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采 风

 圆角望 2016-08-19

  [泰州]朱秀坤

  手机彩铃声竟是一段土得掉渣的民间小调:春天到了,万物皆发青,一刻值千金……直白的唱词雷击一般,一下子让我怔住。

  赶到那偏僻的小渔村,老奶奶已经过世了,就差两天。面对老人空荡荡的茅屋,我真是欲哭无泪。没了,那部“西江月”从此失传了。不知这样的失传已经有多少,还将会有多少。

  他微微一笑:我会继续去做的,尽我一份力,搜集和拯救那些散落在民间的颗颗珍珠,为这草根文化,为祖宗先人,更为子孙后代。

  会前,正与人闲聊,谁的手机响了,彩铃声竟是一段土得掉渣的民间小调:春天到了,万物皆发青,一刻值千金……直白的唱词雷击一般,一下子让我怔住,泪水止不住在心里潸然而落。只因为,那是母亲爱唱的一段,很久没听过——母亲离开我都六年了。

  后来,特意找到那位在文化部门工作的朋友,得知他是陪北京某音乐学院的研究生,为写毕业论文,去乡下采风时专门录下来的。他说,他陪着那位研究生一起走村串巷,到田间地头,与老迈的村夫、白发的婆婆,年过半百的农妇和庄稼汉子,喝茶聊天,闲话家常,听他们放声歌唱发自心底的民间小调,唱劳动,唱爱情,唱对生活的渴望与憧憬,对现实的慨叹与无奈。边听边录音,记谱,留下宝贵的资料。

  他这一说,我马上想到了古代的采诗官,“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乡野里,满眼是一片蓬勃生机,左边一片伐檀声,右侧又是雎鸠鸣,河滩上还有姑娘在轻轻哼唱,一边采摘荇菜卷耳蓼蓝萱草蒌蒿蕨菜车前子……一大堆清香古奥的植物,永远在《诗经》中鲜活地吐露芬芳。这样的采风,是工作也是旅游,边洗耳恭听,边认真记录,饱吸着泥土香禾苗香清风香野花香,了解风土人情掌故民俗,多浪漫,多让人向往的差事啊。

  问他是不是这样子,他笑了,说那不过是文人的想象罢了。你要是带了使命感,抱着抢救和保护的急迫心理,去做这件事,恨不能一天就跑遍全部村村寨寨,那可有你受的了。

  何必如此着急?

  不急不行啊。我们这个鱼米之乡是真正的民歌海洋呢。单劳动号子就有不知多少,像打豆号子、划船号子、栽秧号子、车水号子、窑工号子、撒网号子、挑担号子、抬夯号子……如今会唱的越来越少了。那天听说有一位90多岁的老奶奶会唱一种叫作“西江月”的撒网号子,等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