出市,胡雪岩却事先就通知好了各大华商,联合蚕丝商一起联合收购各地的生丝,这样一来,洋人根本就买不到中国的生丝,而自己国家又逢年干旱,生丝产量急剧下降。就在洋人快支撑不住,即将妥协的时候,意外的事情却发生了。

中法战争爆发了,当时的老百姓都纷纷携财而逃,钱庄票号也都忙着往外兑现,大部分的商品销售量也都急剧下降,出现了影响巨大的金融危机,而胡雪岩仓库里面花近2000万两收购的生丝也开始慢慢变黄发烂。胡雪岩这次真的是回天乏术了,几万包的生丝就这样被胡雪岩低价抛售。然而此时的洋人却收到了家乡蚕丝大丰收的好消息,于是胡雪岩的蚕丝再一次低价出售,这时胡雪岩大部分的家产都已经赔光。

胡雪岩凭借一身的胆识和魄力花巨资采购了大量的生丝,因而使他惨遭短时间的溃败和濒临破产的局面,这足以给他一个沉重的打击和教训。但是此时的胡雪岩并没有想到接下来遭受的是更大的挫败,胡雪岩的商业帝国即将面临着土崩瓦解的命运。

钱庄遭挤兑
商业帝国坍塌

胡雪岩最后面临的一击便是李鸿章手下盛宣怀导致的挤兑潮。胡雪岩早先就听说过盛宣怀,但并没有把这个人太放在心上。盛宣怀是李鸿章的得力助手,胡雪岩是左宗棠的左膀右臂,这样的关系是不可能让这两人走到一起的。

但是,当初有一件事情却让这两个人想到一块去了,那就是当年两人都向各自的大人提出过设立电报局的想法。胡雪岩向左宗棠提出之后,左宗棠马上禀报太后,请求设立电报局。但是当时朝廷内忧外患,其他国家正要逼近大清,太后经过朝堂商议之后,毅然以扰民乱众、分散军心为由把这件事给驳了回来。

左宗棠很是生气,不久就因为战事去了两江地区,也就把设立电报局的事情耽搁了下来。但是李鸿章却没有因此而耽搁此事,盛宣怀向李鸿章提出此事之后,李鸿章没有直接向太后禀报,而是通过李莲英事先打听到了太后听到左宗棠建议之后的生气之举。

盛宣怀献计于李鸿章,他提出在最短的时间内先把电报线架起来,到时候让太后看到成功先进的电报,自然也就会同意设立电报局了。李鸿章采取了盛宣怀的建议,于是召集工人,聘请先进的技师,架电报线。

在天津试验成功之后,慈禧太后看到成果很高兴,于是就同意设立电报局的事情,而盛宣怀也因此而获功封赏。1881年慈禧太后命盛宣怀为电报局的督办,主持电报局的一系列工作。

在这件事情上,盛宣怀做的的确比胡雪岩精明,但是,当时的胡雪岩并没有像盛宣怀那样看重名利和赏功。胡雪岩在那时候,正巧看到了在洋人压榨下的江南生丝的生意,同时这也成为胡雪岩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法战争迟早要开战,朝廷再次宣召左宗棠回军机处主持军事战备,而此时的胡雪岩却正好在上海挥巨资购买生丝,准备和洋人进行一场生丝大战。李鸿章和盛宣怀也开始打胡雪岩的主意,利用左宗棠不在其身边这个机会,想要狠狠地给胡雪岩一记重创。

盛宣怀先是从胡雪岩收购生丝方面给他打击,他知道胡雪岩每年大量收购生丝,几乎垄断了整个生丝市场,连外国人也买不到江南的生丝。于是就通过自己电报局的报告以及自己心腹的视察,知道了胡雪岩联合各地华商一起收购生丝,以抵制洋人市场。

于是盛宣怀一方面以华商的身份开始收购生丝,另一面却把生丝卖给原先胡雪岩的客户,并通过洋行席正甫的关系而迫使这些客户不去购买胡雪岩的生丝,盛宣怀要让胡雪岩的生丝都积压在仓库里,难以出售。

但是,胡雪岩财大气粗,还算是拼得起,由于胡雪岩的势力太过强大,他依然占据着生丝的主导市场地位,但是最终盛宣怀的目的在各种突发意外中达到了。

中法战争带来的金融危机,着实给了胡雪岩一记重创,但是尽管胡雪岩仓库里的生丝发黄变烂,最后低价抛售,对于胡雪岩来说都算不上是致命的重创,胡雪岩的承受能力是无比的坚强。但是,接下来盛宣怀引起的挤兑风潮却难以让胡雪岩再有喘息的机会。

