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透之后的乐观主义

 一醉到天亮mv 2016-08-18

by/李银河

         参透之后,人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悲观主义的,什么都不做,压缩需求,压抑欲望;另一种是乐观主义的,追求快乐,满足需求,宣泄欲望。




        所谓参透是指认识到人生之无意义(空无)。生命偶然,短促,仅仅是一个生物体的三万多日而已,在浩瀚宇宙中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只是存在一段时间,随即化为宇宙尘埃。


         参透这一点之后,人该如何自处,如何面对自己脆弱的生命?




         悲观主义的处置是这样的:既然生命无意义,完全可以除了非做不可的事情,什么都不做。出家就是一个典型的选择,出家人每天诵经如仪,木鱼声声,所谓经与木鱼的单调声音并无二致,因为很多人对于经书中的梵文只知其音,不明其意,那诵经与橐橐的木鱼声又有何区别?选择出家实际上就是选择此生不做任何事情。

         对于人的一些基本需求,如食欲性欲,也被压缩至最低程度,不吃荤,不饮酒,只吃能维持生存的简单素食;不恋爱,不性交,只过清静的独身生活。肉身所有的欲望和需求都被压缩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从节制欲望的努力直到欲望全无的境界,一生死的境界,最终模糊了生与死的界线。




         乐观主义的处置办法则是在生命中追求快乐的最大化和痛苦的最小化。无论有什么肉体和精神的需求,都尽力使其得到满足;无论有什么肉体和精神的欲望,都尽力使其得到宣泄,而不是压缩和压抑。所以,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纵欲,放纵自己所有的欲望得到尽情的宣泄和满足。

         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之下,个人快乐的最大化和痛苦最小化,是参透之后的不二之选,人如果不用有生之年追求快乐,那么他应当追求什么呢?追求什么能够使人在离世之时不至后悔呢?人在享受之外,当然可以追求服务和奉献,但是这些服务和奉献应当也是能够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才好,即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谓“合理利己主义”,这种利己主义之所以被认定为合理,是因为它以利他为一己的快乐,而并不以为苦。



题图是美国女画家 Carolyn Blish 的水彩画,她多以童年、鲜花、海洋为背景,擅长利用水彩的明净、清亮,烘托出最纯粹温馨的画面,笔下呈现出的一段段美好时光,纯粹得不含一丝杂质,一时间,似乎让人忘却了这个世界还有丑陋无奈的一面


         总之,在参透之后,我选择乐观主义,好好享用自己短暂而宝贵的人生。


< end="">




点击标题阅读:

朋友与爱情

友情关系是交往中最好的状态

像北欧人一样去生活:简约、自然、幸福





好消息,公众号首页下拉单新增问我栏目啦 !  写下你的问题,就能收听到李老师的60秒语音回复~~ 不信你就点点~~惊喜(⊙o⊙) ↓↓↓


(此图为指示图,请到公众号首页下拉菜单提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