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律人商业思维面面观

 望云1120 2016-08-20


文 | 程威(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


当“互联网+”的政策春风席卷中国的经济社会时,一场前所未有的创业大潮在整合线上线下商业资源、依托移动互联网终端急速拓展的背景下持续发酵,有句玩笑话说,在2015年的中关村创业大街上,一杯咖啡泼到两个人,一个是CEO,一个是创始人。可见得这一股创业大潮来得多么汹涌!与此同时,因应“依法治国”制度建设口号的司法体制改革也促成法律服务市场成为一片亟待开发整合的蓝海。在这两股政策与制度建设的双重变奏下,法律人在商业市场上谋求发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似乎显得格外突出!


这就牵涉到圈内人一直在呼喊着的法律人的商业思维!法律人再不用商业逻辑就晚啦,在热闹非凡的法务市场中这振聋发聩的声音不得不投注心力思考!


我们不禁要问,究竟什么才是法律人的商业思维?本文不揣冒昧,提供几个视角,试图通过一些侧面来把握法律人商业思维的倚重之处。



1
产品思维


传统意义上的法律工作实务基本上就是提供法律知识咨询,针对客户的不同需要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风险本身进行锁定和控制,其载体一般是诉讼活动的展开,通过证据的固定、合规的审查,从而维护当事人的利益。


事实上,法律专业咨询与诉讼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产品,只不过他并没有直接固定为纯粹的物质形态。然而在互联网技术极大降低沟通成本的背景下,尤其是律师团队开始通过线上的资源分享、线下展开具体细节的讨论来拓展法务市场的活动边界时,标准化的固定法务产品应运而生,并广受好评。


比如年初以来基金业协会把律所出具法律意见书作为私募基金备案的构成要件时,一系列的私募服务产品大行其道,有的甚至通过淘宝店直接贩卖,而在行业里面做的非常出色的则是国浩(上海)律所的邹菁律师团队(微信号:邹菁律师)和国浩(天津)律所的刘乃进团队(微信公众号:PE实务),前者推出私募基金“交钥匙”服务,后者推出线下实战的私募基金操作实务培训,成为业内颇具特色的亮点!


而汉坤律所的“简法帮”更是因为其流水线一样的产品设计方式,只需用户提供自写材料,天使融资和股权期权激励全套法律文件等产品便马上生成,极大地降低沟通成本。


所以,在目前的法律服务市场里,必须要有丰富的产品设计思维,通过将自己的法律服务打包成可以批量“兜售”的固定产品,把握市场节奏,强调效率为先,从而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2
平台思维


在当前谈互联网思维本身没有什么新鲜的了,但法律人如何通过互联网思维发掘商业价值倒是有些“花头”!前述的产品思维也是依托于互联网展开的,而在产品推销之前,平台流量充足、根基稳固是重中之重。正如刘乃进律师团队推出的线下培训课程几乎属于是场场爆满,其原因也在于微信公众平台PE实务在私募圈里的广泛流行,以及其本人作为私募法务大咖自带光环,充足的流量给他大幅降低了获客成本!


在某种意义上来看,纯粹的互联网思维就是平台思维,O2O的法律业态回归到垂直型发展的话,还是实体的常规格式,如果通过有巨大流量的平台来拓展业务的话,则一方面打开行业内的沟通壁垒,另一方面破除传统的线下交流模式,而只需通过线上零散时间的直接互动便可得以实现法律问题的解决。而且,还有利于法律共同体的形成,这对于内部共识的凝聚、法治秩序构建都颇有助益。


比如前段时间由君合律师事务所推出的“律携”app对于促进法律人的内部交流和沟通、展开法务合作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而上线不久的“法驴”则不仅给律师提供通过法务咨询收取费用的渠道,也给学者、通过司法考试的在校学生提供了同样的机会,它采用的是双向机制,用户覆盖法律知识供给方与需求方,而它所搭建的类似于果壳网“分答”app的收费模式,能够形成法律知识的变现,加强了法学理论与法律实务的互动!


