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铭文抵万金的青铜器

 songsgt 2016-08-19
2016.8.12宝鸡日报编者按

    西周时期的毛公鼎、大盂鼎和大克鼎,器型雄浑厚重,铭文字数众多,是当之无愧的华夏青铜重器。由于三者皆出土于晚清,故并称为晚清“海内三宝”,蜚声海内外,而毛公鼎铭文文辞精妙而完整,古奥艰深,是西周散文的代表作,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与“海内三宝”一样,何尊因其铭文中最早出现“中国”一词而被人们所熟知。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青铜器中的铭文故事。

大盂鼎   牢记祖辈的教诲

宝鸡日报记者  李波



    大盂鼎铸造于西周周康王二十三年(公元前 1003年),鼎高101.9厘米,口径 77.8厘米,重153.5公斤,鼎身为立耳、圆腹、三柱足,腹下略鼓,口沿下饰以饕餮纹带,三足上饰以兽面纹,并饰以扉棱,下加两道弦纹,使整个造型显得雄伟凝重、威仪万端。

    大盂鼎的铭文刻在其腹内侧,雄壮凝练、圆润遒劲,用笔方

圆兼备,字体端庄美观,布局质朴平实,通篇铭文气韵生动、疏密得当,令人叹为观止,绝对可以称得上是西周早期的金文书法杰作。

    清朝同治七年,著名的金石收藏家潘祖荫得到了大盂鼎。鉴于宝鼎铭文中提到了西周贵族“盂”,所以,潘祖荫就将这件宝鼎定名为大盂鼎。

    让我们看看大盂鼎的铭文。

    九月王在宗周册命盂。王这样说:“伟大英明的文王承受了上天佑助的重大使命。到了武王,继承文王建立了周国。排除了那个奸恶,普遍地保有了四方土地,长久地治理着百姓。办事的人在举行饮酒礼的仪式上,没人敢喝醉,在举行柴、烝一类的祭祀上也不敢醉酒。所以天帝以慈爱之心给以庇护,大力保佑先王,广有天下。我听说殷朝丧失了上天所赐予的大命,是因为殷朝从远方诸侯到朝廷内的大小官员,都经常酗酒,所以丧失了天下。你年幼时就继承了先辈的显要职位,我曾让你就读于我的贵胄小学,你不能背离我,而要辅佐我。我要效法文王的政令和德行,犹如文王一样任命两三个执政大臣来任命你,你要恭敬地协调纲纪,勤勉地早晚入谏,进行祭祀,奔走于王事,敬畏上天的威严。”王说:“盂,我命令你,一定要效法你的先祖南公。”王说:“盂,你要辅助我主管军队,勤勉而及时地处理赏罚狱讼案件,从早到晚都应辅佐我治理四方,协助我遵行先王的制度治民治疆土。赏赐给你一卣香酒、头巾、蔽膝、木底鞋、车、马;赐给你先祖南公的旗帜,用以巡狩,赐给你邦国的官员四名,人众自驭手至庶人六百五十九人;赐给你异族的王臣十三名,夷众一千零五十人,要尽量让这些人在他们所耕作的土地上努力劳动。”王说:“盂,你要恭谨地对待你的职事,不得违抗我的命令。”盂颂扬王的美德,制作了纪念先祖南公的宝鼎,时在康王在位第二十三年。

    这一段话,刻在大盂鼎内壁上,共 19行,分 2段, 291字,载周康王向盂叙述周文王、周武王的立国经验,认为殷代因酗酒而亡,周代因忌酒而兴。由此告诫盂要效法祖先,忠心辅佐王室,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并赐盂命服、车马、酒与邦司、人鬲等。铭文中说明做此鼎也是为了祭祀其祖父南公。

大克鼎    只为记录家族的荣耀

宝鸡日报记者   张家旗


    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无数,然而精品中的精品,当属大克鼎。在鼎上刻着的 28行铭文,则记录了一位“膳夫”和他先祖的光荣事迹。

    大克鼎通高 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 201.5公斤。在鼎腹

内壁,铸有 2段铭文,共 28行 290字。这 28行铭文无论在布局书写上,还是铸造效果上都十分精美,字体工整,笔势圆润,雍容大气。大克鼎铭文的格式、体例,以及铸刻方法,在中国书法史上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西周晚期具有代表性的金文字体之一。

    从内容上看,第一段铭文是铸造者“克”对祖父师华父的颂扬与怀念,赞美他有谦虚的品格、美好的德行,能辅协王室,仁爱万民,管理国家。英明的周天子铭记着师华父的伟绩,提拔他的孙子克担任王室的重要职务膳夫,负责传达周天子的命令;第二段则是册命辞,周天子重申对克官职的任命,还赏赐给克许多礼服、田地、男女奴隶、下层官吏和乐队,克跪拜叩首,愉快地接受了任命和赏赐,预示铸造大鼎歌颂天子的美德,祭祀祖父的在天之灵。

    根据《周礼·天官》的规定,“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以养王及后世子”,凡天子日常饮食先行尝食后才进呈食用,而天子宴饮或祭祀献食时的各项礼仪工作也由他负责担任,可谓是天子的近臣,用现在的话说,其实就是厨师长。但克这个厨师长不一般,他可以“出纳王命”,就是传达周天子的命令。这是为什么呢?清代人孙怡让所作的《周礼正义》中,对这个有解释,书中称:由于古代职官时有分合演变,很多职官彼此关联,名称互相通用。如西周职官中负责管理官员的大宰、小宰、宰夫,三者职能各不相同,却都可以通称为“宰”。而属于宰夫治下的膳夫,其官名也可以和宰夫通用。据周礼的记载,宰夫的职责便是“掌治朝之法,以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群吏之位,掌其禁令。叙群吏之治,以待宾客之令、诸臣之复、万民之逆”,与天子对克的出传王命、通达下情的要求正相吻合。因此,大克鼎铭文中的“膳夫”,其实有可能是宰夫。大克鼎的铭文,是研究西周历史重要文献,对于研究西周时期的职官、礼仪、土地制度等都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何   尊   从此有了“中国”

