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奔马文稿

 出去玩玩 2016-08-20
生益于人 死闻于后 一一智海拾贝(1) 奔 马 纵观中国古代思想史,在论及人生价值观问题上,由于人们对生命过程的看法不同,曾出现过各种不同的生命价值观。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主张“自然无为”虚无主义,并由虚无主义导向厌世主义。主张在的生命进程中顺其生命自然而然的流动,不要加一丝一毫的人为作用。“无为、守静、不争、寡欲”是他们的处世格言和人生态度。强调人真要重视自己的生命,就应“见素抱朴”、“无为而治”、“不欲以静”,追求一种超然脱世的古朴封闭的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欲,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社会。历史发展证明,这是种无所作为对未来丧夫信心和力量的人生悲观论调。 以杨朱为代表的杨朱学派,对人的生命历程的短暂而震惊、而感叹、而痛苦,因此倡导人们的生命感觉刺激,以求达到尽情享受的状态。认为满足耳、目、口、鼻、意的欲求,实现肉体快乐是人的本性,主张人生在世只有“墙屋台榭,园囿池沼,饮食车服,声乐膑御”足供自已享受,其他都是无所谓的事。认为人的寿命有限,享乐机会不多,人死万事皆休。人活着是尧舜还是桀纣,死了都是腐骨一堆,好人坏人好事坏事,都没有认真分辦的需要,人生最要紧的,就是凡情欲所需要的一切尽情享受。历史的发展证明,杨朱学派关于人生价值观的认识,与道家学说相比,离正道更远。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在人生价值观的认识上比道家和杨朱学派积极得多。儒家学派主张积极入世,做到生益于人死闻于后。认为如人生不得舒展胸怀大志,不得功不得名,虽寿百岁,犹为夭也。人生无益于人,人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即使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 ,只要做立德立功之事,也有乐趣,如去干不正当的事,做有损立功立德的事,即便富贵,也好似浮云一片。因此,儒学反对道家学派将个人与社会相割裂与他人相分离的思想,主张生益于人,死闻于后。反对杨朱学派的极端享乐主义思想,强调以德获利,以德取利。强调个人在生命进程中,尽力为社会做有益的事,建功立德,这样一个人的生命才具有存在的价值。 生益于人,死闻于后是儒家关于人生价值观认识和人的生命意义把握的具体概括,也是儒学积极入世人生观的集中体现。历史发展证明,这一思想是充满生命力和积极向上的,有助于人们积极自觉满腔热情地去参与社会活动,展现自己的生命力,做有益于自己、有利于他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功业。一个人只有在生时,做出有益于他人、社会、国家的功业,才可能在死后被人们代代相传,闻名于青史。 2016年8月19日于北景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