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教养,就看他的拿筷子手势

 xueyongqi555 2016-08-18

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教养,就看他的拿筷子手势作者:上海筷著文化促进会 王国杰

俗话说:“看一个人有没有教养,只要看他拿筷子。”在今天,不少年轻人不知道什么是用筷的礼仪和忌讳,即用筷的家教、家规,误以为筷子只是小小的吃饭餐具,只要把饭菜吃到嘴里就行,有什么好讲究的?甚至有部分老年人也对优秀的传统用筷家教、家规不甚了了,以致出国旅游在饭桌上出丑,有损国人形象。因此,在建设和谐文明社会的时期,我们有必要补上传统的用筷家教、家规这一课。

历史上,中国的孩子们从握筷开始,就接受长辈们的用筷家教,这样代代传承、发展,用筷的家规于是逐臻完善。

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用筷家规,大致有以下几条:

如,吃饭时,要有尊卑长幼的区别。要等长辈先动筷,小辈才能动筷,否则就是大不敬。作客时,要等主人动筷,客人才能动筷,否则就是反客为主,鸠占鹊巢。

再如,吃饭时,对他人要怀有敬意。如,筷子不能越过他人的筷子,否则就是压人一头,这叫压筷。不能站起身子越过中间线到对面夹菜,让一桌子的人都让着他;不能夹了菜再放回碗里给别人吃;给人筷子时,不能将筷子插在饭碗上递给他人,这叫上香筷。分发筷子时,不能长短不一,这叫三长两短,民间很犯忌。分发筷子时,也不能给人放十字筷,这叫打叉筷,也极犯忌。以上这些行为都是侵犯了他人,都是不敬,失礼,违反了用筷家规。

在约束自身、修身养性方面的用筷家规,大致有以下几条:

如,不能用筷子兜底翻菜,像盗墓贼一样,这叫迷箸刨坟。这种吃相极为自私,引入侧目。

又如,手拿筷子,眼光到处乱转,不知从哪里下筷,这叫执箸巡城,恶行恶状,令人反感。

再如,含着筷子发出响声,再去夹菜,不顾他人感受,这叫品箸留声,令同桌不敢下箸。

还有如:用筷敲碗,催着上菜,这叫击盏敲盅,是乞丐怨天怨地的作为,令旁人不齿。

以上这些,由于对自己的不自重,不自爱,不约束,最终也造成了对他人的不敬、失礼。

要不要对孩子进行用筷家教?现在面临着一些社会和家庭阻力必须引起重视。

1、筷子是日常的吃饭餐具,不少人根本想不到筷子的来历,更不清楚筷子包含着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至于怎么用筷,认为孩子在吃饭时慢慢就会学会。这样的思维误区造成社会对于用筷家教缺乏重视。

2、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一些家长对于用筷家教往往不以为然,他们认为用筷吃饭是很小的事情。但一日三餐天天要碰到,孩子坐上饭桌就是大事。要是一个孩子在饭桌上没规矩,中国人往往会说“这孩子没家教”,这实际是在责怪家长不负责任,甚至会联想起这孩子的家长也许从小就是没家教的。所以,不要小看一双小小的筷子,从筷子上可以看出一个家庭的家规和家风。子女的身上有着父母的影子,小小筷子到了国外也会折射出国家的形象。

3、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小家庭时代”,已经很少有三代同居、四代同堂的家庭。饭桌上往往只有父母和孩子三个人。于是,孩子成了饭桌上的“小祖宗”。什么用筷家教、家规,统统被视为封建礼教拒之门外。这些孩子一旦长大进入社会往往会很不适应,有的甚至感觉单位管束太严,规矩太多而厌烦上班,这就造成了社会问题。所以,小家庭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弃用筷家教,再小的家庭也是家庭,也要讲究长幼尊卑。

正确的拿筷子方式:

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教养,就看他的拿筷子手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