之前胡雪岩因为帮助左宗棠收复新疆而向洋人借的近一千八百万两白银,虽然此事是朝廷委托胡雪岩的,但是却是胡雪岩签的字并全权办理的,到时候洋行只管向胡雪岩要钱,而与清政府却无直接关系。

汇丰银行提出的要求是十年为限,每半年还一次,而这些钱是朝廷把每年各省的饷银拿出用来还债的。所以,前几次胡雪岩都是按期等候饷银的到来,然后还给洋行,然而这一次,却发生了意外事件。

盛宣怀向李鸿章建议,这是整倒胡雪岩的最好时机,于是李鸿章和盛宣怀想了一个对策,让胡雪岩顷刻间崩溃。

先是李鸿章向慈禧太后禀明了胡雪岩当初向洋行借款之时所贪的巨额回扣,慈禧太后听了李鸿章说的这件事情,便立刻凤颜大怒,但是由于没有证据,也不能随便把胡雪岩处置了,只好把这件事情交付给李鸿章去查明办理。

李鸿章回到上海之后,便找到盛宣怀一起策划方案。盛宣怀早就想扳倒胡雪岩,于是想到利用这次各省的饷银来给胡雪岩一击。按照惯例,每年各省的饷银一到,上海道台邵友濂就会给胡雪岩送去,让胡雪岩还给汇丰银行。但是这次,李鸿章却插手了此事,盛宣怀找到邵友濂,并以李鸿章的名义让邵友濂把饷银延缓二十天再交予胡雪岩。

面对迟迟没有到来的八十万两白银,胡雪岩并没有想得那么复杂,他认为只不过是朝廷要延缓二十天而已,二十天后银两自然会顺利地到来。盛宣怀一方面借用席正甫在银行的关系让汇丰银行提前向胡雪岩催还贷款,而另一方面,左宗棠又远在军机处主持军务,无暇顾及胡雪岩在上海的难处。

八十万两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况且胡雪岩此时已经是内空外缺。还款的日期到了,胡雪岩不得不从自己的钱庄里面提出了八十万两还贷于汇丰银行,从而暂时弥补了这个缺口。

盛宣怀在暗地里把这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他不会让胡雪岩就这么容易躲过劫难,于是他通过自己在上海的眼线把胡雪岩挪用钱庄的钱款的事情给牢牢地抓住了,他想利用这件事情做文章。

盛宣怀趁胡雪岩去杭州的时候,在上海放出胡雪岩因生丝赔本又拖欠洋行钱款,而私自挪用钱庄储户的钱来还借款的风声,并鼓动一些人去上海胡雪岩的阜康钱庄提款,引起挤兑。开始储户们不太相信,认为胡雪岩实力强大,不会那么轻易赔本的,可是盛宣怀却在暗处把风声喊得愈来愈烈。


于是,很多大储户为了自己的利益,便开始相信了这些。一些大储户便纷纷前来提款,这些储户在钱庄存的钱都是大数目的,少则几千两,多则几万两,面对这样激烈的挤兑风潮,上海阜康钱庄已经撑不住了,即将面临破产的结果。

而此时胡雪岩正好在杭州办事,一听到上海的风声之后,就想马上回上海处理,但是却被一个人给拦了下来,那就是浙江藩司德馨。德馨与胡雪岩有着深远的交情,他料想到上海那边钱庄出现挤兑风潮,那么杭州也一定会出现同样的情况,于是德馨就秘密地让自己的心腹从官库里提出了两万多两白银送到了阜康钱庄,暂时缓解了杭州的挤兑风潮。

但是上海那边的情况却已经是陷入了困境之中,于是胡雪岩连夜赶回上海,便立刻派人去上海道台找邵友濂询问饷银的事情。但是邵友濂早已经和盛宣怀以及李鸿章等人串通一气,于是,邵友濂便以外出办事为由不与相见。

胡雪岩看到如此形势,忽然想到了左宗棠,想必只有左宗棠能够帮助他。当时左宗棠远在京城,胡雪岩便给左宗棠发去一封电报,但是盛宣怀却早已利用自己在电报局的权利把这封电报给阻拦了下来。左宗棠没有收到电报,也就不知道上海的情况,自然就帮不上忙。

