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学用】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本在何处

 道德经学用 2016-08-20

【卷首语】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在此,中国古人用千古的智慧,直接揭示了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的生命根本。

 

【第一阶段,是“道”的功能】

道的功能,就是创造宇宙万物,宇宙万物生命的根本就是道。这在西方哲学上可以说成是形而之上的本体;宗教家说他是“上帝”;神学家说他是“神”;佛教中把他叫做“如来”,或把他叫作“佛”。佛,有很多的代名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名词有两种,一种叫“道”,一种叫“天”,还有一个有数理的代名词叫作“易”……以上名称不同,但实际上讲的是同一个宇宙的根源。

“道生之”这三个字告诉我们:人人都来自道,人人都是移动的佛,人人都具备了道的生命能量体。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有人敢于认识自己,敢于担当。

 

【第二阶段,是“德”的功能】

德的功能,就是包容宇宙万物,德是用来培养万物、滋润万物的。有道没有德来保养,这个道就不可能修成!求道的真正目的,是为了社会的和谐、为了人类的幸福而积大德,积德的根本在于成就自己的大道。只为求道而求大道终究是一个梦,只为积德而重积德最终是一场空。因此没有行为上的德,是不可以修成大道的。一个人打坐念经,除了打坐念经,还要身心合一、内外合一、天人合一;要把“和谐社会我的责任,和谐家庭我的责任,和谐身心我的责任”,落实在言行举止中。因为没有真正慈爱行善的行动,没有天下为公的愿景,这个大道是修不成的!

道,是“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的道;德,是“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的德。因此“道生之”,就是生命关于“生”的力量,关于动力能源的力量。如果没有善行的德去养育他,那么这个道的能量体就被萎缩了、浪费了,所以要把能源体为我所用,就需要“德畜之”。

 

【第三阶段,是“物”的功能】

物的功能,就是构成万物形形色色的状态。物体形成是一个自然运动,此物更不是指万物之物,而是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物;这个物是形成世界万物的基本物质。

有的物种长寿,有的物种短寿,长与短之间,成与败之间,形与灭之间,本身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现象。比如我们要种一颗苹果树,我们寻找一块土地,把苹果的种子,种到土地里,这是“道生之”。但是这颗种子必须要得到阳光、水份、空气的滋养——这里说的阳光、水份、空气就是“德畜之”。以后这颗埋在泥土中的种子破土而出,长出新芽,直到开花结果,最后我们可以吃到苹果的果实,这个过程就叫“物形之”。

 

【第四个阶段,是“势”的功能】

首先,万物形成之后,肯定有一个增长的趋势,也有一个衰败之势,所以“势”的功能就是生态环境的时势、促使万物成长的问题——有什么样的环境才能产出什么样的事物。如春花秋月、冬飘雪花及万物情景是谁决定的?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气候所决定的。顺便说一下,人类的社会行为,就是相互造势的结果。

其次,“势”更有一个内在力量变化的问题。比如种下一颗种子,不是明天就可以吃到果实。要让它开花结果,除了外在的阳光、水份、空气外,它自身内在也要有一个力量在成长,那就是“势成之”。所以事物发展变化,外势要通过内势来起作用。“势”,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道,以无为养万物】

老子的伟大之处,就是揭示了:道,以无为的方式生养了万物的宇宙本源学说。

万物的生长,需要自然界存在的客观规律的支持,即为“道生之”。同时,用自然界存在的规律具体运用在生长过程,即为“德蓄之”。

 

老子为什么要重复“道生之,德畜之”这六个字?

第一,强调了世界万物是由道而生成的。

道不仅创造宇宙,还通过宇宙体系衍生出我们都熟悉的美丽星球。道既包含宇宙万物,又超然于宇宙万物;道的层面是整体性和规律性;道是宇宙万物及其法则的总和。

第二,强调了德。

德,是道的整体性相对应的概念。在《道德经》的描述中,道是无形的,是“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的;而德是偏重于有形的。

第三,德是宇宙大道在不同层面上的显达,德是道在不同空间、不同范畴上的表现。

万物的聚集生发的力量,都依靠各自的德。人类的真正根本在于道和德,道和德是先天的,是决定了生命层次和生命质量的根本。

最后,德还有一层意义,就是人们遵循道的规律去为人、为事所达到的结果。

这个结果就是三个和谐,即:您与自然规律的和谐;您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和谐;您和生命运行规律的和谐!和谐即德。德者,得也!

 

道创造万物,德养育万物,并没有任何私利,是不求回报,不占据、不主宰的自发状态,这就是道作用于人类社会时所要体现的德的伟大的精神!

 

注:原文摘自赵妙果老师《道德经学用.第五十一章回信》

作者:赵妙果

编辑整理:道德经学用编辑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