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邮政日戳专著,至今尚无完整全集出版。目前以清代和中华邮政为断代史的邮票目录,当推美籍华人集邮家 张恺升老先生的《中国邮戳史》可称最完备。  虽然以前曾有英国的柏齐德(Padjet)的《华邮戳史》和孙君毅的《清代邮戳志》被世称为“柏史”“孙志”为国内外邮界所赞誉,但与“张史”相比,其规模之宏大,则“张史”又超过之。
张恺升生于1910年,祖籍辽宁。1948年到台湾,1962年赴巴西,后在美国旧金山定居。他从22岁开始集邮,是我国新光邮票会会员。他特别喜爱收集实寄封片,他说在旧封上,可以看到邮票贴在邮件上的实际使用情况,也可以看到盖销邮票所用邮戳不同的型式,在旧封上可以吸收到很多知识。他经过数十年的辛勤收集,共获得两万多的旧封藏品。他认为这么多旧封,如任其散去,很难再聚于一人之手,便想将它们作一有用的安排。于是他立志要在有生之年,为中国邮戳修史,结果经过40多年艰苦卓绝的劳动,完成了15部邮戳专著的出版任务,为中国乃至世界集邮文献增添了宝贵财富。其中他以15年的岁月编篡的《中国邮戳目录》和《中国邮戳史》更是他一生的精力。由于旧封上许多邮戳模糊不清,他还专门请人一一予以描绘一同印出,对于中国的各类邮政用戳都分门别类编排,参考起来极为方便。因而英国皇家邮学会特于1994年11月吸收他为该会会士,这是继中国“邮王”周今觉、香港集邮家余禄裕、旅美华人集邮家石少东和台湾集邮家黄建斌之后,又一荣登世界级集邮家宝库的华人集邮家。为了表彰张氏的贡献,台湾邮政总局特镌刻“感谢状”一项赠送给他。 上述张氏两部著作都为中英文对照,其中《中国邮戳史》共10巨册5780页,都曾在大陆有所流传,但因定价甚昂,为一般集邮者所难以购备,于是,张氏又以邮戳图为主,另外又编印了一部《中国邮戳图录》(《中国邮戳目录》筒缩本)在大陆出售。
该书以作者40余年收藏的大量邮政实寄封、片、简、单等实物资料为依据,详细研究并阐述了中国清代、民国时期邮戳的种类、使用、及其沿革的历史。采用每一戳式选列一件邮品实物;对具有特殊参考意义之古封,适当增列实物的编辑方法编著;撰著体例基本以综述(概说)、戳图、封片引据三大结构进行,既便于读者检索,又有利于宏观概念的建立,这是该书编撰中的重要特点。该书中的许多资料为首次披露,弥足珍贵,是关于中国邮戳史、邮政史研究的极其重要的史料性、文献性专著。 全书第1~4册为清代部分。1989年出版,定价180.00美元。 第1册为清代海关兼办邮政时期的各种邮戳,计有:邮资已付戳、海关日戳、地名销印、海关公文戳、海关关名戳、华洋书信馆及海关拨驷达日戳、补费戳、CPD戳、勿索勿给戳、台湾省早期日戳、上海工部书信馆邮戳等11章。该册中首次公开了新发现的龙州手填日期之第二型日戳;上海海关新型日戳,其戳上日期分三行排列,酷似美国邮戳型式,作者注明存疑待考;书中把上海日戳第二型分为5类,足见其作者研究之深。公文戳之珍品有汕头第二型,椭圆黑色,字体纤小,销盖于1895年6月15日汕头寄上海海关公事封上。补费戳中有极为少见的天津海关长方框英文TOPAY戳。 第2册为大清邮政官局初办时期的各种邮戳,计有:八卦戳、帝国日戳、大圆日戳、不常见之邮戳、英中文椭圆日戳、中英文日戳、日月戳、山东小圆日戳、西藏邮戳、IPO骑缝戳等10章。