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懂RSI指标 相对强弱指标(以下简称“RSI”)是根据一定时期内上涨点数和涨跌点数之和的比率制作出的一种技术指标,主要反映市场买卖力量强弱对比,从而测价格未来的变动方向。强弱指标的理论和实践极其适合于股票市场的短线投资,于是被用于股票升跌的测量和分析中。 计算公式如下: RS=14天内收市价上涨数之和的平均值/14天内收市价下跌数之和的平均值 RSI=100×RS/(1+RS) 综合以上两公式并化简 RSI=100×14天内收市价上涨数之和÷(14天内收市价上涨数之和+14天内收市价下跌数之和) 从计算公式上看,RSI可以理解为:14天内价格上涨所产生的波动占整个波动的百分比。 举个例子: 如果最近14天涨跌情形是:第一天升2元,第二天跌2元,第三至第五天各升3元;第六天跌4元 第七天升2元,第八天跌5元;第九天跌6元,第十至十二天各升1元;第十三至十四天各跌3元。 那么,计算RSI的步骤如下: 1、将14天上升的数目相加,除以14,上例中总共上升16元除以14得1.143(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 2、将14天下跌的数目相加,除以14,上例中总共下跌23元除以14得1.643(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 3、求出相对强度RS,即RS=1.143/1.643=0.696(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 4、1+RS=1+0.696=1.696; RS/(1+RS)=O.696/(1+0.696)=0.41038 5、RSI=100*0.41028=41.038. 结果14天的强弱指标RSI为41.038。 二、读懂RSI曲线 不同日期的14天RSI值是不同的,连接不同的点,即成RSI的轨迹,即RSI曲线。一般而言,我们炒股使用的RSI曲线有三条,分别为RSI1、RSI2、RSI3,RSI1为RSI指标的6日移动平均;RSI2为RSI指标的12日移动平均;RSI3为RSI指标的24日移动平均。如图: 三、RSI指标用法 1、RSI>80 为超买,RSI<20 为超卖; 2、RSI 以50为中界线,大于50视为多头行情,小于50视为空头行情; 3、RSI 在80以上形成M头或头肩顶形态时,视为向下反转信号; 4、RSI 在20以下形成W底或头肩底形态时,视为向上反转信号; 5、将RSI的两个连续低点A、B连成一条直线,当RSI向下跌破这条线时,为卖出信号。 6、将RSI的两个连续峰顶C、D连成一条直线,当RSI向上突破这条线时,为买入信号。 7、RSI1在20以下,由下向上交叉RSI2时为买入信号。 8、RSI1在80以上,由上向下交叉RSI2时为卖出信号。 9、RSI1由上向下突破50,代表股价已经转弱。 10、RSI1由下向上突破50,代表股价已经转强。 11、股价一波比一波高,而RSI一波比一波低。形成顶背离,行情可能反转下跌。 几项注意: 1、为了确认RSI是否进入超买区超卖区或是否穿越了50中界线.应尽量使用长期RSI,以减少骗线的发生。 2、在股价盘整期间应放弃使用RSI指标,转而观察DMI指标中的ADX是否已经走出泥潭。 3、在较强的强势涨跌行情中,如果VR及ROC指标显示股价为强势,则放弃使用RSI指标。 三、RSI指标的几项缺点: 1、从理论上讲,较短周期的RSI指标虽然比较敏感,但快速震荡的次数较多,可靠性较差;较长周期的RSI指标尽管信号可靠,但指标的敏感性不够,反应迟缓,因而经常出现错过买卖良机的现象。 2、由于RSI是通过收盘价计算的,如果当天行情的波幅很大,上下影线较长时,RSI就不可能较为准确反映此时行情的变化。 3、超买、超卖出现后导致的指标钝化现象容易发出错误的操作信号; 4、在"牛市"和"熊市"的中间阶段,RSI值升至90以上或降到10以下的情况时有发生,此时指标钝化后会出现模糊的误导信息,若依照该指标操作可能会出现失误,错过盈利机会或较早进入市场而被套牢。 5、当RSI值在50附近波动时该指标往往失去参考价值。 6、一般而言,RSI值在40到60之间研判的作用并不大。按照RSI的应用原则,当RSI从50以下向上突破50分界线时代表股价已转强;RSI从50以上向下跌破50分界线则代表股价已转弱。但实际情况经常是让投资者一头雾水,股价由强转弱后却不跌,由弱转强后却不涨的现象相当普遍。这是因为在常态下,RSI会在大盘或个股方向不明朗而盘整时,率先整理完毕并出现走强或走弱的现象。
关于版权: 本文版权归《格物知本》金融讲堂所有,如需转载,请标明文章出处。欢迎订阅《格物知本》金融讲堂! 以上文中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