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洲最好的国家

 维也纳导游厉伟 2016-08-21

我供职的公司是奥地利TOP10的集团,我太太长期在欧洲知名企业,而我的客户的好朋友们分别是瑞士、德国、芬兰、法国的超大企业员工,因此,我们对欧洲的认知一直在交流,我们也经常讨论到底哪个是欧洲最好的国家。


何为“好”,这个定义一定会产生分歧。如果是从大部分普通国人的逻辑来判断的话,那么显然,当我们谈论起某个国家,第一自然反应是这个国家是否为发达富有国家。应该说现在大部分国人的地理知识还算比较丰富,不管是否出过国门,但似乎都听说过大部分世界主要国家的名称,并且随之根据国家的“贫富”在自己心目中有个基本的定位。比如说,你突然对朋友说你去了趟哥斯达黎加,别人肯定一脸茫然。因为太陌生,他一时间无法定义这是否是一个值得羡慕,或值得惊讶的去处。但若你说你去了趟巴黎,不管听者如何表现,羡慕也罢,假装淡然也罢, 内心一定是羡慕的,就是这样。而如果他也去过,哪怕只一次,他也会拼命回忆一切细节,以此为资本来和你谈。


所以我想越过这些谈,我假设听众都去过欧洲,甚至很频繁,大家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来讨论究竟该怎么体验欧洲,就我们在像谈三亚、谈香港一样。我去香港,前10次会花时间在购物上,后面去花时间在美食上,最后为了打发时间去看电影,而我现在去香港是为了理发、修表带。我谈的欧洲也是当一个人在欧洲不再排队抢购奢侈品、不再疯狂跑景点,而可以在公园里晒太阳、喂鸽子,或者装逼点说泡了一天美术馆,然后再谈怎么玩欧洲。这已经不是一种旅行,而是一种生活状态了。


在这个前提下,我认为欧洲最好的国家是奥地利。相信很多人都会对这个论点提出反对意见。欧洲有名的国家太多,可以确信奥地利并不算我们心目中一线的(旅游类)欧洲国家,一般而言,如果给予你一次并不充足的时间和完全自由的选择,大多数人不大会选择前往奥地利,那种跟团连着七八个国家到处跑的行程当然不算。因此,我再次申明,我的这个论点是基于去过这个国家或是有些认知的同学来展开的。



因为富有  所以“最好”


我认为的这个“好”,最大理由是这个国家的富有。这里不谈任何类似百度百科之类的数据和论点,只谈现状。奥地利的富有在欧洲排名相当靠前,与之比肩的是卢森堡、瑞士、比利时这些一线国家(北欧四国由于隔着海,事实上与传统意义上的欧洲大陆有些距离,这里的距离指的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而国人最热衷的德、法、意等是排在二线的。


与奥地利同事交谈,非常明确的是邻国的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是poor country。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常有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波兰等地的人试图偷渡来奥地利,可爱的偷渡者甚至会自制山寨热气球从空中飘过来。这些故事听起来和我们当年大陆人游泳偷渡去香港一样既有趣味又泛着酸楚。


而另外3个邻国中,奥地利人最欣赏的自然是差不多甚至更富有一些的瑞士,南面的意大利只是比poor好一些,如同城里人看农村人的视觉角度;而西北面的德国,则情形复杂得多。这两个世界上完全讲德语的国家,相互之间的复杂程度不是我们外人可以理解和领会的。不完全恰当地类比一下,德国类似中国大陆,奥地利类似台湾,这样讲的话,哪边更富有更精致一目了然,哪边更规模化更强势也是一目了然。再具体一点的话,奥地利比德国富有,且可能不是一点点,德国很多人会去奥地利工作,但反过来几乎没有奥地利人去德国工作,这个与内陆人来北上广打工,而不会反过来的道理是一样的。这是经济层面的。自然层面,奥地利、瑞士,是欧洲大陆最风光如画的地方,德法意不能与之相比。我从维也纳坐火车去意大利北部著名的托斯卡纳地区,那里的风光和奥地利境内相比其实是差了些的,只是前者被炒作得比较多。再从历史层面来说:奥地利最近有600多年的哈布斯堡王朝,贵族气息太浓郁正宗,这个无法靠后期点缀。


越过中间的法国,西边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也是奥地利人心目中绝对的poor country,在欧债危机中是需要被他们拯救的国家。Anyway,这就是奥地利人心目中的欧洲各国。



最好的公共设施、治安与国民素质


因为富有,它的国民素质、治安和公共设施也是欧洲最好的。说说公共设施。举个小例子:OBB(奥地利联邦铁路局)列车中,一节车厢就我一个乘客的情形经常出现。地铁没有进出闸机和栏杆。网上查到的列车时刻,一分钟不会差。有次我从hallstatt湖区往南部走,事先在网上查好车次,其中一路有4次换乘,最紧凑的一次是要在类似3号月台下车,然后下地下通道再上5号月台,但中间只有1分钟时差,我认为是不可能,做好等下一班准备,结果却成功了,那一刻我叹服不已。


至于治安,我只能说,在意大利、西班牙等地都会有小偷强盗这样的现象,就算到了澳大利亚,也不是完全安全的。但奥地利人就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担心,他们对自己的国家非常有自信。