在八卦戳中,经详细研究之后,首次发现安庆之于芜湖、镇海之于宁波、瑞安之于温州、黄浦之于广州等四处分局皆分别使用与其主管局相同的八卦戳,而戳的尺寸互有微小差异,推动了邮学进步。 第3册全部为木刻地名戳,分别有:邮政局、分局、号码戳、信柜、信箱、代办、信筒、地名、类似代办等9类。书中所列的550件封片均为作者个人珍藏。读者除了可查阅相关的邮戳外,还能欣赏和研究当时的邮资、邮路以及寄达、经转等各型邮戳的使用。 第4册为干支邮戳,内容按戳型、戳式详细分为:干支双圈楷字日戳、干支单圈楷字日戳、干支双圈宋字日戳、干支单圈宋字日戳、干支横框中文日戳、干支中英文日戳、干支英中文日戳等8类。还介绍了干支之出发、干支戳使用缘起以及戳型类别等,令人叹为观止。 全书第5~7册为中华民国部分。1992年11月出版,定价150.00美元。 第5册为民国普通日戳。由于民国普通日戳戳式纷繁复杂,作者依据日戳的外形和构造,将其分为:横框式、实线式、实圈点格式、点圈点格式、点圈实格式等5类;于各大类之下,依汉、英文字的组合变化计分为:全汉式、汉英式、英汉式、全英式四种情况;其中横框式、实线式、实圈点格式三类只有全汉式、汉英式和全英式三种,点圈实格式只有全汉式和汉英式两种,而点圈点格式则四种形式均有。书中对各式各类邮戳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讲述。 第6册主要是续用、接用邮戳和部分特殊用途日戳。续用邮戳将前清已使用的各类邮戳在民国成立以后仍有沿用者作了说明;接用邮戳主要是针对近代中国由于内忧外患产生的洪宪邮戳、接用日本邮戳、接用伪满邮戳、接用华北伪组织邮戳进行了详尽的引证;这部分内容不但具有戳史价值,更是通过邮戳来印证历史的铁证。特殊用途邮戳对军事邮戳、储金与储汇戳等特殊戳记作了列述。 第7册全部为特殊用途戳记,包括:行动邮局戳、立券报纸戳与总包戳、滚筒戳、机器日戳、宣传戳、邮资已付戳、邮资机戳与邮资券等各章。行动邮局戳又包括:火车邮戳、车站邮戳、火车邮务戳、轮船邮戳、汽车邮戳、以及航站邮戳等目,除了纪念戳记以外,几乎包罗无遗。 全书第8~10册为清代、民国时期的标示戳部分,均属邮政业务专用之标示戳记。 第8册分为:挂号戳、双挂号戳、邮件检验戳、邮件重量戳、邮路标示戳、代销戳等各章。 第9册有:快信戳、报值挂号戳、航空戳(附首航戳)、邮政公事与局名戳、欠资戳与补收邮费、信内禁寄银钱银票戳、平津邮局怠工戳、逾时投邮与到埠误点戳、赶班戳、由寄件人自负责任戳、匪劫清回戳、速退与航空退回戳、限定投交本人戳、收到已破戳与代封票等14章。 第10册主要内容有:无法投递退件戳、催领戳与此票作废戳、战俘及被拘免费戳、信件检查戳与封签、上海商码与ED戳、交局与非二十局戳、信筒与信箱开出戳、信差戳、小包邮件与包裹专用戳、集邮品戳、暂代邮票戳、代办所积压信件戳、LQ戳、海关验讫戳、轮船名戳、外交信件用戳、地名在上干支日戳,及补遗等18章。
美籍华人集邮家张恺升在《中国邮戳史》第一册中,对于这种邮资已付戳,是这样记述的:“上海邮资已付戳是海关办理邮务第一颗邮戳,也是中国使用在邮件上第一颗戳记。它是椭圆形,36×25厘米,刻有上海海关已付及年月日,因刻有已付(PAID)文字……将其列为邮资已付戳之首,称为‘上海邮资已付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