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回族话史——人物风采

 宜良明光 2016-08-18

赛典赤.瞻思丁——   一个古波斯地区的家族,一位尊贵的穆罕默德后裔,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并在此开枝散叶,发展为昌盛的回回世家,他的后代遍布全中国,尤以云南最为繁盛。赛典赤·赡思丁(1211~1279) ,在担任云南平章政事的六年间,对云南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兴滇之心,事滇之子”兴利除弊,大胆改革。至元16年(1279年),赛典赤·瞻思丁死于任上,送葬群众“号泣震野”。其五个儿子——长子纳速拉丁,官至云南省平章政事、陕西省平章政事;次子哈散,官至广东道宣慰使都元帅;三子忽辛,官至云南行省右丞、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四子苫速丁兀默里,官至云南省平章政事,可谓一门家学安抚了一个省。

赛典赤.赡思丁入云南后,大批穆斯林随同入滇,是为云南回回的来源,伊斯兰教也随之传人。史称赡思丁为别庵伯尔之裔,即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后裔,亦为宗教世家,对宗教事业十分重视。他在当时的昆明、大理、临安等地相继建立了清真寺。据《马可·波罗游记》载,他曾在押赤(今大理)城中见到有“撒拉逊人或伊斯兰教徒”。相传赡思丁曾在昆明建清真寺12座。今正义路南城寺和金碧路的永宁寺相传即为他所建。

个人贡献

赛典赤抚治云南、建设行省、政通人和、迁昆明、关注民生、兴文重教,他是云南历史上首任省长,是第一位少数民族省长。

在文化建设方面,赛典赤积及兴办教育,立孔子庙,购买书籍,迎请四川教师,不遗余力地传播先进文化,“诸夷闻风翕然款附”,社会日益安定。

赛典赤治理昆明,主持兴修水利。除去滇池盆地水患,疏浚河流,设坝闸以节水分洪。现昆明上游最重要的松华坝水库之坝,就是肇始于赛典赤。这次历时3年,用民工2000多 的宏大工程完工后,滇池周边地区一片富饶景象,直赛江南鱼米之乡,史籍上说是到了牛马成群、狗也吃肉、鱼虾之多可拿来肥田的地步。



郑和——(1371-1433),明朝太监,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其祖父叫马哈只,其父亲也叫马哈只。,“哈只”不是郑和的祖父及父亲的本名,只是因为他们都是虔诚的伊斯兰教教徒,都曾到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拜过,被人尊称为“哈只”。“哈只”是阿拉伯语,意为“巡礼人”,即朝圣者。郑和出生在有名望的信奉伊斯兰教的家庭,有着显赫地位,自幼受到先辈们光荣传统的熏陶和事业上成功的激励,使得郑和从小就树立远大理想,这对日后郑和成为出使西洋的远航船队统率奠定了基础。

郑和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 。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京, 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燕王府。永乐元年(1403年),姚道衍和尚收马和为菩萨戒弟子 法名福吉祥  

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 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马注—经名优素福,晚号指南老人,南明·宝山(今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易畴村)人。中国清初伊斯兰教著名学者,清代云南第一位穆斯林学者。出身于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自称系穆罕默德45世后裔,圣裔元代赛典赤·瞻思丁15世孙。南明·永历九年(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16岁时中秀才。历官南明·永历帝小朝廷中书,锦衣侍御。康熙八年(1669年)30岁时开始学习阿拉伯文和波斯文,专攻伊斯兰经训典籍,对佛学和伊斯兰教义颇有研究。明末清初著名伊斯兰教学者,用汉文译注的开拓者之一,著有臣权》、《樗樵》、《清真指南》等。

  

本期民族英雄人物就介绍到这里,下期人物会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期待吧!谢谢大家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