说到国民素质,这是个不好把握的命题。就像香港人,有人说很nice,也有人说很势利一样,各人有各人的观点。我只能说一下大多数奥地利人的生活状态。比较讽刺的是:我们知道奥地利是因为《音乐之声》,但多数奥地利人自己不知道,你跟他们说“sound of music”,很多人不知所云。一些年轻奥地利同事后来上网查了知道有这么回事,郑重其事地告诉我,美国老电影在欧洲是不太流行的。再说一下奥地利的音乐,这又是一个被忽悠的命题。奥地利有过一批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伟大音乐家,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这是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后面就再也没有了。这和我国历史上的唐诗、宋词类似,过了唐宋以后就再也没有大诗人了。顶多几个零星的诗词人,作品也无法与之前比肩和传世。奥地利也是这样。他们现在做的无非就是反复演绎前人的伟大作品。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其实有点“吃老本”的意思在其中。还有一个传言是奥地利人都爱音乐。就我所知,我的同事们没有一个会乐器或家里有乐器。当我问他们说,据中国宣传,奥地利平均每5家有一架钢琴?他们的回答是:扯淡!拜托,这些人不是工人,都是上市企业高管,某些人是名字里面带VON的,还是贵族家族的后裔。


奥地利人最爱的还是运动。国民运动是滑雪,几乎每个人都是滑雪高手。然后是山地自行车、山地hiking、露营和泡温泉。他们可不是破落的贵族,而是现代摩登的富豪。



签证与航空 侧面反映自信


这里扯出去说一下,其实还有两方面能从侧面反映出奥地利人的自信甚至“自大”。他们完全不需要别国游客前去增加他们的“GDP”,他们只担心外人闯入“占了”他们的“便宜”。而这两个方面就是签证与航空。
首先是签证。奥地利是申根国之一,这里自然绕不开申根签。就我所知的申根国之中,办理奥地利签证是最难但最高效的,没有之一。


我曾看到很多人因为排号太久,等不及办理德国,意大利或法国,从而尝试转向奥地利等其他申根国,其他也就算了,但转向奥地利签实在不是一个太明智的选择,因为难度最大。在最近授权签证中心(外包服务)之前,所有的奥地利签都是本人前往使领馆办理,在所有的要求材料之中,最关键的材料是“电子担保函”,其次是“邀请函”。熟悉签证办理的人都立即明白,如果是普通人打算去奥地利旅游,怎么可能会获得这两项材料?一点没错,其实奥地利使领馆压根没开放针对普通中国人的“个人旅游签证”,上述两项材料的存在只是为办理“商务签证”的。看到这里有些人一定会不屑地说:我当初办理的就是奥地利个人旅游签并且获签了。那样的话,除了说明你运气极佳之外,从签证办理的法律程序上来说,仅仅是奥地利使领馆开了条门缝让一部分人获签,对使领馆自己而言说白了搞点创收,打打擦边球而已。因为你没有奥地利邀请方去当地警局办理的电子担保函,用的是国内财力证明作的担保;没有奥地利邀请方出具的邀请函原件,用的可能是奥地利旅游局的一封邮件来替代,这本质上都不符合材料要求。获签只是使领馆放水,被拒也是正常的,拒签率高达70-80%。并且,使领馆可以随时把这条“门缝”关上。


很不友好,是吧?还不止于此,想看看商务签是如何的?即便具备奥地利公司的电子担保函和邀请函原件(并且奥地利这个公司是你所在企业的母公司哦,而不是仅仅有业务关系的客户或是合作伙伴之类的,那样的话其实比个人办旅游签好不到哪里去),其他的申根签所需材料一样不能少,护照、身份证、户口本、来回机票、全程酒店、保险,尤其是酒店预订证明和保险,最好是邀请方为你在当地买好订好的,使领馆VO一见到德文版的酒店或保险文件就两眼放光,你的可信度和获签率会大增。最终获签时,你会发现你的签证有效期与你的行程日期完全一致,一天不会早,一天不会晚。一句话,这哪是签证,简直是防贼!



不过另一面就是高效,本人有次因奥地利总部急召,当天订机票酒店,次日上午去奥地利领事馆送签,20分钟,立等可取,然后出门奔浦东机场。我不确定其他申根国有没有这么快捷的签证服务,但也不太会比这更快了。


第二个方面是飞机行程。自从奥地利航空被汉莎收购之后,上海就没有直飞奥地利的航线了,国内可以直飞的只有北京。北京直飞,那是很有意思的。维也纳是欧洲的政治重镇,包含联合国欧洲总部在内的一大堆国际机构总部都设在维也纳,因此北京与维也纳的政府间交往其实非常频繁。本人有数次从北京T3直飞维也纳,机上中国人不少,落地后入境时才发现几十个人的队伍里,只有我一个是枣红色因私护照,而其他人所持的不是“大红袍”外交护照,就是蓝皮公务护照,再不济也是拿着“红卡+因公普通护照”入境。再次强烈地感受到公仆与主人间的巨大差别,从此不再与人讨论签证。因为只要你是拿着签证去国外的都是屌丝,仅是“高配”与“低配”的差别而已,真正的高富帅是拿外交与公务护照,或者索性拿着他国护照的。你看去奥地利的,就是这样的一群人。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