而天同律师事务所布局的无讼产品则更是将平台思维发挥的淋漓尽致,通过将司法裁判整体上线到无讼app与网页中,学者、律师、学生、法官等都可以借用无讼产品搜索相关裁判,而每天推送的实务信息与天同所自己出品的天同码,再加上最近推出的异地调档功能,构成无讼产品ip经济的核心,这样的产品推介可以说是其核心竞争逻辑。


律新社则作为法律服务行业的垂直平台,实时推送新鲜法律事件,为法律人提供最为及时而有用的信息,而且还有各种专访与时事述评,切换着画面的同时带来饶有兴趣的法律热点,可以说自带流量与粉丝!成为业界颇受好评的法律媒体!


另外,类似高杉Legal的微信公众平台直接汇聚国内优秀法律人的文章,在一定时点汇聚成书,《民商法实务精要》目前已出版两版了,几乎是一经出版、洛阳纸贵,深受业内人士欢迎,而高杉君也因此成为坊间最为神秘而又熟悉的法律人!

平台巨大的吸粉力量出色地把资源进行了整合,甚至使用户产生黏性和依赖感,一方面促进了ip经济,另一方面优化了资源利用效率,何乐而不为?



3
“培训”思维


这个思维听起来十分奇怪,事实上,是属于对前述平台思维的一种细分和延伸,通过平台建设获取客户流量,成为法律服务市场的一个热点后,会形成越来越多的炒作潮流,而这里面的人气指数和专业知识能够促进线下培训行业的发展。


培训在这里与其说是思维倒不如说是商业方向,而之所以提到培训,是因为它在中国法务市场上相当火爆。尤其是每年的司法考试培训服务,因为知识的专业性和考试的复杂性使其学习费用长久居高不下。而一些律所的律师团队做的专业深挖培训服务费用也是不菲,之所以敢要价,主要还是其稀缺性造成的,专业知识始终是无法垄断的,但其本身具有价格,而且只要受众认为值得,就会有人去争抢!如前述刘乃进律师团队推出的私募基金实操课程,每次推出都是广受追捧,就是因为购买服务的人普遍认为对自身的私募基金运行操作带来帮助!


法律培训市场上做得出色的iCourt,通过提出技术驱动法律,建设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法学院,为青年法律人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训练。而智合法律新媒体更是通过建立线上平台,沟通受众与法律实务从业者,双向交流,极大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更重要的是,相对线下而言低廉的收费标准给青年法律人减轻了巨大的学习负担,而且作为一种法律新媒体,对法务市场信息的实时更新和专业化推介,更是成为法律人关注的信息源!


法学院人才的不断流出,青年法律人的成长始终需要特定的知识培训和相对学院而言更为严格而务实的实操训练,这些都是培训市场能够持续火爆的重要因素。



4
合规思维


不管怎么强调如何商业化运作法务资源,合规仍然是法律服务的生命线!法律服务本身的价值就在于对风险的防范、对规则的遵守,这也是专业服务得到客户认可的重要评判标准!


这些年在商业利益的巨大诱惑下,不少律所的团队都在合规问题上栽了跟头!合规就像是安全阀,锁定了风险因素,增进了交易的安全系数,自然而然能够带来更多更有合作前景的商业机会!所以,合规本身就是法律服务获得青睐的要件!


目前网贷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点融网创始人郭宇航,就是法律人出身,而点融网之所以受到网贷市场的追捧,主要就是根据其大数据平台进行分散投资,量化投资收益,稀释投资风险,严格地将风险进行妥善地把控,执行合规的要求!可见,合规终究是法律服务市场的生命,不管法律是否接入新兴产业与技术,始终都要掌握合规的要求!


正如业内一直强调的:不能过分强调商业思维而错过合规底线,不然丧失的是整个法律人的职业操守和社会信用!


其实我们在大谈特谈法律人的商业思维时,首先必须要考虑的是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律人,我想这是第一步,同时也是最紧要的一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