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瓒:洁癖到没朋友的人,画出的寂寞也那么高冷

 花小鼠 2016-08-20

倪瓒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他的祖父是当地的大地主,富甲一方,良田万亩。虽然父亲早逝,但因长兄的庇佑,倒也过得逍遥自在,无忧无虑。他的兄长倪昭奎为道教的上层人物,不仅可以享受许多特权,还可以获得额外收入。

倪瓒:洁癖到没朋友的人,画出的寂寞也那么高冷

长兄如父,倪昭奎对倪瓒确实也极尽心思,特为他请来同乡“真人”王仁辅为家庭老师,教授学问。富豪家庭,道教氛围里渐渐长大的倪瓒,养成了与众不同的处事态度,高洁自傲,不问世事,不关心生产,自称“懒倪”,常年沉迷于诗、书、画中,加上元朝政治对汉人的压制,他从未有过儒家入仕的心态,一生归隐。

高洁的倪瓒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也要求极高,如今人们津津乐道的即是他非于常人的“洁癖”。他穿的衣服一日要换洗多次,文房之物,由两位侍童不停擦拭,以保干净。家中仆人每日的清洁工作也十分讲究,甚至连家中庭院的树木都要清洗。倪瓒有一颗最爱的梧桐树,就是因洗得太勤而枯死。他的茅厕也建得独具一格,自谓“香厕”,这是一座空中楼阁,用香木搭好格子,下面填土,中间铺鹅毛,“凡便下,则鹅毛起覆之,不闻有秽气也。”

倪瓒:洁癖到没朋友的人,画出的寂寞也那么高冷

倪瓒好客,常常邀请宾客至家中,欢声笑语通宵达旦,每次结束后,他都要嘱咐仆人进行一次大扫除,若有“俗客”来,走后,定要用水清洗客人坐过的地方。一日,恰逢好友来访,夜宿家中。倪瓒却怕朋友不干净,担忧得无法入睡,竟亲自起来三四次察看。突然听到朋友的咳嗽声,更是弄得他彻夜未眠,天一亮,就立马叫来仆人去寻友人吐的痰在哪里。仆人寻遍每个角落都不见踪迹,又怕被责骂,只好找来一片有些肮脏的树叶,说在这里。倪瓒斜睨一眼,厌恶非凡,捂鼻闭目,匆匆让仆人拿到三里之外丢掉。

洁癖从某些方面来讲应该是一种极端化的完美主义表征,倪瓒也因为他的洁癖和耿直的性格得罪了不少人,遇到长得丑的,性格不合的,看不惯的,他的厌恶情绪都会直接地表露,且极其恶劣。

冯梦龙《古今笑史》里记录了几件倪瓒与人交往的故事:

倪瓒有一次借宿于邹家,恰逢邹家女婿金宣伯来访,倪瓒听说此人是位儒者,“倒屣迎之”,结果见来人言貌粗鄙,竟大怒,扇了人家一个大耳光,金宣伯又是愤慨又是羞愧,坐立不安,只好拂袖而去。主人邹先生出来未见客,很是惊讶,便问倪瓒。倪瓒愤然言:“宣伯面目可憎,言语无味。吾斥去之矣!”

倪瓒嗜茶,特制“清泉白石茶”,非佳客不供。赵行恕慕其名而来,倪瓒看他长得还算清秀,在对方苦苦要求下终于答应。茶沏好后端上来,赵行恕正好口渴,急切地饮了两盏茶。倪瓒见他牛饮的行为,大感不满,径直端了茶步入室内,不再出来。问他为何如此,他答:“遇清泉白石,不徐徐赏味,定非佳士。”

这些都还是小事,他还曾因为自己这“别扭”的性格得罪了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险些丢了性命。原来张士信听闻倪瓒名声,曾命人带上金银,拿了画绢前去邀画。不料倪瓒大怒曰:“倪瓒不能为王门画师!”并撕绢退钱。岂料冤家路窄,一日泛舟太湖,倪瓒遇到张士信,因舟中焚异香被认出,挨了张士信一顿毒打,被打时倪瓒噤口不出一声。事后有人问他受此窘辱为何一言不发,倪瓒说:“一说便俗。”

关于他洁癖的性格,还有很多的奇闻异事,这里就不一一举出。从中,可以看出倪瓒颇以自我为中心的“贵子哥”的形象。如今台北故宫博物馆,藏有一幅元代佚名的《张雨题倪瓒像》。画中一共有三个人物,倪瓒居中坐于榻上,刻画最为用心。右侧立一侍童,左侧立一侍女,两人手中所持之物让人哭笑不得。

右侧侍童手持大大的羽毛扇,在为倪瓒驱热的同时,也为其除尘;而左侧的妇女,一手拎水壶,一手托水盆,胳膊上还搭着一条盥洗巾,想是为了方便倪瓒时不时地净洗。

画中的文房器物也显示出倪瓒的高雅品位,案头笔山、青铜和熏炉都是文人陈设中常见之物。榻上的倪瓒更是一手执笔,一手握书,俨然文人派头。其别有用心的是榻后的屏风,其山、石、树、木皆是仿倪瓒笔墨而成,用心独特。整幅画构景陈设都极其真实,设色淡雅,把倪瓒的日常生活描绘地惟妙惟肖,想必是出自其身边人之手。