而胡雪岩却还在上海等候左宗棠的回信,两天以后,胡雪岩发觉左宗棠依然没有回应,于是便开始急躁起来。胡雪岩亲自去上海道台府找邵友濂,但是狡猾的邵友濂早已不在府中,只留下一个空空的院子。

于是,胡雪岩恍然大悟,有人在故意陷害自己,但是为时已经太晚,上海钱庄的门槛早已经被踏破了。紧接着杭州等各地方的阜康钱庄也纷纷出现了挤兑风潮,即便胡雪岩拿出自己的房契、地契,也没有回天之术了,胡雪岩顷刻间崩溃了。

胡雪岩花费巨资采购的生丝,被迫低价抛售,不但没有获得预想中的利润,还把血本都赔进去了。李鸿章和盛宣怀又利用洋行借款而引发的挤兑风潮给胡雪岩沉重并致命的一击,胡雪岩彻底地崩溃了,胡氏商业帝国也彻底地瓦解了。

给后人的启发

不要有把柄

如果胡雪岩没有把柄,左李派系之间再怎么斗争也斗不垮他。所以胡雪岩不能怪任何人,要怪只能怪自己。如果当时他没动这个脑筋,辛苦一点是可以熬过去的。他赚那些回扣,当时看起来是应该的,他理直气壮:这些钱不是放进我的口袋,而是拿来继续做公家的事情。话虽然可以这样说,但别人不可能听进去。

因为大家会想,你的豪宅,你那么漂亮的药店,都是你胡雪岩辛辛苦苦赚来的吗是不是跟那些回扣有关系呢他挡不住别人的怀疑。虽然他当时的动机是为公不是为私,虽然胡雪岩可以讲出一大堆理由,但是最后他还是被当作侵占公款来处理。一个人如果侵占公款,那是一辈子都跑不掉的,所以他也认了。
一个人一辈子不留下任何把柄,这是非常难的,胡雪岩有很多地方都做得很好,就是留下一个把柄而已,但这已经足够了!我们可以想想看,如果胡雪岩没有这个把柄,别人想打击他,他一定能撑得住。

朝廷来查账,随便查,大不了都是生意上人欠人的事,又能怎么样呢可是现在这一条,就使得胡雪岩整个泄气了。他一生从来没有这样泄气过。就在胡雪岩把去谈判蚕丝买卖的外商从家里赶出后不久,他上海的一个朋友到杭州告诉他,汇丰银行的经理回国后交待了一切,朝廷已经知道了其中的内幕。

听完这些话,胡雪岩当时笑着说没有什么,但客人一出门,他就整个人昏倒在椅子上。他知道完了,全完了,任何人都救不了他了。当一个人种下的祸根,使自己处于谁都救不了的境地时,除了自作自受,还能做什么?

逆境很安全,顺境很危险。

胡雪岩一生最成功的是哪个阶段?

一般人可能会脱口而出:当然是他最有钱的那一阶段最成功。实际上却并非如此!胡雪岩最成功的阶段,应该是他年轻当学徒的时候。因为那时的胡雪岩,到哪里都勤奋好学,到哪里都受欢迎,到哪里都在不断成长。

胡雪岩最不成功的就是他飞黄腾达的那一段,所有的祸根都是这个阶段种下的。这期间,胡雪岩所有事情都很顺利,他才有那么大胆子,敢加码,敢灌水,敢拿回扣。如果不是那样,他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胆子?所以,我们从胡雪岩身上可以看出来,处顺境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处逆境反而比较安全。

一个人身处逆境,会小心翼翼,才不会太大意,更不会得意忘形。一个人顺起来,房子会盖得很大,东西也买得很多,就什么都不顾及,这是最危险的时候。一旦种下祸根,想抹掉都不行。我们一定要记住,当你得到一样东西时,你也同时失掉了这样东西。胡雪岩从贷款中得到好处之时,就替自己挖了一个很大的坑,最后自己不得不跳下去。

讲到这里,胡雪岩已经注定要失败了,并且肯定是一败涂地,这时的他是什么心理?会不会想要去自杀?最后留下一身债和亲人们的痛哭?他又怎么处理这个残局呢?请听下回分解。

参考资料:
1.《胡雪岩的启示》,曾仕强著;
2.《胡雪岩传》,王海林著;
3. 图片来源于网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