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效应趣谈系列② | 安慰剂效应

 农民工ok 2016-08-20

在这个系列中,我会和大家分享一系列有科学实验支持的心理学效应。这些心理学效应通常都有一个故事背景,而且不但很有趣,也很有用,它可能正好可以揭开你生活中经常遇到却不明所以的某些现象的谜底。今天是本系列的第二篇:安慰剂效应。

什么是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又名伪药效应、代设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

一个性质完全相反的效应是——反安慰剂效应(nocebo effect):病人不相信治疗有效,可能会令病情恶化。

这两种效应并不是由所服用的药物引起,而是基于病人心理上对药物疗效的期望。总结一下,在药物本身对病情毫无影响的前提下(既无益也无害),病人的期望积极,则会缓解病情;病人的期望消极,不但没疗效,还会加重病情。

安慰剂效应小故事

安慰剂进入现代医学视野通常认为最初始于美国的毕阙医生。毕阙是一个二战战场麻醉师。在攻占意大利南部海滩战斗中,镇痛剂很快用完。当伤兵嚎叫着要镇痛剂时,万般无奈的护士告诉他现在给他注射的是强力镇痛剂,但实际注射的是盐水。让毕阙医生震惊的是,注射盐水后,伤兵居然真的停止了哀嚎,疼痛止住了。对这一情形印象深刻的毕阙战后回到美国哈佛,开始了一系列新的测试药物疗效的实验。

心理学效应趣谈系列② | 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和皮格马利翁效应

在上一篇文章中(心理学效应趣谈系列① | 皮格马利翁效应》,欢迎订阅我的头条号「心理学时代」查看之),我们提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学生在被老师付予更高期望以后,学生会表现得更好,这是一种典型的观察者期望效应」。而安慰剂效应则是指病人自身对治疗动作的积极期望对病情产生了影响,属于受试者期望效应」。这两种心理学效应都是有科学实验证据支持的。

不得不感叹,人的心理状态实在是太神妙了。无论是这种期望是源自观察者还是受试者,心理上的期望效应为什么会对现实产生如此明显的影响呢?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心理学观点就是人的无意识(又称潜意识)起了巨大作用。无意识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是心理暗示。心理暗示的在人类社会中的影响之广,远远超乎了我们的想象。几乎所有心理学效应都暗藏着无意识的身影。我将在「心理学效应趣谈系列」中从更丰富的角度展示无意识的巨大魅力。

(如果你对有关安慰剂效应的科学研究及理论探讨不感兴趣,以下内容概览即可)

心理学效应趣谈系列② | 安慰剂效应

有关安慰剂效应的实验研究

安慰剂效应于1955年由毕阙博士(Henry K. Beecher)提出,是最为典型的「受试者期望效应」。他第一次指出,吃药这个动作本身就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只有强于安慰剂的药物作用才能认定为有效药物。此后,临床试验中,与安慰剂组对照成为开发新的药物或疗法的不二规则。

有报告纪录,大约四分之一服用安慰剂的病人,例如声称可以医治背痛的安慰剂,表示有关痛症得到舒缓。而更引人注目的是,这些痛症的舒缓,不单是靠病人的自我叙述,而是可以利用客观的方法检测得到。甚至有研究称,患有慢性疼痛、抑郁、某些心脏疾病、胃溃疡或某些胃炎,以及很多功能性疾病的病人,高达50%-60%的患者可以仅仅因安慰剂得到症状缓解。

由于发现了这个效应,医药管制机关规定新药必须通过临床的安慰剂对照测试,方能获得认可。测试结果不单要证明患者对药物有反应,而且测试结果要与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群组作比较,证明该药物比安慰剂更为有效才行。由于医生对有关疗程实用性的观感会影响其表现,亦可影响病人对疗程的观感(观察者期望效应),因此,此药物测试必须以双盲实验进行:医生及病人都不知道哪组使用的是安慰剂,哪组使用的是真药。

另有研究结果显示,安慰剂效应的形成多为主观因素。这有助于解释为何安慰剂效应在一些偏重主观性质的病患(例如头痛、胃痛、哮喘、敏感、压力、痛症)中较容易发挥作用。

有关安慰剂效应的生理解释:内生性鸦片

内生性鸦片是脑部释出的化学物质,可产生镇痛、麻醉的效果,亦可引起快乐的感觉。含有鸦片剂的鸦片或药物,能够如同内生性鸦片一样,刺激同一个脑部受体,引起兴奋的感觉。增加释放内生性鸦片,如脑内啡,可引起快乐感觉,例如性交及运动(例如跑者愉悦感)。

当病人服用安慰剂后表示痛苦得到舒缓,此时给病人注射纳洛酮(一种可以对抗鸦片剂的药物),痛楚就会再次出现,这意味着安慰剂效应是由体内释放的鸦片剂所引起。

不要过分夸大安慰剂效应

因为查找以下原因有一定困难度,很多现象在统计时被错误地归纳入安慰剂效应。

疾病自然地消失。

疾病本有的临床表现。

错误诊断或预测(prognosis)。

病患暂时性改善被混淆为痊愈。

安慰剂效应和中医

前文提到,安慰剂效应由美国毕阙医生于1955年正式提出,但实际上安慰剂效应在人类的整个医学史上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这里我先澄清一下,笔者曾研读过一段时间的中医书籍,对我国传统中医理论整体上持中立偏于肯定的态度。但必须理性的指出,从西方中世纪盛行的放血疗法,到中国传统的中医系统中的某些疗法,都潜藏着安慰剂效应的身影。安慰剂效应对医药科学的渐进式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干扰,与此同时在减轻甚至消除人们诸多病痛方面也发挥了正面的作用。

上一小节提到,安慰剂效应发挥作用的生理证据是其可以激发人体产生「内生性鸦片」,从而达到改善病患的效果。内生性鸦片就是某些可检测到的化学物质,那么我们同样可以推断出,安慰剂效应可以调动人体免疫系统的某些潜能,从而提高了人体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从这个角度说,我认为安慰剂效应和我们中医所倡导的“激发身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这一出发点是吻合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