《张雨题倪瓒像》局部:

倪瓒:洁癖到没朋友的人,画出的寂寞也那么高冷

“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倪瓒,虽然有些“公子哥”的习性,但并非纨绔。在对高洁生活追求的同时,也时刻不忘抓紧自身的学识修养。身为富甲一方的倪家,其书、画收藏自是不会少,家中为放置书籍、名作特意建了一座玄文观,楼内经、史、子、集、佛经、道籍千余卷。这里就是倪瓒日常休闲之处,他在这些字里行间找到自己的快乐,不仅专心研读经典,也对佛、道书籍有所涉猎。

不仅如此,玄文观还是所小型的“博物馆”,收藏了许多历代名家字画。远至三国钟繇的《荐季直表》,近的有宋代米芾的《海岳庵图》等。这些难得一见的珍贵素材成为倪瓒的“老师”,他在此朝夕留恋,潜心临摹,细细揣摩各种韵味。其中董源的《潇湘图》、李成的《茂林远岫图图》、荆浩的《秋山图》等的山水佳作对他影响极大。同时,他也非全然仿古的刻板文人,常出外游历,见感兴趣之景就随手图绘下,以实景写生,归来后“往往画卷盈笥”。这些经历为他后来山水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元泰定五年(1328年),倪瓒28岁,长兄倪昭奎突然病故,紧接着,母邵氏和老师王仁辅也相继去世,使倪瓒悲伤不己。经济条件也日渐窘困,昔日的特权沦丧殆尽,倪瓒变成了一般的儒户,作诗《述怀》:

大兄忽捐馆,母氏继沦倾。恸哭肺肝裂,练祥寒暑并。

年华似水,留待追忆。一榻风月心自闲的日子也随着生命里熟悉的人事消散,慢慢长埋于过往……中年后在元朝的统治下,日子越发难过,索性又散尽家财,寄身于一叶扁舟上,做了太湖闲散人。

虽然倪瓒的洁癖有时令人发指,生活后期也算落魄,但他的画确是有着惊人的魅力。

倪瓒作为元代著名画家,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笔法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雅致,晚年经历沧桑世事,心态变了一番,画也改了风格,转向岑冷萧疏。作画笔简意赅,惜墨如金,创造出以侧锋干笔作皴的“折带皴”,独创了“一河两岸”的构图方式,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

倪瓒:洁癖到没朋友的人,画出的寂寞也那么高冷

倪瓒惜墨如金,画笔简淡,全图增一笔则过减一笔则缺。这些刚刚好的笔墨给了这个世界纯粹的体悟。元代名士、书画家张伯雨是云林好友,他评云林画时言“无画史纵横气”,云林自己对此深有体味,并颇为自得。他虽是黄公望的好友,但对他的画略有微词,认为其画未脱“纵横之气”。北宋以来,称画院画家为“画史”,也就含有图写形象之意,以此言其画过于刻意,为记录而生,非文人画,为发现而生,即为纵横气;另外,无纵横气,也意味着笔触不争奇斗妍之态,太过奇艳,则容易流于俗气。

《容膝斋图》作于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倪瓒七十二岁,人生已接近尾声,这幅画是为赠其友檗轩,檗轩藏之三年,再请云林补题,寄赠潘仁仲医师。容膝斋是潘仁仲的闲居处,取陶渊明“审容膝以易安”的诗意,画中采用“一河两岸”构图,笔墨淡雅,山石坡陀以干笔作折带皴,再以焦墨点苔。整幅画墨色层次丰富,用色清俊,萧疏寡淡之态顿生。

《容膝斋图》局部:

倪瓒:洁癖到没朋友的人,画出的寂寞也那么高冷

画中近处的亭为人所居,乃是人活动的中心,甚至可以说是画眼。人在此观望天地,在乾坤间感悟生命。从此望去,周遭全是荒天古木,将生命的蝇营狗苟拂去,置于寂静中。远望无云无烟,天高地阔,彼岸的山峦清晰可见,那是可预见的“理想”。

看这画,寂寞却不绝望。

后世很多人评论倪瓒的画,我觉得清代著名画家恽南田对其画的评论最绝,他言倪瓒的画高妙处在“寂寞无可奈何”。寂寞无可奈何,多叫人唏嘘。这里似乎有永恒的沉默,这沉默叫人恐慌,而恐慌让人心生崇高。

漂泊于江湖的倪瓒,却画出了没有烟火的画,他的画似蓬莱的罡风,看似清雅脱俗,实则力道饱满。这是一种天籁之音,能够引起观者的共鸣,给予人启发,这是文人对这个世界的思考,也是文人对这个世界的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