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这首小诗虽写暑热,但诗人在艺术处理上很是巧妙:并不直接写暑热难耐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如创作山水写意画那样,只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清新淡雅的夏夜追凉图来,其中有皎洁的月光,有浓密的树荫,有婆娑的竹林,有悦耳的虫吟,以及作者悄然伫立的身影,最后突出“心静自然凉”的意趣。读这首诗,有如夏夜里一阵清凉的微风拂过,令人心神舒泰。在这首小诗里,虽然入夜后依然酷热如昼,但诗人独立月下谛听虫鸣,形象是优雅的,心情是淡然的。 而在诗人的另一首咏叹暑热的诗里面,其无论是形象还是心情,都发生了一百八十度转弯,令人讶异而发噱。不妨来看一下这首名为《五月初二日苦熟》的诗: 人言“长江无六月”,我言六月无长江。 只今五月已如许,六月更来何可当! 船仓周围各五尺,且道此中底宽窄! 上下东西与南北,一面是水五面日。 日光煮水复成汤,此外何处能清凉? 掀篷更无风半点,挥扇只有汗如浆。 吾曹避暑自无处,飞蝇投吾求避暑; 吾不解飞且此住,飞蝇解飞不飞去。
杨万里诗学晚唐,他的诗歌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被称为“诚斋体”。这种“诚斋体”的诗风,我们从他以上这两首咏叹暑热的诗中应该也可见一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