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刨根问底:明成祖朱棣为何选郑和下西洋?

 玉稻筱麦坊米 2016-08-20

郑和下西洋沟通了中原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感情,算是一次成功的外交之旅。但是追溯源头,先不说朱棣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朱棣为何偏偏选郑和作为下西洋的人选呢?

郑和原名马三宝,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十岁的马三保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为朱棣立下了战功。

郑和下西洋沟通了中原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感情

一是郑和少年时就在朱棣身边长大,跟着朱棣南征北战,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同时,他还是“靖难之役”的有功之臣,被朱棣皇帝视为心腹。

郑和知识丰富,熟悉西洋各国的历史、地理、文化、宗教

三是郑和具有一定的航海、造船知识,在郑和担任内宫监时,营造宫殿,监造船舶,有丰富的造船经验。

四是郑和身份特殊,他是伊斯兰教徒,熟悉伊斯兰教义、教规和宗教习俗,郑和又是佛家弟子,他自称是“奉佛信官”“菩萨戒弟子”,他熟悉佛教,而郑和下西洋途经的地方,不是信奉伊斯兰教,便是信奉佛教,共同的宗教信仰,有利于相互之间的沟通。

明朝初年,蒙古的势力已被驱逐出长城以外,明朝的封建统治已逐渐巩固,经济发展呈涨姿势,国势日趋强盛,向海外发展是一种趋势,这正是明成祖朱棣派遣郑和出使西洋的动机和目的所在。

明成祖朱棣

但也有人猜测说,朱棣派郑和下西洋,是寻找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据说,“靖难之役”后,朱允炆出走,一直没有下落,明成祖朱棣心里不踏实,怀疑朱允炆逃到海外避难,怕他将来对自己皇位构成威胁,所以,派郑和下西洋是暗中侦察建文帝的踪迹,以绝后患。

不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不是寻找朱允炆,但是总体来说外出西游的人选,一定不能有失国家的尊严,同时要有很强的生存意识。郑和无疑符合了这些要求,所以被选为了下西洋的最佳人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