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液黏稠度升高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信号

 春花秋月宝 2016-08-19


   一年四季之中,有两个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一是严寒的冬季,二是酷暑盛夏。冬季人们防范意识比较强,夏季人们却容易忽略。特别是入伏之后,由于天气闷热,气压低,湿度大,出汗增多,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升高,达到一定量会诱发血液电解质紊乱,容易诱发血栓和心肌梗死等疾病。

    同时,随着人体年龄的增长,血管壁弹性逐渐减弱,变得狭窄。当人体血液中所含的蛋白质和脂质(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增高时,就会引起血液黏度变化。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血脂高、肥胖或使用某些药物,也可成为导致血黏度增高的原因之一。

 

     血黏度增高的的4个信号,你注意到了吗?

    事实上,血黏度增高也是有其早期症状的,个人也可以感觉出来。有哪些症状“有迹可循”?

一般来说,如果存在下面四种症状,说明体内的血液黏度可能偏高了,需要及时有效的防治。

   1.晨起头晕、晚上清醒

血黏度高的人,早晨起床后感到头晕晕乎乎,没有睡醒后大脑清醒、思维流畅的感觉。吃过早饭后,大脑逐渐变得清醒。到了晚饭后,精神状态最好。

  2.午饭后容易犯困

    健康成年人午饭后也会有困倦感,但可以忍耐。但相对血黏度高的人午饭后就会很容进入犯困状态,急需睡眠,否则会浑身不适,整个下午无精打采。这是大脑供血不足的典型症状。如果睡一会儿,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3.出现阵发性视力模糊

    有些人平时视力还可以,但常有暂时性视力模糊的情况。这是因为血黏度高的人血液不能充分营养视神经,使视神经和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导致阵发性视力模糊。

    4.蹲着工作的时候气短

     血黏度高的人肥胖者居多,这些人下蹲困难,有些人根本不能蹲着干活,或者蹲着干活时胸闷气短。这是因为人下蹲时,回到心脏的血液减少,加之血液过于黏稠,使肺、脑等重要脏器缺血,导致呼吸困难、憋气等。 

     血黏度增高需要及早预防与干预

    腾湃健康首席科学家、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教授、广东省靶向肿瘤干预与防控研究院院长、国际靶向治疗学会副主席张积仁教授表示:血液粘稠增高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血液中含有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包括血红细胞及血小板等聚集,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引起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发生。

     因此,血液粘稠异常,其实就是在敲响生命健康的警钟,需要及早预防与干预,才能远离疾病的威胁。

 

     TE-PEMIC慢病预防技术,预防干预血黏度增高新途径

     血黏度高的预防与干预,其一关键的是主要是注意饮食结构,避免高胆固醇饮食及酗酒、吸烟、适当的体育锻炼,保持愉快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的精神紧张、夏天多饮水等。

     其次,在预防干预血黏度增高方面,还有更有效的新途径。2015年,国内知名预防机构腾湃健康产业集团的首席科学家张积仁教授联合各界医学专家,创立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E-PEMIC慢病绿色预防医疗体系。在针对血黏度增高预防与干预上,用环境医学、功能医学、分子医学、细胞免疫及生物医学技术,提供个体化精准的健康和患病风险评估,再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国际先进的双膜靶向血液滤过技术,从分子层面靶向干预和排除人体血液中长期蓄积的过多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重金属复合物、农药残留、慢性炎症因子及免疫抑制因子等有害物质,降低血液粘稠度保持血管通畅,恢复正常的器官组织血液供应,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