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把你的不专注怪罪于手机

 天地人和w 2016-08-20
      
  阅读时间
  3 分钟


学长曰:手机对专注有影响吗?有,但是远远没有你自身内部因素对你的影响大。

    ▲

许多人,包括我自己,都觉得高三是人生中最专注的一段时间,哪怕我们未来还有一大段人生,都没有底气说将来会比高三的时候更专注。


考研的时候更是许多人叫嚷着:


“我要是能像高三那时候学……”


不过,一般这样叫嚷着的人最后都考研失败了。


许多人之所以没能重新找回当初高三时的那种专注,是因为都进入了一个误区:


我注意力不集中,我难以专注,都是因为外部干扰因素太严重。


对,在现在这个时代,外部干扰因素比任何时候都要强。我们总会忍不住想要打开手机刷刷朋友圈什么的。但事实上那些能专注于工作的人,他们面对的外部干扰因素与你几乎是相同的。被外部因素干扰只是专注力不足的一种表现,而不是原因。


问题其实还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


我们高三的时候能那般专注,是因为当时所有的老师、家长都会告诉我们,高考很重要,奠定了你未来的人生基础,而当时只是一个高中生的我们对此深信不疑,考好高考成为了我们当时生命中的头等大事,我们必须考好,不然往后的人生将黯淡无光。


可高考结束后我们会发现其实高考奠定未来人生只是一个美好的设想,上了大学之后也并没有像老师们所说的那么轻松。高中毕业后得以接触到的庞大的信息量更是让我们意识到人生其实有很多个方向,学习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一条路走不通也可以走另外一条。


然后我们就再也找不回高三时那种破釜沉舟的状态了,因为我们给自己留了一条退路。其实我们一直都有退路,高三的时候老师家长帮我们把退路挡住了,让我们勇往直前。可上了大学,出了社会之后就不会再有人帮你把退路挡住了,一边前进一边想着退路,如何能把注意力都专注到前进的方向?




我们在做事过程中玩手机,是因为我们心里觉得这件事并没有那么重要,反正搞砸了还有退路,所以我们判断我们可以玩手机,因为我们可以承受玩手机而使得这件事的质量下降的后果。


那些做事专心致志不被外物干扰的人,则不能忍受玩手机而使自己做的事的质量下降。


美国的 Shin J. 教授和 Milkman K.L. 教授曾经就后备计划做过一系列的研究,他们发现,没有后备计划的人更容易完成原定计划的目标。如果我们在未实施计划之前先准备好了后备计划,我们原计划的成功率就会下降。


后备计划不是所有时候都需要,我们也没有必要所有事都给自己留退路,更多的时候,我们可以等自己失败了再想退路,没有必要时刻盘算着退路怎么走。想着有退路可走,就会随便应付眼前的工作,使得眼前的工作的地位还不如几条网络段子。


不能专注,是因为我们做事的态度出现了松懈,未能拔高所做的事情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如果想保持专注,就要把所做事情的优先级提高。


前面所讲的是保持专注最关键的一点,提高所做事情的优先级。下面给大家推荐一些保持注意力的窍门,这些窍门只是起辅助作用的,关键还是你要有一颗破釜沉舟的心。


吃好睡好


当我们特别专注的时候,大脑是会释放多巴胺,让我们暂时感觉不到饥饿,达到一种废寝忘食的境界。但是,一旦事情做完了,或者身体承受不住了,饥饿困意一瞬间袭来,人说不定会直接晕倒。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饱满的精神状态永远是对保持专注有益的。


如果想专注做一件事,预先把自己的生理状态调整好。不要让自己在一个不好的状态下进行高强度注意力的工作,那样意义不大,对自己身体的伤害还不小。




分割任务


我们要做的事有时候会比较大,我们可以把它分割为若干个小任务。每完成一个任务要让自己得到充足的休息,调节好自身的状态。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长期在一个大任务上保持专注,但我们可以把大任务分割开来。许多人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做到想停的时候再停下来。


首先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会想停,这是根据当时的状况而定的。其次是想停就停并不能保证任务的连贯性,一度停下来再重新着手所需时间可能会很长,我们需要先回顾前面的事情然后才能接着任务做下去。而分割任务则让我们的工作更有计划性。


排除干扰


上面提到,我们会做着做着事就去玩手机,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可以承受玩手机所要付出的代价。最正道的方法无疑是提高所做事情的优先级,但我们同样可以提高玩手机所要付出的代价。


机断网,除了做事必需的东西,其它东西都放得远远的(或者锁起来),就连手机也放得尽量远,但要保证他人有急事打电话找你你能听到铃声。这样你想要玩手机或做其它无关的事的成本就提高了不少,而且眼不见为净,眼前没有其它东西,你也没那么容易想干其它事情。


我们社会阅历越丰富,见识越多,看待事情就越能从多个方面去看,去分析。但知道有多条路可以走并不应该成为我们不珍惜最佳路线的理由,我们的目标,理应是走最好的那条道路。请让自己更加地专注,专注于最好的路。


校订:吴巍、姚色丰


    ▲


一句话,一张图




新生大学精选文章,建议你也读一读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至相应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