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自贸区事中事后监管“再升级”!

 方珺逸 2016-08-21

两年多来,上海自贸区试验区在事中事后监管方面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但缺乏顶层设计。

近日,《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浦东新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发布。这意味着,事中事后监管的“四梁八柱”真正建立起来。


《方案》主要任务包括8方面、27个条目


事中事后监管“再升级”

    

此次出台的《方案》既是顶层设计、又源于实践探索,既是对未来的规划、也是对已有做法的提炼,不少事项是边改革、边总结、边完善、边推动。


在《方案》18项重点任务中

   

  • 已经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11项

已经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的11项,比如建立新型业界自治平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厘清和明确部门监管职责等。

    

  • 已经形成工作方案并正在推进中的有5项

包括441项审改事项配套监管措施的制定和落实、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CMO)相配套的监管制度。


  • 需要加快推进、持续完善的有2项

包括落实市场主体首负责任制、逐步健全监管标准。


比如,政府部门管的少了、批的少了,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如何确保?浦东新区建交委大力推进的建筑师负责制将率先在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推行等。

    


    

运用大数据实施“靶向治疗”

    

该《方案》重点回答了监管什么、怎样监管、谁来监管等市场关注的问题。


其中,在创新监管的方式方法上,《方案》里提了四种主要的方式:精准监管、协同监管、分类监管及动态监管。

    

特别在精准监管解决上,对量大面广的经济活动实施“靶向治疗”,需要运用更多大数据、“互联网+”等方式支撑。比如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与第三方征信机构芝麻信用合作尝试联合惩戒,通过共享经营异常名录等信息,打通企业与个人信用信息共享通道。首批总计提供了近6万条多类企业信用信息,并实时保持数据更新。

    

目前,浦东还在加大监管基础平台建设力度,尽快改变信息“孤岛”“烟囱”“蜂窝煤”状况,实现跨部门、跨区域、政府与社会等信息互通共享和综合应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基础设施保障。

    

浦东新区网上政务大厅、综合监管平台、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均已上线,三个平台将互为支撑,并加大公开力度。


制图:徐昊

编辑:孙文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