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汤药很难喝?那你可能喝错了

 行者L2013 2016-08-19

诊余暇时,曾作中医科普小文数篇,名曰《诊余录》


其中,《小儿篇》《大人篇》已于日前推送,点击文题即可阅读。


兹将《医话篇》内容整理如下,与诸君分享:




1


“做手术”与“采蘑菇”


一朋友母亲附件区长了一个4cm大小的包块,虽是良性,但老太太压力很大,故专程赶来北京治疗。


受现代医学理念影响,老人家倾向于手术切除,但当手术日期最终敲定下来后,却犹豫了。


不得已,朋友只好找我咨询。


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体体内的包块就好比蘑菇。


大家知道,蘑菇一般都生长在阴凉潮湿的环境中。


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把蘑菇摘掉,它还是会再长出来。


因为适合它生长的环境并没有改变。


人体很复杂,形成包块的原因也多种多样,虽不能完全等同于蘑菇,但人生天地之间,与天地之气相应,道理却总是类似的:


手术不仅不能改变我们体内适合包块生长的内环境,还可能因为开刀损伤气血或引发感染等原因,使身体内环境变得更糟,从而形成“采了蘑菇长起菌”的尴尬局面。


那么,怎么才能既摘掉蘑菇,又不损伤内环境呢?


答案很简单:改变内环境,使蘑菇自行枯萎即可。


不过话又说回来,内环境也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倘若找不到能改变它的大夫,那么通过日常饮食、起居及心态调整等自我调理,与蘑菇和平共处,或令蘑菇不再继续生长,甚至自然枯萎,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大体上,凡病,能点滴的就不必手术,能打针的就不必点滴,能吃药的就不要打针,能通过饮食、起居或心态调整而病愈的,药也不必吃。


2


“中药有毒”怎么破


问:中药界这几年风声鹤唳,又是肾毒性,又是汞超标的,长期吃中药,到底有没有毒副作用啊?


常言道:“是药三分毒”。


“毒”,并非指毒性,而是指药物的偏性。


经云:“生之本,本于阴阳。”


阴阳平衡则安,阴阳偏颇则病。


中医治病,就是运用药物之偏,来纠正人体之偏。


从这个意义上讲:


若辨证精准,对证施治,则砒霜亦是良药。


若辨证不准,孟浪用药,则人参亦是剧毒。


再说远一点:


不饿强吃饭,饭吃多了也撑得慌。


不渴强喝水,水喝多了也有可能造成水中毒。


辨证用药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3


汤药对症否,尝尝就知道


汤药很难喝?


那你可能喝错了。


真正对症的汤药,是不会觉得太难喝的。


比如龙胆泻肝丸:不是肝经实火或肝胆湿热的人若吃的话,会感到极苦无比。


若不辨证长期服用,甚至还有可能导致肾功衰。


但若确为肝经实火或肝胆湿热的人吃的话,不仅效如桴鼓、无毒副作用,而且你会发现,它是香的。


又比如小建中汤:中气不健、脾胃俱虚的人喝,会觉得比糖水还好喝。


但若是经常喝大酒、吃大肉、脾胃湿热内蕴的人喝的话,必吐无疑。


经云:“脾开窍于口”,“胃以喜为补”──


汤药对不对,脾胃会说话。


大家感受一下。


4


“心为君主”与“言为心药”


朋友亲戚因尿潜血、偶有蛋白尿、疑似慢性肾炎而来京就诊。


恰好碰到我,就让我给把脉看看。


诊见两寸关弦滑偏弦略沉,双尺沉弱,舌淡紫胖略有齿痕,苔白水滑略厚腻,舌下络脉瘀紫。


从舌脉判断,当属气机郁滞,血水互结,肾阳不足。


我问:平时感觉怎么不舒服?


答:腰凉,月经色暗,白带量多,自从得知可能得了慢性肾炎后,精神紧张,茶饭不思。


我说:首先,别紧张,不是什么大病,肯定要不了命。


其次,病性属寒,最好找信得过的中医诊治,调理一段时间就好了。


因患者专程来京找大专家诊治,我就没有主动处方。


两天后朋友见到我说:


“你的几句话作用很大,亲戚这两天虽没吃药,但吃饭胃口好了,还主动去颐和园逛了逛,而刚来时说就是来看病的,哪都不想去。”


经云:“心为君主之官,主明则下安。”


心态好,则五臟六腑都好,反之亦然。


常言道:“言为心声”。


可见,有时候,语言也是可以作为心药的。


5


高烧后久咳不止方


“高烧后紧跟着的好不了的咳”,咳而痰少,咳甚则吐,可用陈皮大枣煮水,冲服小柴胡颗粒试试。


高烧过后,胃气津液多虚。


此时,倘有微饮留著不去,便易陷入少阳。


少阳微饮射肺,则久咳不止,咳而痰少,咳甚则吐。


方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之纷,大枣更补胃气津液之虚,陈皮化微饮而和胃气。


俾其人少阳之纷得解,胃气津液得充,微饮之邪得化,肺胃之气得和,则咳自止。


参考剂量:


3岁以下:小柴胡半包,大枣1枚,陈皮5克。


3~12岁:小柴胡1包,大枣2枚,陈皮10克。


12岁以上及成人:小柴胡2包,大枣4枚,陈皮20克。


屡试甚良,故推荐。


若效不佳,则建议尽快找附近有经验的中医当面诊治。


6


关于网诊


经常有外地或本地的朋友通过网络或电话问我:


我孩子发烧了,吃什么中药好?


我想减肥,中医有什么好办法?


我老公老失眠,该吃什么中成药?


我妈妈心脏不好,开个方子呗?


……


每每此时,我都会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却又不得不硬着头皮满足大家的要求。


但事实上,通过电话或网络看诊的疗效往往并不一定好──


大家知道,中医讲究个体化辨证治疗,每次看病都须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绝不是只说一两个症状或一半个病名,便就可以随便处方用药的。


唯有理法方药环环相扣,调理治疗才不致有失。


从用药安全、有效的角度来讲,相信大家也能够理解。


因此,对于外地的朋友,建议大家生病后,及时找当地有经验的中医当面诊治,以免耽误病情。

 

对于本地的朋友,我会在恰当的时间每周增加一次门诊,以方便大家及时就诊。


如果我不在,也可以找我的同事进行诊治,很多同事的医术都比我高。


对于因诊费太贵而负担不起的朋友,我将与诊所同仁商量,在不久的将来,每周举办一次义诊,以期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患病不易,医道艰难,理解万岁。


祝大家喜乐安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