宝鸡日报记者  王星


    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在《释中国》一文中论证,“中国”一词至迟出现在西周初年,目前所见到最早的证据,就是何尊内底所铸的铭文“余其宅兹中国”。

    何尊, 1963年出土于宝鸡贾村塬,是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也是我国 64件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之一。“何尊”通高 38.5
厘米、口径 29厘米、重 14.6公斤。

    何尊是西周早期成王时的铜器,其内底铸铭文 12行 122字,记载了成王在其亲政五年时,于新建成的东都洛邑对其下属“宗小子”的训诰。大意是:成王五年四月,周王开始在成周营建都城,对武王进行丰福之祭。周王于丙戌日在京宫大室中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内容讲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统治天下。武王灭商后则告祭于天,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周王赏赐何贝30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纪念。

    何尊上的铭文,记述了文王受命、武王灭商、成王迁都等西周时期的重大政治事件,这与《尚书》之《洛诰》《召诰》中的记载相吻合,从而证实了历史文献的真实性,为西周历史的研究和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然而,这也是“中国”二字首次以词组的形式出现,距今已有 3000多年。

    在华夏民族形成的初期,由于受天文地理知识的限制,人们总是把自己的居域视为“天下之中”,即“中国”,而称它族的居域为东、南、西、北四方。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副院长陈亮认为,在古代,“国”的本意指城、邦,并非国家;“中国”原意为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它并不是一个专有名词,历史上的“中国”也不等于今天“中国”的范围。

    周代文献中记载,“中国”一词有五种含义:京师,即首都;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中原地区;指国内、内陆;诸夏或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国家。然而,何尊上的铭文“余其宅兹中国”,大意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这里的“中国”是方位的意思。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曾表示,“最早中国”的形成诞生经历了一般聚落、族邑、中心聚落、邦国和王国等阶段。在华夏文明融合其他文化系统进程中,东风西渐,群雄逐鹿,“早期中国”发展进程提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周初,成王营建东都洛邑,在祭典上诰命中有“余其宅兹中国”——最早提及中国的记载,青铜器“何尊”铭文把最早的“中国”指向洛阳盆地。对此结论,尽管目前的学界还有着不同看法,但何尊的问世,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证。

毛公鼎  铭文抵得一篇尚书

宝鸡日报社记者  祝嘉


    毛公鼎通高 53.8厘米,口径47.9厘米,清道光二十三年( 1843年)出土于今岐山县京当镇贺家村董家组,与大盂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并称为“晚清四大国宝”,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毛公鼎以其“抵得一篇尚书”的铭文而闻名于世,鼎内铭文凸显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笔法圆润精严,线条浑凝拙朴,因此,晚清著名书法绘画家李瑞清称赞道:“学书不学

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


    那么,毛公鼎的铭文主要记述了什么呢?这得从它的主人毛公讲起。周文王的第七个儿子名叫叔郑,雄韬伟略,文武双全。周文王死后,周武王继承父亲遗志,推翻殷商,建立西周,因叔郑也有功劳,周武王便赐给他封地“毛”。由此,叔郑及他的子孙被称为“毛公”。毛公鼎的主人毛公,生活在周文王 200余年后的周宣王时代,他与先祖叔郑一样有才能,担任总揽朝廷权力的内政大臣,就连王命也要由他签署才能颁发生效。毛公鼎的铭文主要记述了周宣王对毛公委以政务,策命他整肃纪纲、兴革政治,毛公为表感激特铸鼎以记。其文章蔚为大观,其书法更是线条遒劲、体势沉雄,被视为金文典范中之瑰宝。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一篇举世闻名的铭文,学界对其字数至今仍有分歧,主要有 497字、 499字和 500字三种说法。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认为有 497字,中国国家图书馆资料显示有 499字,而央视《国宝档案》曾介绍为500字。既然能翻译出铭文,为何数不清它的字数呢?据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陈列研究室主任任雪莉介绍,分歧源于对特殊铭文的认读不一。在青铜器上铸铭文,难度大,因此存在“重文”“合文”和“失铸”三种情况:“重文”就是字的右下角有“ =”符号,表示重复该字;“合文”就是两个字挤在一个字的空间内,形似一个字,实为两个字;“失铸”就是因工艺失误,使铭文字范脱落,从而损失笔画甚至佚失整字,但却留下明显缺少一字的空格。这三种情况在毛公鼎上恰好全部提现,铭文最后一句是“子 =孙 =永宝用”,这就是“重文”,应视为“子子孙孙永宝用” 7个字,这一点学界普遍认同。而学界的分歧主要是两个合文字和两个失铸字。如果不计两个失铸字,就是 497字,如果算上两个失铸字,就是 499字。另外,铭文中还有“取专卅寽”一句,其中“卅”字表示“三十”,但这个字在汉代以前是按照‘三十’的合文出现的,不能把它读成一个音、看成一个字,因此,如果把两个失铸字和两个合文字‘卅’全部计算在内,毛公鼎上的字数就总共是 500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