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贵族们过着奢侈的生活,老百姓则有一顿没一顿。 在元顺帝上台后,元王朝的统治出现了危机,各地民众揭竿而起,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等人就是其中的主力。 ![]() 在抗元起义领袖中,有“友谅最桀,士诚最富”的说法,张士诚出身江浙一带。因受不了盐警欺压,而与其弟张士信等十八人率盐丁起兵,这就是有名的“十八条扁担起义”。 江浙一代地理位置优越,自宋代以来,这里就是江南最繁华的地方,作为土生土长的江东人,张士诚自然明白这个道理。起义之后,他不断明取豪夺,后来也就顺理成章的做了元末第一富。 张士诚此人没受过教育,显然不是什么文化人,但对待部下还是极好的。同时期的文学家杨维桢曾经调侃:别看张这个人,虽然有钱,但自己过得还是很节俭的,手下有功劳,他都一律重赏,对于贪污的,他也绝不姑息。 看来张士诚能够在元末军阀中脱颖而出,还是有些手段的。 ![]() 可是光有这些手段却还不够,不仅要善于对待部下,也要善于用人,否则过度的善待就是宠溺。这不,在与朱元璋的对决中,他就因此吃了瘪。属下有的投降,有的寻欢作乐,张士诚给的恩情,仿佛在这不起作用。 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在打败陈友谅后,决定跟张士诚做个了断。二人作为江南最具影响力的两位军阀,只要铲除了对方,无疑就可以成为新王朝的皇帝。 在朱元璋的督促下,徐达和常遇春首先出军攻打湖州,张士诚得知消息后,立马派军来援,结果谁能料想,张士诚此举正中了朱元璋的下怀。在这样“疲于奔命”的战术下,张士诚很快就熬不住了,不仅丢了湖州,杭州也随即沦陷。 那一年的冬天,张士诚的老窝平江已经被围的水泄不通。 ![]() 朱元璋亲自给他写信,说:古代的豪杰,都以敬畏神明、顺从大势为本事,以保全自身和家族为明智。汉代的窦融、宋代的钱俶就是这样。傻小子你不要硬撑,反而丢了性命让天下人嘲笑。 张士诚真是越看越生气,于是打算反攻,结果几次都被常遇春打回城里。张士诚的老部下此时大多已经投降,朱元璋派他们前去说服张士诚,张士诚十分气恼,指着他们的鼻子就是破口大骂,当初对他们不薄,如今抢着投降,真是人心难料。 做好必死准备的他,带着最后的人马冲出城内,或许是处于玩命心理,张士诚的军队勇锐不可当,打得常遇春一时招架不住。如此良机,本来是可以突围的,结果张士诚又被手下人给坑了。 原来张士诚的一个将军看迟迟没有突围,于是在城墙上大喊,“大家都打累了吧?打累了,就回来休息休息”。 张士诚的手下一听,都以为是张本人的命令,于是争先恐后逃回城里。常遇春抓住机会,全力猛攻,平江最终陷落。 张士诚看着朱元璋的人马已经杀进了城内,又想起往昔对待手下不薄,如今又被他们出卖,心里不禁痛苦。在安排好后事后,张想要上吊自杀,但是老天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做英雄。没过一会儿,朱元璋的部将赵世雄就闯到了张的家里,把他救了下来,而赵世雄本是张的手下,最后却也做了投敌卖国的勾当。 被押往南京的张士诚一路上郁郁寡欢,最后在南京的某个晚上在家中自杀,一同死去的,还有他对属下的悔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