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光伏发电和农业相结合

 飞扬AB 2016-08-18


农业光伏是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模式,为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和光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设施农业,设施农业由于成本高、投入大,不适宜单户经营,需要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经营模式。我国的光伏产业在发展迅速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例如资源丰富区与消纳区距离过远,长途输电经济性不足;东部人口密集区,虽然消纳能力强但土地匮乏。光伏农业为此应用而生,在不改变土地使用和使用属性的情况下,实现光伏电站和设施农业成本共摊,共同高效发展。


玻璃温室大棚可以看做是光伏大棚的雏形,随着农业和光伏的进一步发展,一些企业开始尝试开发农业光伏大棚,并随着国内光伏市场快速发展,农业光伏发展也逐步加快,其模式也开始扩展,从传统的农业光伏大棚向渔、林业等方向拓展,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审批情况,仅到2013年底,有2.9GW的农业光伏和渔光互补项目获得审批。国家各部委也先后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


根据光伏农业标准化委员会专家论证,光伏农业的初步定义为:在农业之上服务农业、有利于农业发展和效益提高的光电与农业复合系统。目前具体模式主要有:


1、光伏种植


将光伏和种植业结合在一起,具体包括光伏蔬菜、光伏花卉、光伏苗木、光伏食用菌、光伏中药材、光伏荼园、光伏果园、光伏林业等。


2、光伏养殖


将光伏和畜牧养殖结合在一起,具体模式有光伏畜牧(牛、羊、猪、鸡、鸟类等),以及光伏渔业(淡水养殖、海水养殖及水面光伏等)。


3、光伏水利


将光伏和水利设施相结合,包括农业灌溉、人畜饮水、林业灌溉及荒漠化治理。


4、光伏村舍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把光伏应用到农村建筑中。


随着农业光伏的快速发展,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最主要的问题集中在土地、补贴以及融资等方面


目前农业光伏的主导角色不明确,在实施中往往存在轻农重光、农光组合不合理的问题,投资企业更多追求光伏项目的效率,不考虑农作物的需求无法实现1+1>2的目标。


此外土地问题有待解决,能源光伏项目大多建设在国家规定的基本农田红线内,属于不可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用地,加之由于规模化开发,往往从单户农民手中征收土地,如果农民没有享受到切实的利益,就对农业光伏有疑虑而不认可,土地征收就会遇到困难。


此外,由于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较长,银行对光伏项目贷款审核严格,农业光伏项目获得融资难。


有关专家建议,一方面要确立农业光伏的运营模式,一方面在金融支持政策方面要加大力度,多方入手,共同推进农业光伏的发展。

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